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治
[摘? ? ? ? ? ?要]? 通過校企合作,培養中職公共英語專業學生適應社會的英語職業能力,已迫切需要對公共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進行創新改革。其途徑是:校內實訓室模擬實操、下企業實踐教學、校企共同開發教材,以實現培養出適應社會所需要的國際化職業人才的目標。
[關? ? 鍵? ?詞]? 校企合作;中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143-03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中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更多企業走上國際舞臺,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源源不斷地來到中國各個城市工作生活,技能型英語人才在各大企業中的需求不斷上升,培養中職畢業生職業英語能力越來越重要,在工作中畢業生要能夠應對各種涉外事務,以適應企業、社會乃至國家發展的迫切需要。然而,大多數中職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英語技能的培養,降低人才職業能力的培養。那么,這就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要進行改革創新,讓學生在學習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獲得較多的企業實踐機會,真正實現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校企合作模式是唯一的選擇。
一、中職學生英語職業能力發展依托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在這幾年來的研究及實踐,由中職校和企業所進行的校企協作,為社會所需共同培養的應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已成為當前中等職業教育培養人才非常重要的模式,此模式主要目的在于以社會的需求為導向,校企雙方共同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整合校企雙邊的人才、技術、資源等,共同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并能更好地服務社會的職業人才。全國各中職學校以校企“雙主體”協作的模式,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并安排課程設置,多層次地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通過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比如合作招生校企“師徒”模式的合作培養、校企間合作研究開發課程與教材、校企合作開展實習和實踐活動以及校企合作開發科研項等。通過校企間的各種合作旨在達到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目的,這個模式在全國各職校均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此看來,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對中等職業學校教書育人和培養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非常大。也就是說,學生英語職業能力的培養必須借助校企合作模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校企間的合作對英語職業能力培養大部分還僅僅局限于英語專業學生,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還難以觸及。中等職業學校非英語專業的英語課程屬于公共英語,該專業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還停留在課堂教學改革上,例如,教師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式的改革、課堂多媒體硬件設施的配備以及教師課堂上創設“真實情景”等教學方法的改革。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內容具備職業性得模擬情景教學,卻基本還是沿襲中學英語教學中對詞匯、語音、語法、閱讀進行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收效可見一斑,對學生英語職業能力的培養非常欠缺。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英語課的學生在進入職校前,為應對考試,將英語肢解成語音、詞匯、語法、句子、段落等方面進行傳統的單項學習與訓練,語言習得的整體性薄弱。如果在中等職業學校階段,依然按照這種模式學習,將難以把英語知識和能力運用到真實職場中,因此,公共英語專業的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和社會所獲得的英語職業能力和英語職業素養無法適應企業及社會的需要。只有通過改革教學模式,真正實現校企合作,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具備職業英語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分析當前中職學生英語職業能力發展與校企合作的狀況
當前中等職業學校的校企合作,對公共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發展的培養幾乎一片空白。首先,無論學校、企業還是社會都在強調培養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其次,最能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校企合作,大多數沒有為英語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平臺。
(一)各中職學校忽視對公共英語課的學生英語職業能力的培養
各個專業學生培養都必須嚴格依據企業和學校協同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來指導教學實施和實踐,各個專業都把職業能力培養納入人才培養計劃;但除英語專業學生之外,其他專業僅開設公共英語基礎課程,沒有把公共英語課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培養,納入本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
(二)校企合作平臺支持力度不夠
校企合作,一方面可在學校建立校內實訓室。一些工科類專業可設立校內工廠并由專業指導教師在校內實訓室或校內工廠進行教學實訓指導,真正實現“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方法,使專業實踐課在校內實訓室得到充分開展。而作為公共基礎課的英語教學,大多只依靠多媒體的功放效果。能夠提供聽、說等英語能力訓練的語言實訓室,卻只對英語專業的學生開放。同時,校內各專業實訓室是培養學生英語職業能力的真實情境構建平臺,只是在專業課上對專業學生開放,對公共英語課的學生卻無法實現在真實情境中進行整體的語言輸入學習。
(三)缺乏“雙師型”公共基礎課教師
近年來,為了響應教育廳校企合作的號召,各中職學校紛紛引進和培養“雙師型”教師,但引進和培養的“雙師型”教師,或是不定期去企業掛職進行企業實踐鍛煉后,把企業生產、銷售、管理及運營等流程帶入專業課堂;或是在校從未下過企業的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企業培訓,考一個相關技能證書,持證上崗,仍然無關專業課及專業能力。而英語基礎扎實、英語知識深厚、英語教學且專業知識與職業能力達標的“雙師型”教師非常少。從事公共基礎英語教學的老師不懂該專業知識,無法在公共基礎英語教學階段滲透相關職業能力的教學;從事專業教學的教師,盡管擁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但缺乏英語教學方法經驗,亦無法將英語與自身專業相結合進行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教學,也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致使不少專業英語課課堂效果很差,幾乎形同虛設。
(四)缺乏行業需求和適合職校學生實際情況的校本教材
