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梅
[摘 ? ? ? ? ? 要] ?采用自編問卷及TKI沖突處理模式量表在大一年級下學期中對600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1)宿舍人際關系整體呈現和諧局面,多數學生能夠認識到宿舍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對目前宿舍人際相處狀況滿意;(2)近半數學生表示在宿舍和同學發生人際沖突,缺乏處理人際沖突的能力和經驗;(3)在應對人際沖突時,大學生選擇應對的模式依次為妥協型、合作型、遷就型、回避型、競爭型;在沖突處理模式上,從相關人口學特征進行差異性比較,發現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關 ? ?鍵 ? 詞] ?高職校;大學生;人際沖突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0-0096-02
大學生宿舍人際沖突是發生在大學生宿舍內部成員之間的一種矛盾,表現為宿舍成員在學習、生活、情感等事件上,由于彼此的需求、利益、目標或意見不一致或暫時無法協調而導致的彼此在情感、言語和行為上的敵視、冷漠、緊張、不和諧甚至爭斗的關系。[1]
作為高校心理中心專職教師,能明顯感受到因宿舍人際沖突問題來訪的學生數量日益增多,凸顯宿舍人際沖突問題的嚴重性。“2002年南昌大學心理咨詢中心接待學生812人次,其中因人際關系緊張前來咨詢的占20.1%,排在第一位。”[2]從與來訪學生的深度心理咨詢談話中,感受到宿舍人際沖突不僅影響關系的親疏,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情緒情感、倫理道德、價值判斷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本研究不僅能夠了解宿舍人際沖突問題的現狀及掌握應對沖突的方式方法,而且對幫助大學生協調和管理沖突中的情緒,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促進宿舍和諧關系的建立以及推進校園安全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19年5月期間對某高職院校600名大一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共收回有效問卷544份,有效率為91%。其中男生360名,女生184名,理工科350名,文科194名。獨生子女236人,非獨生子女308;城市111人,縣城120人,鄉鎮102人,農村211人。
(二)方法
1.采用自編《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現狀調研》問卷,從大學生對宿舍人際沖突的認知、態度、行為三個緯度進行調研。共包含態度、滿意度、沖突原因、情緒反應、應對能力、應對方式六個因子。圍繞各因子設計了諸如“你對你們宿舍人際關系的相處狀況滿意嗎?”“你認為宿舍人際沖突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從入校以來,你與舍友發生沖突的次數大概是多少?”“當你和宿舍同學發生人際沖突時,你一般會如何應對?”“你認為自己處理宿舍人際沖突的能力如何?”等20道題目。
2.TKI沖突處理模式量表。托馬斯提出的沖突處理策略二維模型的構想緯度,在滿足自身利益和滿足他人利益的兩個維度上,托馬斯提出解決沖突的五種策略,分別是:(1)回避(avoiding),是指既不滿足自身利益也不滿足對方的利益,試圖不作處理,置身事外;(2)競爭(competing),是指只考慮自身利益,為達到目標而無視他人的利益;(3)遷就(accommodating),是指只考慮對方利益而犧牲自身利益,或屈從于對方意愿;(4)合作(collaborating),是指適中的強硬度和適中的合作度,目標是“找到中庸立場”,就是盡可能滿足雙方利益,即尋求雙贏局面;(5)妥協(compromising),就是雙方都有所讓步。[3]
(三)數據處理
問卷回收后,剔除填寫不完整、多選、選項一致等無效樣本,采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并整理錄入,調查所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
(一)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認知與態度調查
問及目前你和舍友相處的狀況如何:27%的學生表示很融洽,大家無話不談;41%的學生表示比較融洽,大家相互幫助;21%的學生表示關系一般,不冷不熱;12%的學生表示關系較差,相處不來。通過整理分析得出,大學生普遍性認為宿舍人際關系相當重要,對宿舍人際關系整體上滿意,但也有少部分學生認為宿舍人際關系無所謂或者不重要,坦言與宿舍同學相處一般,甚至無法相處。
(二)對宿舍人際沖突應對能力的調查
