鄧 賀
(長春市標準研究院,吉林長春130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電子政務建設工作也邁上了新的臺階。政府電子政務系統是面向政府各職能部門、企業和社會的政府政務服務平臺,是各職能部門系統業務區塊互聯、服務共享、業務互通、資源共享的信息網絡平臺。此外,電子政務系統還能夠與企業和社會需求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形成綜合性強、信息量豐富的電子政務信息化體系。
政府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標準體系將建設以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為“信息管理中心”,以各局委辦和各社會機構為“業務處理核心”,以企業和社會為“服務對象”。電子政務服務體系的主要功能是實現“跨部門、跨區域、跨企業、跨機構、跨行業”的信息交換與共享以及各類綜合性業務的交互融合與處理。同時,電子政務服務系統還應實現信息、數據的有效處理,完成系統的集成,實現全體系、無死角的互聯和互通,并在此背景環境下實現多部門、多機構和多行業的協同操作和處理,建立健全完整的、可操作性強的一體化政務服務信息化體系。對于政府電子政務信息管理工作來說,如果體系建設不夠健全,管理無方法、無手段,缺乏制度和標準,那么,政府服務中心的各部門之間、企業單位之間的各種聯系必將陷入混亂,導致資源不能夠及時進行共享,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費。與此同時,也會導致各方面的數據信息得不到及時的處理,以至于影響到政府政務服務工作的順利推進。因此,著力推進政府服務中心信息化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的體系構建勢在必行。我國政府服務信息平臺系統大概經歷了5年左右的基本構建,在行政審批、窗口服務、數據交換、信息共享、意見反饋以及事故預警等方面的應用系統的建設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結了一些問題,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對政府電子政務服務信息中心的進一步完善、改進和提升創造了有利的基礎環境,為好的制定和修改標準、建設更高標準的服務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電子政務信息化體系的建立是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方便政府各機構、企業和社會信息共享、業務互聯、數據互通為前提,參照并借鑒國際、國家標準以及各地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體系建設的成功經驗,確定本區域電子政務服務信息體系建設標準,具體建設目標如下:
(1)確定電子政務服務信息的體系建設標準;
(2)確定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各個分機構體系的標準。實現以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互相制約和優勢互補為基礎的構建思路,創建出秩序井然、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分類有序、標準合理的電子政務服務信息體系標準;
(3)建立健全電子政務服務信息體系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標準;(4)建立健全電子政務服務信息體系的安全標準及獎罰措施。
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體系的建立,其優勢和作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科學合理地確立了體系的類別、名錄、內容的需求方向和運行狀況,并確定了未來的發展趨勢;二是能夠全面系統地了解電子政務服務信息的標準,能夠發現體系與國際、國家優勢地區建設情況的差距和缺陷;三是能為政務服務部門或機構提供有效的構架和藍圖,為機構、部門或單位指明重點或發展方向,并為其提供可靠、科學的規劃和計劃參考依據;四是體系的建設能夠有效地促進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建設更加實用、便捷和合理。
總體性和通用性標準是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子體系的兩項基礎標準。其建設重點要根據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方案框架,設計“基本術語、主題詞表、標準體系表以及標準化工作指南”等諸多方面的規范和標準,是信息系統工程高效、穩定、安全運行和發展的重要保障。
電子政務服務信息資源標準體系主要包括信息資源采集、信息交互和信息共享等子體系。信息資源是信息系統工程的核心部分。此系統能夠依靠信息資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從政務整體資源統籌角度出發,對信息化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統一的管理、制定和處理,同時讓各參與單位和機構對通用業務達成共識,以實現統一管理。
數據交換標準構建的具體內容有:政務服務業務機構內部、上下級之間以及業務單位與社會、企業或者其他行政機構之間互聯網數據交換的格式標準。這當中具體涵蓋了體系建設所涉及的政務服務平臺中行業之間、政府部門之間和社會公眾之間以互聯網為載體來進行交換的數據格式標準,也包括了政務當中常見的許可證、申請書、登記表中的具體標準。
業務應用標準子體系的構建是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整個體系中其它各個應用系統首先遵循的集成化體系標準。業務應用標準主要融合了系統設計的各類標準,它將各個系統的基本功能、流程、外接等內容和標準融合在一起,對業務流程進行統一地協調與互聯,并形成一致的支撐,最終實現對整體業務應用流程的有序管理。
基礎應用平臺標準處在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平臺應用層和計算機網絡層之間,在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總體技術構架中處于中間位置,承擔著上下互聯的重要作用。它能夠起到對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體系的約束作用,有效管理和制約應用系統的建設和開發,并對其它應用系統的開發和接口標準進行有效規范,提供可靠的信息交互方式和安全保障。
網絡標準的構建是對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體系建設的基本支撐。網絡標準主要解決電子政務廣域網、局域網的建設,并建立專業、全面的網絡維護管理機構。其主要的工作內容包括:網絡總體規劃、網絡設備、網絡安全、域名及IP地址分配管理等方面的技術標準、要求和措施等。
安全標準的構建內容主要包括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建設平臺所能夠提供的技術支持、管理措施、安全措施及保障標準。它為系統工程中的網絡、應用、處理、數據、分析等系統提供網絡的技術保障和安全保障標準,對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的內部和外部網絡、應用、處理、數據、分析系統和意外突發事故等進行有效、科學地管理,以確保電子政務服務信息網絡系統的安全。
管理標準子系統能夠為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管理提供科學、規范、正規的管理方法和措施,為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建設的良好運轉提供有效保障。管理標準主要為信息體系項目立項、科研、規劃、建設、監管和驗收等環節提供可以遵守的標準,為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建設提供規范政策支持。
綜上所述,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政府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標準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帶來了一場新的革命。電子政務服務信息技術標準的建立勢在必行。然而當前,電子政務服務信息體系標準還有待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體系建設能夠有力地促進政府政務工作的效率和服務質量,使政府政務工作更加的公開、透明,政務服務工作更加高效便捷,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體系更加安全可靠,政府的政務服務工作效率更高,同時也為機構、企業和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務,便于企業、社會和公民更好的進行業務辦理和參政議政。在電子政務服務信息化體系的建設過程當中,要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支撐,結合國際、國家的相關標準進行設計、規劃和開發,以此實現政府各機構、企業、社會、公民的信息共享、業務互聯、數據互通,讓電子政務服務信息體系符合并滿足于政府職員、企業、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從而實現更進一步的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