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黎黎
(沈陽工學院,遼寧沈陽 113122)
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使人們對身體健康的認識不斷提升,學生作為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希望,需要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基礎上,加大對學生身體生長狀況和身體素質的重視。各大院校要在嚴格遵循體質健康標準的基礎上進行體育教學創新,不斷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運動意識和能力,從而達到提高體育教學成效和質量的目的。
由于我國大部分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影響較為深刻,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逐漸得到教育領域的關注和認可,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課程,對學生身體素養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就目前學生體質健康現狀來看,還存在學生身體素質較差的問題,曾有研究學者對某地區學生進行體質測試,隨機抽取普通院校學生2000名,根據國家所制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學生展開相關測試,所得到測試結果表明不及格學生占據總體的25%,其中優秀率僅為5%,及格率為61%。雖然這份調查結果不能直接表明我國整體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也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學生身體健康的基本情況。根據調查結果來看我國大部分學生身體素質較差,缺少運動和鍛煉的意識和能力,需要相關院校體育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夠的重視。
就目前我國體育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體育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嚴格依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教學設計,而是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基礎性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講解和演示基礎性的理論性知識的體育動作,包括跑步、熱身動作、自由活動等,雖然能夠完成對學生體能的訓練,但不利于學生體育技能和身體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另外,我國大部分院校的體育教學評價仍采用傳統對課程內容掌握程度考核的方法,在體育教學任務完成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測試,考核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并根據考核結果對學生進行打分,來判斷學生的體質健康程度。這種考核評價的方法具有片面性,不能反映出學生真實的體質健康情況,無法為體育教學內容更新提供參考。
目前我國大部分院校的體育課程以基礎性課程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體育技能的傳授,忽視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而將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項目融入到體育課堂教學中,能夠對學生身形、肺活量、跳遠、跑步、仰臥起坐等身體運動能力進行測試。掌握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和運動能力的同時,還能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數據參考,使教師能夠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將提升學生身體素養和運動能力作為課程教學重點,進行體育教學改革創新,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體育運動技能和方法,實現身體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同步提升。
目前大部分院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較為單一,以培養學生體育技能為主,缺乏對體育課程內容的創新,無法實現增強學生身體素養的教育目的。而在體育課程中融入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構建創新型體育教學模式,能夠豐富傳統體育教學內容,為學生更好地完成體育運動提供途徑。由于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包含的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不但能夠對學生基本身體情況進行測試,還能夠對學生肺活量、四肢力量、爆發力等身體素質進行考核。因此將其融入到體育教學中能夠完成對課程內容的擴充,還可根據學生體側情況進行針對性訓練。例如體重基數較大的學生教師可在課程中安排有氧運動,身體不協調的學生可設計體操等動作,幫助學生改善身體狀況,實現綜合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傳統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以技能講授和練習為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固定時間內完成對技能的掌握,不需要在進行課后的練習和鞏固,就能夠在體育考核中順利通過。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利用更多時間來完成體育鍛煉,僅依靠體育課程時間來進行鍛煉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相關院校要定期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學生根據自身體質測試數據來了解身體健康程度和情況,掌握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弱勢項目,從而更加主動地進行針對性的體育練習,逐漸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為終身運動意識的養成奠定基礎。
傳統體育課程訓練項目包含田徑、籃球、足球、排球等,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以培養學生體育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教育的要求。為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體育鍛煉,需要體育教育工作者結合學生體能發展情況進行教學創新,在課程內容和設置方面進行優化和完善,增添學生更加感興趣的運動項目,以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和積極性。例如可設置游泳和瑜伽等運動項目,滿足學生減脂減重的需求。設置攀巖和體操等運動項目,提升學生肢體協調能力。設置街舞等項目為學生展示個人特長提供機會。教師可將不同運動項目設置為自選課程,讓學生根據自身愛好和能力進行課程選擇,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學習的欲望和興趣的同時,為學生構建更加自由的運動環境,使學生能夠投入更多精力在體育運動之中,實現身體素質和能力的同步發展。
我國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以考核學生對運動技能掌握程度為主,對學生運球能力、掌握排球發球和運球技巧、長跑能力等進行測試,這種考核方式雖然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但缺少對學生身體健康程度和素養的考核。將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融入到體育教學中,需要教師對評價指標進行完善,在測量學生基本身體發育狀況外,還要對不同學生的體質健康程度進行測評,可具體設置相關考核評價項目來提升教學評價的針對性和科學性。例如設置50米往返跑測試來考核學生身體爆發力,設置1500米長跑項目來測試學生耐力,設置跳遠項目來考核學生彈跳力等。將這些項目的考核結果納入到學生最終體育考試結果之中,進一步提升體育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總而言之,相關院校應在參考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基礎下進行教學改革創新,對傳統體育教學模式進行補充和完善,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運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