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丹
(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0095)
“秋風刮起蟹腳癢,金秋賞月吃蟹黃”,每年在中秋時節,伴隨著節慶濃厚的文化氛圍“飲酒、賞菊、品蟹、賦詩”,秋季吃蟹的傳統已然成為一種歷史文化作用下的社會潮流。南京高淳固城湖大閘蟹歷來被稱為蟹中之冠,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黃毛、膏腴豐滿、味道鮮美”的品質優勢,被評為“中華絨螯蟹典范品牌”,2009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這是目前全國水產品類唯一獲此殊榮的螃蟹品牌,它標志著固城湖螃蟹實現了從“水產品著名商標”向“中國馳名商標”的劃時代蛻變。固城湖螃蟹自2000年注冊了商標以來,以蟹為媒,通過做大做強固城湖大閘蟹品牌,助力鄉村經濟振興,帶動招商引資、商貿旅游等多產業發展,達到了“舉一業而興百業”的效果,已成為其他地區發展螃蟹經濟的成功典范。本文旨在總結固城湖螃蟹產業發展的經驗,以對需要立足于地方特色、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把特色打造成品牌,以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其他地區加快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品蟹鄉來,盡在高淳美”,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高淳自古以來就是螃蟹的故鄉。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在高淳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固城湖螃蟹產業迅速崛起。2018年高淳螃蟹養殖面積達23.25萬畝,螃蟹年產量達1.73萬噸,產值20億元,畝產效益達4000元。帶動螃蟹養殖從業人員達2.5萬人,全產業鏈從業人員10萬余人。全區農民來自螃蟹及相關產業的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螃蟹產業已成為當地最大的富民產業之一。
固城湖螃作為南京市高淳區特有的地理標志產品,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黃毛、膏腴豐滿、味道鮮美”的品質優勢。在固城湖螃蟹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注重品牌建設是其產業越走越遠的一個重要支撐。2000年9月,高淳縣集體資產經營公司為全縣螃蟹統一申報注冊了“固城湖”商標,成為全國第一個以湖泊名稱來注冊的河蟹品牌。固城湖螃蟹經過十幾年的品牌建設,在“第一”方面一直走在前列,相繼獲得了南京市名牌產品、著名商標,江蘇省名牌產品、著名商標,國家無公害水產品等殊榮,又擁有了五個第一稱號:全國第一個有機螃蟹證書、第一個國家螃蟹生態養殖技術標準、第一個國家級中華絨螯蟹標準化養殖示范區、第一個國家級長江系中華絨螯蟹原種場、第一個螃蟹類中國馳名商標,同時也是第一個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并多次在全國、境外評比活動中獨占鰲頭,如今更是熱銷國內大中城市,并出口至新加坡、日本、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
在這短短的十幾年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固城湖螃蟹以蟹為媒,通過做大做強固城湖大閘蟹品牌,實現了鄉村經濟振興,帶動了招商引資、商貿旅游等多產業的發展,達到了“舉一業而興百業”的效果。主要經驗如下:
2.1.1 依托湖區優勢,積極推行養殖基地和良種體系建設。
高淳西部河湖溝汊縱橫,水網星羅密布,為給河蟹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和肥育條件。為保護養殖水環境,高淳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就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水資源保護措施,實施多樣化水草種養,并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和常設機構加強日常管理,目前固城湖被列入省級生態保護區,湖水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好水育好蟹,好蟹也離不開優質的種源,高淳于1995年著手成立了江蘇省長江系中華絨螯蟹原種場,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級中華絨螯蟹原種場地,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原種生產供應基地,更是江蘇省唯一國家級中華絨螯蟹原種場地,為發展高淳河蟹養殖提供了長江原種親本的種質優勢。