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強
[摘? ? ? ? ? ?要]? 在體育課堂中,身體練習是其主要內容,將身體練習作為重點,研究中職體育課堂中身體練習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使其將體育鍛煉與自身日常生活相互結合,強化學生的鍛煉意識。這種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條件。
[關? ? 鍵? ?詞]? 身體練習;中職體育課堂;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114-02
在中職體育身體練習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充分發揮出來,調動起學生身體練習的積極性,通過主觀感受、肌肉記憶以及體能感知的方式實現身體練習,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教學活動。這種方式能夠在充分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使其感受到體育課堂的魅力,最終提升中職體育課堂身體練習的教學效果。
一、中職體育課身體練習途徑
(一)主觀感受
身體練習屬于主觀感受,學生是其中的感受主體,也就是說,在實際體育課堂身體練習中,學生得到的體驗并不是教師主動傳輸的,而是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得到的真實感受。這種感受可以從體育活動、體育比賽、日常訓練中得到。由此可以看出,身體練習中的感受思維并不能由教師強加,而需要通過學生自己得到的成長感知以及體能變化情況,在此基礎上建立學生在身體練習中的真實感受,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對學生自身發展的價值,對身體練習展開正確認識。
(二)肌肉記憶
身體練習需要建立在學生真實運動的基礎上,不能僅僅采用觀看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身體練習中得到真實感受。這一過程被稱為肌肉記憶過程,學生的肌肉記憶能力越強,最終得到的練習效果也就越好,這也是所有運動的基礎。只有學生身體形成肌肉記憶,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運動技術水平,要想達到這一目標,需要采用反復運動的方式進行。例如,在定點投籃訓練的過程中采用反復訓練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命中率,這是因為學生手部肌肉在反復運動中產生了客觀記憶,記憶性越強,學生的身體練習效果就越好。通過以上分析能夠看出,在身體練習中,學生需要以肌肉記憶的方式得到對應感知。
(三)體能感知
身體練習的主要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體能,學生在實際訓練中,身體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可以感知到外界存在的刺激,因此整個過程中的感受非常強烈。身體練習刺激將學生的體能情況作為依據,設計出針對性的教學訓練,這種方式能夠將身體練習的作用充分發出來。例如,在男女訓練中,由于男生與女生之間的體能差距較大,女生在800米訓練時得到體驗感的時間較短。而男生得到體驗感的時間較長。通常情況下,在體能差距較大的學生中,體能較差的學生,感知體驗較快,時間較短,因此在實際設計體育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體能情況進行設計,遵循學生體能客觀事實,制定差異性的教學活動,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體育運動水平。
二、中職體育課身體練習教學措施
(一)分解練習
在中職體育課堂中涉及的內容較多,同時體育動作也較為復雜,如果學生實際動作不正確,不僅會影響實際教學質量,甚至還可能導致學生身體損傷,這與體育鍛煉的目的截然相反。因此教師必須在體育課堂上對學生展開正確引導,保證學生動作的正確性。在實際上課中,教師可以將復雜的動作分解,劃分為幾個較為簡單的動作,讓學生展開分步驟練習。這種練習方式能夠降低動作學習難度,同時還能激發出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運動自信。
例如,教師在講解“跳躍”這一運動時,該課程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跳躍方式,避免在跳躍中出現肌肉拉傷甚至是受傷等情況,保證學生的運動安全。跳躍是人們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動作,但是多數學生并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如何跳躍,因此經常出現跳躍動作不準確,導致學生受傷的情況。在實際課堂中,教師將整個跳躍過程分解為幾個小動作,依次為學生進行演示。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動作展開模仿,同時教師給予學生指導,保證每個分解動作的規范性和正確性,只有一個分解動作學習全部完成之后,才能進行下一個分解動作的學習。完成所有分解動作學習之后,將各個動作相互連接,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跳躍動作,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動作要領,節省學習時間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中的樂趣。
(二)科學利用心理暗示
在正式體育課堂中,多數教師在練習之前會為學生制訂相應的學習目標,但是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班級學生身體素質之間具有較強的差異性,因此不能制訂統一的學習目標,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目標難度。如果設置的目標較低,部分學生無法得到能力提升;如果設置的目標較高,則部分學生會由于無法達到目標,失去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由此可以看出目標設定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采用鼓勵的方式,讓學生利用心理暗示,幫助自己建立學習信心,在自己體能的范圍之內發揮出自身潛能。例如,教師在傳授“田徑運動”時,可以先從建立學生耐力和自信的方面出發,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運動能力,為自己制定學習目標,教師再進行分析,保證目標制定的科學性。學生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尤其是在堅持不下去或者準備放棄的時候,不斷暗示自己我能行,堅持下去,最終達到制定的運動目標。心理暗示主要從思想和信念上對學生進行教育,這種方式能夠在鍛煉學生體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例如堅持、不放棄、突破自我等精神,實現體能和精神的全面培養。
(三)組織體育競賽