目前,公共基礎英語教材以及專業英語教材,在內容編排上大多相似。各種專業英語教材可選擇面較少,教材內容在編排上基本上沿用初、高中教材模式。中職學校公共基礎英語的教材有多種選擇:有外研社和高教社等比較成熟的出版社教材。但是,形勢變化較快,教材更新沒能及時跟上或者各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一樣,需要具備能夠按照企業需求和學生實際情況編排一套質量過硬的校本教材,可作為現有教材的一種補充。
三、校企合作的模式下,中職公共英語學生英語職業能力培養的措施
(一)加強校企合作共同體的建設
德國成功的職校教育發展經驗證明,建立校企合作共同體是提高職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近些年來,據調查報告說明,目前校企合作共同體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績,部分企業為職校教育提供實踐教學場所和實踐教學資源,接受學生實習,安排教師實踐崗位,但校企合作仍有巨大提升空間。只有加強校企合作共同體建設,才能為職校公共英語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多步入行業企業的機會,有利于教師了解企業對職校人才的需求,學習企業管理經驗、專業先進工藝和流程,并把需求和專業知識技能融入中職公共英語教學中,也有利于學生英語職業能力的培養。只有加強校企合作共同體建設,才有機會把教學現場搬到企業生產或管理一線,真正做到教學做一體化,提高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水平。
(二)構建中職學校校內外實訓平臺
職校和企業雙方互通有無,協力構建具備專業品牌與特色的校企合作平臺。平臺可分為兩類:(1)校內平臺為實訓實操室,從第二學期開始,每學期適當安排在實訓實操室上英語課,英語教師依據在實訓實操室構建的真實職場環境設計職場主題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職場環境下,用英語進行工作和生活交流,以此來培養各行業所需的英語職業能力;(2)校外平臺為與學校有合作的企業,第一學年,各專業學生主要在實訓實操室進行英語職業能力的培養,第二學年進行專業英語學習,在習得更多的專業英語詞匯與表達后,可以進入與學校合作的企業進行校外實踐教學,教師與學生在企業的真實職場中運用職業英語參與真實的職場工作流程,教師及企業人員從旁指導,這樣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水平。
(三)組建公共英語教師“雙師型”師資隊伍
公共英語教師“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可通過“校內教師的培訓”和“校外專家的引進”兩種方式進行。“校內教師的培訓”是指在職校教師通過深入企業進行產教結合的培養和進修,提升其實踐能力;“校外專家的引進”是指把企業的技術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引進校園,并對其進行教育教學規范培訓,使之具備教師的能力素養,完善中職學校的師資力量。因為負責專業課的教師存在語言基礎不夠扎實,聽、說、譯能力不足,且無法短時間經過培訓迅速提高的問題,中職學校“校內教師的培訓”的重任只能落到公共英語教師身上。學校在安排公共英語課程時,根據教師的興趣和意愿分配專業,教師可將教授的專業當成自己的第二專業并進行學習與進修。職校應該為公共英語教師提供相對應專業的企業培訓及適當的企業實踐,使公共英語教師更直觀地了解和熟悉行業企業的真實生產、管理及運營流程,以便教師在設置職場情境環節時更實事求是。同時,鼓勵公共英語教師考取其他專業職業技能證書,如,負責農林專業的老師,可報考園林園藝資格考試;負責財經專業的英語教師可報考會計從業人員資格或經濟師資格;負責酒店、旅游專業的英語教師可考取導游資格證書;負責醫藥營銷專業班級的英語教師可考取藥劑師資格證書;教授工科專業如模具、數控、建筑、機電等專業班級的英語教師可嘗試報考相應專業難度系數最小的資格證書,實現跨專業學習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專業英語水平及英語職業能力,為高水平專業英語課程的授課做好準備。另外,從學校角度來看,還可以為傳統的公共英語課的教學提供一個突破方向,為高水平公共英語課教師進行有效的人才儲備。
(四)共同開發校企合作的校本教材
為了學生的學習與企業的需求更接近,職校應該認識到英語教學必須伴隨企業的改革而改進。學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機會,讓英語教師與各專業合作企業,協同制定適應本地區經濟發展、本企業成長發展,并適合本專業學生學習的校本教材,作為現有英語教材的一種補充。英語教師協同企業制定校本教材時,應按照企業對本專業學生英語職業能力要求和標準為指導,按照企業常規經營流程,分項目編排教材內容,讓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章可循、有本可參,也有助于學生在英語職業能力課堂項目學習和實踐教學中有效實施課前預習、課中練習及課后復習的學習步驟。在保證“企業化”融入中職英語課堂的前提下,同時對公共英語的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培養。職校英語教師應了解企業的文化;熟悉企業的生產、研發、銷售等模式并在企業的授意下將這些資料融入英語課堂中。在備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其進行著重分析講解,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不僅讓學生不會對企業充滿未知感,拉近了學生與企業的距離,而且為企業培養優秀人才奠定基礎,這樣又能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
(五)加強公共英語課學生英語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培養
以專業英語項目課程實踐教學為載體,培養學生英語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英語職業素養,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英語職業素養,英語教師以自身的英語語言素養和職業素養感染學生,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讓學生在日常課堂活動中及生活中自然地培養自身的英語職業素養并形成習慣。其次,英語教師在課堂實踐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增加企業文化內容,尤其是一些有海外業務的公司。英語職業素養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形象,學生應積極學習企業文化,培養“主人翁”精神,在將來職業生涯中不僅展現良好的英語職業能力,還能顯露出自信、樂觀和積極上進的氣質與職業素養。
隨著中職教育的蓬勃發展,校企合作程度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對中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職學生的職業能力不斷提高,然而,對公共英語課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英語職業能力卻一直難以突破。如果學校領導和一線教師能夠有效地借助校企合作的機會,為中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培養提供必要的協助與支持,肯定能突破這一中職教學難題。雖然要徹底實施這個協助與支持很不容易,但針對英語職業能力培養一直處于瓶頸狀態的中職英語教學改革來說,這將會帶來突破性進展。
參考文獻:
[1]吳婉,胡軍.整體語言教學下非英語專業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培養[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8(6).
[2]李建國.校企“雙主體”視角下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J].紡織服裝教育,2017(4):125-127.
[3]周云倩.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職業能力培養研究[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1):107-110.
[4]劉黛琳.張劍宇.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改革思路[J].中國外語,2009(6).
[5]李玲.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3(11).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