2002年,高淳縣人民政府承擔了農業部下達的“全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綜合示范區建設”項目,實施基地+農戶、公司+農戶以及與市場一體化的結構管理模式,建設了高淳縣永勝圩2萬畝河蟹標準化生產綜合示范區。截至2017年,高淳已建成了固城湖、石臼湖圍網養殖基地,形成永勝圩、團結圩、勝利圩、躍進圩、永聯圩5個萬畝生態養殖基地,在陽江鎮永勝圩滄溪2814漁場、獅樹2814漁場以及固城湖管理委員會、固城鎮特種水產養殖場建立了3萬畝螃蟹養殖示范基地,帶動全區螃蟹養殖面積20余萬畝,螃蟹養殖從業人員2.5萬人,全產業鏈從業人員10萬余人,螃蟹產業已成為當地最大的富民產業之一。
2.1.2 轉變養殖方式,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和生態養殖。
固城湖地區螃蟹人工增殖放流起步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1986年始,湖區放流改長江蟹苗為長江幼蟹,養殖方式亦從湖泊放流逐漸向河溝放養、池塘精養、稻田養殖發展。1996年人工培育蟹種獲得成功,稻田養殖迅速轉變為在稻田中挖塘種草淺水生態養殖。2001年起,淺水生態養蟹面積逐年擴大,養殖水平逐步提高。高淳區堅持“生態、高效、安全”的養殖原則,2001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固城湖大閘蟹生態養殖》兩個企業標準并付諸實施,之后又先后制定了南京地方標準《固城湖大閘蟹產品質量標準》(DB3201/T006-2002)、《固城湖大閘蟹增養殖技術規范》(DB3201/T005-2002)和江蘇省地方標準《地理標志產品固城湖螃蟹》(DB3201/T1234-2008),以此規范和指導全區螃蟹生態養殖。2007年,高淳申請固城湖螃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建立原產地保護標準和固城湖大閘蟹原產地養殖技術標準。2011年,高淳在總結生態養殖實踐的基礎上,探索推出了標準化的“6553”河蟹生態養殖數控模式,利用人為手段對養殖水環境進行有效控制,提高螃蟹養殖成活率、規格與品質。2017年9月固城湖螃蟹榮獲國際農交會產品金獎,是江蘇省唯一獲獎合作社參展產品,成就中華絨螯蟹典范品牌。
2.1.3 統一品牌運作管理,不斷深化固城湖螃蟹品牌體系建設。
為打造“固城湖”螃蟹品牌,2001年,高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法》制定了《中華絨鰲蟹固城湖產品質量標準》、《固城湖大閘蟹增殖與圍網養殖技術規范》、《中華絨鰲蟹稻田生態養殖》企業標準。2005年7月,成立高淳縣固城湖螃蟹品牌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固城湖”品牌保護工作。2009年7月實施《固城湖螃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規范固城湖螃蟹生產經營秩序,將養殖信息與地理標志網絡防偽系統結合起來,保證固城湖螃蟹質量和特色,讓消費者通過網絡就能了解或查詢地理標志螃蟹的生長過程、質量控制記錄和質量檢測數據,從而放心消費。2010年,高淳政府授權國有獨資企業江蘇固城湖水產市場股份有限公司對固城湖螃蟹品牌實行授權管理,設立“品牌管理辦公室”對“固城湖螃蟹”進行統一管理、運營,建設《固城湖螃蟹經銷商備案管理數據庫》,對所有經營戶采取“一店一審核一許可”的管理辦法。同時,在螃蟹養殖過程中實施全程質量控制,對“固城湖”螃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域范圍內實現數據化原產地登記,對養殖過程全程溯源。2017年,為推進區域農業品牌化發展戰略,高淳聘請浙江大學CARD農業品牌研宄中心,制定中華絨螯蟹“一品一策”行動方案,創新固城湖螃蟹的品牌口號“淳真品質,固然好蟹”,對“固城湖螃蟹”品牌進行整體營銷策劃。截至2017年度固城湖螃蟹實體店授權125家,網絡授權57家,共計182家。
2.2.1 秉承以蟹為媒,助力高淳經濟發展與百姓增收。