競賽是體育課堂中采用的主要教學方式之一,通過競賽的方式能夠使學生準確定位自身的體育技能水平,還能激發出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潛能。在傳統體育課堂中,教師采用的上課方式較為單一,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采用組織體育競賽的方式,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在中職階段,學生的好勝心較強,而在體育競賽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思維活動與肢體運動相互結合,讓學生將自身水平發揮出來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技能。例如,教師在組織體操運動競賽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參與規則制定,教師主要對規則進行完善和調整,降低競賽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保證學生的運動安全。體操運動的教學目標就是為學生介紹各種體操運動的類型和相關知識,并給予學生充分的展示空間。在完成體操運動教學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體操比賽,比賽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種為個人賽,另一種為小組比賽,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意向確定參與的比賽形式。教師重點維護比賽秩序,同時保證最終評判結果公平、公正,對學生展開客觀評價。給予比賽中表現優秀的學生一定獎勵,讓學生體會到比賽的樂趣。而對在比賽中沒有取得名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安慰獎,并鼓勵學生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爭取在下次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四)輔助練習
在輔助練習中,學生通過相互互動交流的方式,確定自己的整體水平以及在練習中存在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在多數體育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示范動作,學生模仿,這一過程中學生之前并不產生互動,即使出現動作不標準的情況,自己也很難發現,降低了動作的完成水平。但是采用輔助練習的方式,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監督,共同進步、共同發展。例如,教師在講解足球運動技能的過程中就可以采用這種方式,足球運動體力消耗較大,還需要同學之間相互配合,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運動。教師在分組時,可以采用互補的方式,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安排班級中應變能力較強的學生當守門員,跑步較快的學生當前鋒,根據學生的特點,安排合適的任務。在輔助訓練的過程中,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體育課堂中,給予學生充分的鍛煉機會。另外,教師在指導學生動作的過程中需要制定嚴格的評判標準,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了解標準動作,并通過練習逐漸縮短自己與標準動作之間的差距。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形成團結互助的優良品質。
(五)采用層次技能訓練
由于學生身體素質以及生理情況不同,班級學生的體育技能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針對這一情況,教師為了對學生展開針對性教學,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根據學生的運動體能以及運動技巧展開劃分,運動體能評價需要根據學生目前的生理狀態,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不斷強化學生的體能水平。在運動技巧評估中需要確定學生在運動中的基礎能力和訓練感受。例如,在羽毛球訓練中,大致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學生綜合能力較強,第二層次的學生能夠掌握基礎技能,但是技巧水平有限。第三層次的學生,基礎較為薄弱。教師在開展羽毛球訓練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層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針對第一層級,將教學重點放在難度技能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例如羽毛球中的扣殺技巧等。在第二層級,將教學重點放在基礎技能訓練中,例如羽毛球的接球技巧。針對第三層級,則可以將重點放在羽毛球的接發球中,可以讓學生先使用不同的發球方式,并根據真實感受,確定哪種發球方式更適合自己,然后教師再進行技術講解。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每位學生都能得到與自身水平相符的訓練,教學效率更高,學生技能水平的提升速度也更快。
總之,通過以上分析能夠看出身體練習在體育課堂中的重要性,本文從身體練習分解練習、心理暗示、體育競賽、身體練習輔助練習以及技能評價等方面展開分析,對整個中職體育課堂身體練習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從根本上提升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激發出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參與性,使其認識到體育訓練的價值,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參考文獻:
[1]陳影紅,張敏.體育課程改革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策略研究[J].運動,2018(15):87-88.
[2]陳汝荷.基于身體練習體驗理論培養小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研究[J].體育師友,2018,41(1):61-63.
[3]魏開源.體育教學中立德樹人的身體練習體驗載體:以初中武術技能學習為例[J].運動,2017(13):131-132.
[4]候帥輝,章柳云.身體運動功能訓練與體育課堂教學的結合(上):以提高籃球球性的準備活動練習方法為例[J].體育教學,2017,37(4):36-39.
[5]魏開源.讀《身體練習體驗探索》感悟體育學習動因[J].中國學校體育,2017(4):33-34.
[6]屈冬林,張友,朱富強.來源于實踐 根植于實踐 服務于實踐:讀《身體練習體驗探索》一書有感[J].中國學校體育,2017(3):15-16.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