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江
(安徽三聯學院,安徽合肥 23060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美國著名創業教育研究教授狄蒙斯曾經指出:“創業革命對21世紀影響將遠超越工業革命對19世紀和20世紀所產生的影響。”[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此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的不充分與人才培養目標的矛盾表現較為突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已證明創業教育將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助推器,也是高校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這對新形勢下高校創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希望廣大青年大學生能堅守理想,開拓創新,迎難而上,立鴻鵠志,做奮斗者。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需求,也是增強大學生創業自信的法寶。因此,高校構建和完善創業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各高校重視創業教育的發展,改變人才培養模式,轉變教育理念,加大創業指導工作,是高校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根據2015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2015〕36號)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將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環節,作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有效突破口,作為大學生實現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有力保障。”[3]實施意見是進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貫徹落實(2015)36號文件的政策要求。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高等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大學畢業生數量持續攀升,就業難已成為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國家大力倡導開展創業教育,高校響應國家號召,開設創業特色課程,引導和支持大學生畢業后自主創業,創業成功后還能帶動更多的人就業,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的現存壓力,同時也使大學生多了一種就業選擇。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一項調查顯示:“創業者和中小企業家為社會提供了所有就業機會的70%,如果能夠進一步促進創業和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將會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和超乎想象的就業機會。”[3]
新時代的中國正在砥礪走向自由、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民族偉大復興。當下,創業是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據調研,多數畢業生受教育程度高,他們思維活躍,膽大獨立,創業心強烈,對未來職業規劃要求較高,簡單機械性的工作崗位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新時代大學生不懼怕困難,敢于挑戰,選擇創業充分發揮自身專長和實現個人抱負。因此,大學生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動力很足,目標明確,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業素養和能力。
深刻把握創業教育內涵是高校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重要因素,部分高校簡單認為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如何教育學生開辦企業,偏重從創業技能教育角度去理解創業教育,注重創業技能訓練,使創業教育的本義被曲解。高校創業教育并非是一種短期速成的教育,希望在短期內就能培養出一批優秀的企業家是不現實的。此外,少數高校開設的創業教育課未形成系統的課程體系,選用的教材未結合學生的專業特色,甚至直接將創業教育內容添加到就業指導課中講授,容易讓大學生對創新教育認識產生偏離。
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是高校創業教育運行機制中一個關鍵環節,也是提高創業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然而,高校創業教育仍存在專業教師人數少、缺乏創業經驗、教學方式傳統化和培訓數量不足等問題。如果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將制約著高校創業教育的前行步伐。為推動高校創業教育深入發展,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理論功底深、實踐能力強、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已成為高校創業教育的迫切需求。
目前,部分高校的創業教育仍停留在理論教育層面,實踐教育內容環節涉及較少,沒有質的突破。絕大多數高校未重視創業實踐平臺的建設,僅以學校和企業合作的產學研模式為主,參加的學生量受限且申報程序復雜。據調查,高校的創業教育主要以課堂理論知識講授為主,如創業大賽和創業講座等,課外創業實踐少之甚少。少數學生心懷創業夢,想成就一番事業,但苦于學校提供的創業實踐平臺有限而失去信心。
高校在實施創業教育過程中,需要明確對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認識。因此,各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創業教育目標體系。一是為培養適合新時代發展的具有創業能力和創業知識的高素質人才。二是要面向全體師生,確保教育的公平公正。三是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結合典型案例,激發學生創業意識。
結合時代特點、學校實際及學生特性建立科學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理論與實踐較好融合,以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為抓手。一是學校應定期開展創業教育專題講座和報告,讓學生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創業信息,捕捉創業機會。二是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創業挑戰杯”大賽,讓學生在比賽中碰撞創業火花。三是安排學生去企業參觀,學生更直觀的了解現實的企業運營情景,積累實踐經驗。
建立一支優質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需要得到各方支持。一是成立創新創業學院,主要負責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和教師隊伍管理。二是根據創業教師標準篩選,對創業教師進行嚴格的選拔和專門培訓,建立良好的激勵制度,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創業能力。三是定期邀請省內外知名企業家為校特聘教授或兼職教師,或是與其他兄弟院校共享優質教育師資。四是鼓勵有創業項目的教師可進入企業兼職,鍛煉教師的實踐能力。
高校的創業教育順利開展必須依托于創業實踐、實習基地。一是可根據學校辦學定位,籌建大學生創業實驗中心,有專業的教師跟蹤服務,指導學生。二是學校建立一套產學研一體化教育機制,聯系校外企業,為學生創業提供豐富的創業實習基地資源。目前,我國對高校創業教育給予了相關的經濟政策支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