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平 吳和情
[摘? ? ? ? ? ?要]? 中職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采取恰當的策略,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觀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從中職學校角度探索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策略: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線下傳播與線上平臺相融合;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整合;親歷體驗與虛擬感悟相配合;機制建設與制度完善相統一;試點先行與逐步推廣相統籌。
[關? ? 鍵? ?詞]? 中等職業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004-02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踐行作為落實立德樹人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擺在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性工程,并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貴在“知行合一、行勝于言”。然而,針對中職階段的學生存在價值觀念模糊、道德信念缺失、價值評判標準不一等問題,如何采取恰當的策略,讓中職生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社會潮流的引領者,發揮著模范與表率作用,成為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顯性教育是教育者在特定條件下對受教育者進行公開的、具有確定形式的教育活動。隱性教育是在一定環境和氛圍中,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的一種教育方法[1]。中職學校應將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顯性教育的直接性和隱性教育的滲透性作用,由表及里,由外到內,極大地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中職學校應將政治理論課、專業課、公共基礎課等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性培養的重要途徑。中職學校教師應鉆研教材,廣泛拓展,深度開發專業課與基礎課中所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通過顯性教育提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同時,中職學校還應充分認識校園文化建設對促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重要作用,加強校園文化陣地建設,突出校園文化平臺載體作用,積極發揮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隱性教育功能。通過創新物質文化平臺,營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圍,發揮制度文化教育價值等,影響學生自覺遵守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達到隱性教育對顯性教育的補充。
二、線下傳播與線上平臺相融合
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使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與網絡、手機媒體等呈現出高度融合的發展態勢,信息的傳播效率得到極大提高。中職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在充分借助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的同時,還應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高效借助微信、微博、QQ等自媒體平臺,實現互聯網線下傳播與線上平臺教育的有效融合[2]。
中職學校應借助媒介融合發展的“東風”,依托智慧校園,著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網站、校園手機臺APP、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媒介教育平臺建設,將傳統的校報、校刊與媒介教育平臺有機融合,安排專人及時進行動態更新,切實提高中職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實效。如借助“智慧課堂”,有效運用“云資源”制定系統教育方案,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切實走腦入心;充分利用學生人人皆有手機的便利,開展微視頻拍攝活動,借助校園網、微信公眾號、校園手機臺等媒體將選材優秀、導向正確的視頻進行廣泛傳播,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傳遞正能量。中職學校只有依靠多樣化媒介手段,積極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聲音,奏響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最強音,才能最大限度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效應,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和堅定學生的價值立場。
三、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整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花由含苞待放到蓓蕾盛開有著堅實的精神源泉。中職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應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時代精神中汲取豐富的精神養分,積極整合傳統文化及時代資源,了解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聯性,讓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同滋潤中職學生的價值認知、認同,幫助中職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中職學校要高效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工作,就必須重視、批判與繼承民族傳統文化,讓其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提供強勁的動力,促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弘揚與踐行[3]。重視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中職學校還應從紅色文化、時代精神中汲取精神養分,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踐行[4]。總之,中職學校不僅要從傳統文化中吸取養料,固本培元,還要從時代精神中汲取“新鮮血液”傳遞正能量。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抗戰精神等“紅色文化”資源是促進中職學生全面發展的精神之鈣,應作為永不干涸的“紅色血脈”貫穿在中職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始終。雷鋒精神、大慶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這些時代精神都是一首首催人奮進的精神凱歌,是激勵一代代人不懈奮斗、永攀高峰的嘹亮號角,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永恒內容。中職學校都應該擁有這些精神,并且用盡用好。
四、親歷體驗與虛擬感悟相配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內核是“知行合一”,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價值引領,積極實踐”。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極致追求和終極目的。中職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應在實踐上做文章,以做促學、以學促做、學做結合,讓中職學生在親歷體驗中接受靈魂洗禮,在虛擬感悟中內化為行動自覺。
中職學校應創設親歷體驗平臺和載體。借助軍訓、參觀國防教育圖片展覽、英雄人物紀念館等活動,引導學生走近英雄、近距離感悟偉人的光輝業績,養成優良品質和抗挫折的能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以學雷鋒、走進“感動人物”“關愛自閉癥兒童”、參與國家級文明城市創建等多種形式的體驗活動為載體,增強中職生社會責任感和擔當、使命意識,提高其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和改造社會的膽識能力。依托社團,打造具有新時代氣息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堅韌不拔的勞動品質,提高中職生適應未來社會、適應現代職場的能力。中職學校還要關注學生的虛擬體驗。通過設計、安排“重走長征路”“虛擬法庭”“歷史事件課本劇”等,讓中職學生在虛擬活動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增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理解。
五、機制建設與制度完善相統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加強機制建設和制度保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內在要求[5]。中職學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上應將機制建設與制度完善統一起來,探索穩定有序的機制方法,完善相應的保障制度,促進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長效、高效、順利開展。
中職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應在尊重學生特點、學校特點、價值養成等基礎條件、客觀規律上,從學生規范遵循、教師隊伍建設、宣傳引領、教育激勵、監督評價等多方面完善保障制度體系,不斷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戰略思路和執行方法,設計多維價值觀培養實施路徑,加強培養機制建設,真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師生的言行舉止。中職學校應將機制建設與制度完善統一起來,協調起來,追求制度規范,機制方法的科學化、系統化,以常態化的機制建設和制度操作來保障中職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工作的持續、穩定、扎實推進。
六、試點先行與逐步推廣相統籌
差異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客觀問題。信馬由韁、想當然,“一刀切”,不但浪費人、財、物,還會讓培養效果適得其反。因此,中職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可采取“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統籌推進”的策略[6]。
中職學校應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開展符合學生發展的價值觀教育活動,不斷內化,提高修養,可選取典型的班級開展試點工作,期間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內容設計學習、生活和交往的培養方案,每隔一段時間進行總結、反省。通過建立效果評估體系分析培養效果,出現問題及時修正和完善。通過一年的跟蹤觀察、調查、對比研究,分析中職生在價值觀、學習成績、思想素質等各方面的差異,并跟蹤和分析他們的精神狀態、綜合表現情況。如果此試點培養的學生比同階段學生樹立了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即可在全校范圍內推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我們努力采取有效的策略不懈推動。只有充分統籌好顯性與隱性、線下與線上、課內與課外等的關系,立足課堂宣教,發揮滲透作用;抓住線下線上融合契機,發揮平臺宣傳效應;課內精準拓展,豐富課外實踐;傳承傳統時代基因、凝聚踐行力量;有機結合親身體驗與虛擬感悟;加強機制建設,完善制度保障;尊重差異,搞好試點,逐步推廣等策略,就能幫助中職生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自覺樹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從而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服務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撐。
參考文獻:
[1]王瑞孫.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翟堯.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0):31-32.
[3]郭婉緋.中國傳統文化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7(2):145-147.
[4]李維意,劉光樂.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資源[J].南方論刊,2015(2):6-8.
[5]張捷樹.中職學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2016(11):10-11.
[6]張冬梅,李長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培育創新模式初探[J].理論觀察,2015(5):136-137.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