高淳螃蟹節前身為從1994開始的每年10月舉辦一次的水產品交易會(1999年停辦一年)。為提升固城湖螃蟹知名度,2001年起政府決定將一年一辦的水產品交易會改為螃蟹節,以螃蟹為載體,全面展示高淳的水鄉特色、人文風采,目前已成功舉辦十九屆螃蟹節。每屆螃蟹節的舉辦,活動范圍類型都十分明確。高淳活動側重營造氛圍,集聚人氣;南京活動側重強力造勢擴大影響;上海活動著力打響品牌、擴張市場,促銷促游;北京活動致力高端拓展、提升品位;深圳、香港活動重在以節為媒,務求招商實效;其他城市活動重在品牌推介,促銷促游。固城湖螃蟹節秉承“以蟹為媒,招商為要,發展為先,富民為本”的辦節理念,通過打造亮點強化媒體宣傳,搭建平臺邀請客商造訪,營造氛圍吸引游客參觀,讓游客親身體驗到高淳“水質清爽、空氣清新、食物清淳”的生態優勢,不斷提升了生態高淳的吸引力。以舉辦螃蟹節為平臺,借梯登高,借節揚名,通過舉辦全國性的活動,充分彰顯文化高淳的親和力。通過邀請“名人、要人、商人”出席開幕式及主體活動,匯集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促成一大批重大項目簽約落戶,充分體現了實力高淳的競爭力。同時,螃蟹節的舉辦時間,也是全區推進各項工作的時間節點,通過節慶的帶動,每年都有一批交通、城建、商貿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成投用。螃蟹節舉辦的過程也是帶動高淳城鄉經濟快速發展與百姓增收的過程,截至到2017年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年均9%以上的增長、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幅超過20%、累計引進超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達58個。一年一度的螃蟹節,以固城湖螃蟹的一蟹之力撬動了高淳的萬家致富,成為推動高淳農業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民可持續增收的不竭動力。
2.2.2 “造勢”與“造市”并舉,找準富民產業發力點。
多年來,借助于螃蟹特色產業,通過螃蟹節的不斷造勢,高淳圍繞“辦市場、興產業、富百姓”的理念,投資建設了服務于全區螃蟹產業的固城湖水產市場,以加強對螃蟹經營戶經營過程的監督,實現以流通環節倒逼固城湖螃蟹品質。2017年,實現市場交易額47.55億元,水產品交易量23萬噸。為了更好的實現產銷銜接,實現螃蟹大流通及市場化定價,高淳區供銷合作社、區商務局等部門通過多渠道投入資金2億余元,建成了以水產批發市場為主體,集合天河農貿市場、水果批發市場、天河商城服裝小商品市場、漁需物資市場配套發展的“市場群”。隨著“固城湖”螃蟹的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市場影響力也隨之增強,銷售成績愈發喜人。2013年8月,高淳打破傳統銷售模式,依托互聯網,大力發展螃蟹電子商務,開辟了江蘇省第一家淘寶地方館——“特色中國·高淳館”,現已升級“高淳館”為“南京館。2016年,1800多家網店帶來的螃蟹直接交易額就超過2.1億元,不僅有效地推動了固城湖螃蟹外銷創收,也讓固城湖大閘蟹成了螃蟹季的“網紅”。2017年9月,“固城湖”螃蟹品牌電商運營商“南京館”分別與京東、天貓完成了2017年“固城湖”大閘蟹戰略合作簽約儀式。2017年固城湖螃蟹實現實體店授權125家,網絡授權57家,共計182家。“造勢”與“造市”并舉,高淳“固城湖”螃蟹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重點城市開展螃蟹推介活動,與全國150多個城市建立了營銷關系,并成功進入沃爾瑪、蘇果等大型超市,有效擴大了市場占有份額。
2.3.1 加大宣傳力度,叫響固城湖螃蟹美名。
2001年的首屆固城湖螃蟹節由高淳區人民政府與《金陵晚報》社、南京電視臺聯合舉辦,時間與“十一”黃金周同步,短短一周時間就一炮打響,有近10萬人到高淳嘗蟹鮮。從此,高淳螃蟹開始走出深閨。隨后,高淳又與《揚子晚報》社、《新民晚報》社等強勢媒體合作,舉辦了第二屆和第三屆螃蟹節,使高淳螃蟹逐漸走出南京,叫響滬寧沿線城市,并在全國螃蟹市場中牢牢站住了腳跟。2017年第十七屆螃蟹節就吸引了新華社、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日報、中國旅游報等40家新聞媒體聚焦高淳。同時,高淳不斷加強在央視的宣傳力度,每屆的螃蟹節都上了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央視一套、二套、四套、七套、九套都有高淳螃蟹節的新聞、專題和廣告。螃蟹節的宣傳造勢,終于使名不見經傳的固城湖螃蟹開始叫響大江南北,以至于說到高淳,便想到了螃蟹。
2.3.2 不斷深度挖掘,著力提高品牌文化價值。
