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仙妮
(揚州大學電氣與能源動力學院,江蘇揚州 225127)
在知識不斷更新的國際形勢下,社會各個領域的健康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強力支撐。科技的創新能力歸根到底依賴于人才的培養和教育,而人才教育培養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為了應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國家根據國際形勢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例如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質的飛躍,國家針對高等教育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實施工程技術人才和專業的國際化認證等等戰略舉措[1]。優秀的高等教育不僅要注重教師教學的先進化教學理念、合理的課程設計、風趣幽默的高質量課堂效果,也要具備專業的教學管理人員。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是管理工作的主要執行者和前沿信息的傳達者,因此在新形勢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任務對教學管理人員也提高新的要求。本文擬就高校教學管理者的自我定位與管理理念以及應具有的視野等方面進行闡述。
我國高校從事教學管理的人員在與教師溝通和學生教學管理起到銜接作用。針對這兩個不同群體的特征,教學管理人員應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而最主要的要做到人人平等、互相尊重。這點對于與學生的溝通而言更為重要。大學生是國家發展和建設的人才儲備,由于社會導向、知識增長、自我意識的發展,使其具有更強的自尊心和渴望被尊重的需求。作為管理人員要充分掌握大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避免在管理過程中出現一些職業理念的偏差,比如容易提高自身的姿態,將管理看做權力化。對此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應該緊跟時代潮流,調整自己的狀態,樹立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意識,協調好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于到的問題。
教學管理人員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監控者,是為學校教學和學生學習服務的橋梁。作為一名高校教學管理者,應該明確自身的角色、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2],做到兩個“新定位”。首先思想新定位,即教務管理人員即是師生教學活動的“服務”人員。管理人員要應具有積極主動服務的欲望,強化服務意識,做到“愿為、可為、能為”。其次職能新定位。作為教學管理部門,既要對教學活動存在的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的行為進行糾正,又要對教師和學生個體給予寬容和尊重,協助教師的教學活動規范有序進行,保障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管理。
國際化教育趨勢要求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秉承開放思想,具備勇于推陳納新的理念和責任擔當,擯棄教條化、形式化、僵硬化、缺少靈活性的傳統管理模式。放眼世界一流大學,他們不僅有一流的師資隊伍,頂尖的科研團隊,更有先進的教學管理體系。要想建設‘雙一流大學’,就必須放眼世界,尋求建立適合本國教育形勢管理理念和辦法,使得我們的教學管理體系適應并匹配新的教學模式。作為教學管理人員應走出“舒適區”,比較國內外著名高校的管理模式,勤于思考,總結出適合本校教師素養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新型管理模式。同時,應在實踐中結合任課教師和學生的反饋和成績評價驗證改革效果,發現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并借此進一步推進和深化教學改革。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中,高校管理中的創新便能夠促進其教學質量的提高,推動其教育不斷向前發展[3]。
國外大學專門設有教學管理學專業,對于教學管理方面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具有專業的管理水平。目前,我國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流動性大,缺乏系統的知識體系和培訓,導致部分教學管理人員不能勝任當前的管理工作。另外,教務管理事務紛繁復雜、難顯示成效,所以部分教學管理人員缺乏成就感和工作熱情。因此建議加強高校管理人員的培訓,定期對其進行專業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訓,逐步提高管理隊伍的知識儲備,以及豐富其管理經驗[4]。結合近年教務管理的經驗,筆者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基層教務員要開拓視野,學習并了解相關成功經驗從中汲取精華,結合工作實踐,有選擇性的吸收利用,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拿來即用。其次參加管理方面的講座學習,研討會等開闊視野,注重同行多交流,做到信息互通,提高自身業務素養。通常采取教學管理人員集體培訓,這樣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經驗[5],并利用新型的教輔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如運用計算機軟件輔助教學管理,減輕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提高教學管理的效率,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積極性[6]。然后,高校要加大培訓力度,派遣一線的教學管理人員“走出去”,實地參觀先進的教學管理體系和管理理念。最終,管理人員通過不斷的學習,建立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管理模式,應用到自己的教學管理中,并不斷改進。
終身學習已經是時代的要求,教學管理者要以這個理念指導工作。作為教學管理者更要關注教育的新動態。這樣教學管理者才可以把最新的教育教學信息傳達給老師和學生,避免因信息跟不上變化而導致管理的滯后,處理新事情時還用舊辦法,導致管理中矛盾激化。
高校教學管理者應該放眼世界教育咨詢,學習和借鑒他們的管理優點,將他們的方式方法和我們國家的教育背景相結合,因地制宜的運用到我們的教學管理當中,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以具有創新性的工作理念,提升自我業務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