入校以來與舍友發生沖突的次數,56%的學生表示沒有,38%的學生有過1~2次沖突,8%的學生發生過3次以上的沖突。評估自己解決和舍友矛盾及沖突的能力,29%的學生表示有能力解決,36%學生表示可以應對,22%的學生自述能力一般,14%的學生坦白缺乏經驗。從數據統計可以發現,近半數的大學生和宿舍學生發生過沖突,少部分同學甚至多次與宿舍同學產生沖突。而引發沖突的原因統計如表1。
(三)結合TKI沖突處理模式量表看沖突應對方式的選擇
從數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在人際沖突時,往往采用的應對模式以選擇統計結果從多到少的順序排列為:妥協型231(42.5%)、合作型98(18.0%)、遷就型95(17.5%)、回避型90(16.5%)、競爭型30(5.5%);數據顯示在應對宿舍人際沖突時,他們往往選擇相互讓步,其次是合作、回避和遷就,他們最不愿意選擇競爭。結果見表2。
三、討論
數據中86.25%的大學生認為宿舍人際關系重要,對現在宿舍的人際關系也比較滿意,只有極少數學生認為宿舍人際關系無所謂或者不重要,這一結果與梁蕓芳(2015)的研究一致。[4]在談及宿舍人際關系沖突時,46%的學生表示和舍友發生過沖突,但對于宿舍人際沖突不同的學生又有不同的認識。如個案小王同學就表示:“宿舍同學來自天南地北,差異很大,同學之間有些矛盾也很正常。”個案小張同學表示:“宿舍發生人際沖突在所難免,不過吵吵小架有利于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但是也有學生認為宿舍人際沖突影響宿舍關系,傷害彼此之間感情,導致宿舍四分五裂,害怕與同學發生沖突。在問及引發沖突的原因時,認同感最強的是生活習慣差異,接著依次為意見分歧、性格不合、三觀差異、溝通不暢、情緒不佳、利益受損。宿舍作為大學生主要的生活場所,涉及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來自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學生,其生活習慣存在巨大的差異,比如有的喜歡早睡早起,而有的號稱“夜貓子”,晚上玩游戲、看手機不睡覺等。
大學生宿舍人際沖突的應對能力整體不太樂觀,有待進一步提升。在調查中,34%的學生對自己應對宿舍人際沖突的能力表示一般,缺乏相應的處理經驗。這樣的結果也不足為奇,上大學之前一半的學生沒有住宿經歷,缺乏和舍友相處的經驗。
大學生在宿舍人際沖突應對方式的選擇上,從人口學的相關特征分析,差異性并不顯著。大學生在面對人際沖突時,采用最多的應對方式是妥協性231(42.5%),其次為合作型98(18.0%)和遷就型95(17.5%),選擇最少的是競爭型30(5.5%);這一研究結果與張翔、樊富珉(2003)中的研究有一定的相似性。[5]可以看出,宿舍人際沖突時雙方彼此讓步、退讓是主要的應對方式,這也是大學生對宿舍人際關系整體傾向滿意的主要原因。“妥協型”之所以是選擇最多的處理方式,主要由于大學生對宿舍人際關系重視,他們能夠意識到和諧的宿舍關系對自我的重要性,能夠理解舍友之間定會因各種原因導致矛盾和沖突,這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減少沖突,創設和諧的宿舍關系,他們往往會在沖突時妥協。但當遇到沖突時不去面對和處理,一味地去逃避,抑或委屈自己,不斷地去討好他人,這樣不僅壓抑了內心憤怒、委屈、傷心等負性的情緒,而且會導致積怨成疾,激化沖突,應該引起重視。“競爭”這種只顧自我利益,無視或者踐踏他人利益的應對方式選擇最少,說明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整體上是比較高的。但少數同學的存在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要更為細致地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應對沖突的能力和處理問題的經驗。
綜上所述,宿舍人際關系整體呈現和諧局面,多數學生能夠認識到宿舍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對目前宿舍人際相處狀況滿意;但是生活習慣的差異、意見的不統一等因素引發舍友之間的不斷沖突,很多學生表示自己應對沖突的能力和處理問題的經驗不足;在沖突來臨時他們往往選擇妥協。
參考文獻:
[1]曹加平.大學生宿舍人際沖突原因與對策探析[J].江蘇大學學報,2006,27(2):27-30.
[2]雷嶼.基于社會互動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研究:以西南大學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11:23-27.
[3]樊富珉,張翔.人際沖突與沖突管理研究綜述[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3(3).
[4]梁蕓芳.薩提亞模式的大學生宿舍溝通方式問卷編制及應用[D].太原:山西大學,2009.
[5]張翔,樊富珉.大學生人際沖突來源及其處理策略[J].青年研究,2003(9).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