高淳秉承以節會友,通過創新辦節內容和形式,不斷挖掘品牌文化價值。為迎合螃蟹節的舉辦,高淳引入了多家特色美食、文化創意、休閑娛樂項目的漆橋古村落慢食文化體驗街區,推出了高淳精品一日游、兩日游親子品蟹線路,舉行了各種音樂嘉年華、螃蟹趣味運動會、“品蟹大比拼”等活動。同時,國際慢城亞洲研討會、國際慢城萬人瑜伽節、國際慢城馬拉松賽等一系列活動為螃蟹節頻添亮點,各個景區的非遺文化展演、各部門的推介招商、“特色田園鄉村”開園等更是向外界展示了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發展潛力巨大、生態宜游宜居的新高淳形象。2013年,固城湖螃蟹“爬”進了文學殿堂,古代雙的長篇報告文學《我欲因之夢寥廓高淳:“螃蟹文化”現象》是全國第一部以“螃蟹文化”為文眼,描述了“固城湖螃蟹”所輻射的美食文化、養殖文化、營銷文化及節慶文化等情節內容,濃縮了高淳的地域文化。如今,游客可以在椏溪慢城賞美食美景、參與親子活動、聽竹海風鈴、體驗星空露營;到高淳老街感受文化的魅力。
2.4.1 堅持創新創優,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
在螃蟹養殖業不斷發展的同時,“螃蟹產業鏈”也在不斷延伸。一產類涉及苗種培育和萬畝水草種植基地,二產類涉及漁具加工、飼料加工、漁藥生產、包裝產品生產等四大類配套產業,三產類涉及漁藥銷售業、飼料銷售業、冰魚貯售業、螺螄銷售業,以及運輸業、旅游業、餐飲業、住宿業、娛樂業等9大類配套產業。2009年與螃蟹產業相關的二、三產類企業或經營單位數達到500多個。2010年,高淳推出了5款自主研發的“固城湖蟹黃醬“,彌補了國內在蟹黃醬產業方面的空白。同年,首創了“春天賣高淳地產茶,秋天賣固城湖螃蟹“的“春茶秋蟹”全國連鎖店,同時,還打破了傳統的螃蟹營銷方式——采用自動售蟹機,拓寬了螃蟹銷售渠道。2017年,高淳推出開袋即食蟹——黃金甲蟹百味,并于當天同步登陸南京德基廣場。螃蟹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技術服務、品牌運作、電子商務、冷鏈物流、商貿旅游、餐飲服務等20多個相關行業的發展,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開創了“一蟹先行、諸業并進”的局面,成為高淳最大的農業特色產業。
2.4.2 找準定位,政策引導,步入“生態、文化”鄉村旅游快行道。
近年來,高淳立足“生態、文化”特色旅游資源,以生態旅游為主題,全面塑造“國際慢城、休閑之都”的旅游形象,全區旅游產業走上了良性發展之路。從2012年開始,高淳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全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高淳區促進農家樂和民宿(農家客棧)發展實施意見》,在鄉村旅游示范村(點)的項目用地、投資、財稅等方面制定優先、減稅等激勵政策,加大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扶持力度。經過多年發展,高淳先后贏得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最佳生態休閑旅游名縣、首屆長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亞洲金旅獎·十大文化特色旅游名縣等美譽。高淳區憑借固城湖螃蟹金字招牌和國際慢城特色名片,統籌建設了東部“山慢城”、中部“文慢城”、西部“水慢城”,整體構建了春賞花、夏親水、秋美食、冬養生“一年四季皆可游”的全域旅游格局,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幅超過20%,形成了70%生態涵養區、30%生態經濟區的功能布局,實現了產業與生態互動、經濟與環境雙贏的新文明形態。
河蟹作為中國特有的名優水產品,對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居民膳食結構優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國的河蟹養殖業從傳統粗放型向生態型、科技型的轉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我國除黑龍江、青海、西藏等少數地域發展緩慢外,南到福建、廣東,北至遼寧、山東、河北等地都有河蟹的養殖。江蘇是中國河蟹產量最多的省份,而高淳是江蘇省重點發展的河蟹養殖區,高淳區應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優化調整螃蟹產業養殖模式,突出螃蟹主體地位,全面提升生態養殖水平。深入推進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創建農業農村部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加強科技推廣力度,創新技術培訓方式,大力推廣螃蟹養殖新品種、新模式、新技術,促進螃蟹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其他地區在發展河蟹產業時,除了立足于自身實際情況,也可借鑒高淳螃蟹產業的發展經驗,以彌補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