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悅
【摘 要】目的:探究口腔正畸修復聯合治療方式在先天缺牙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先天缺牙患者112例作為研究對象,以紅藍雙色球法將其均分為兩組(n=56),A組接受常規口腔修復治療,B組接受正畸修復聯合治療,對比治療效果。結果:B組治療效果優于A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A組,治療滿意度高于A組(P<0.05)。結論:將口腔正畸修復聯合治療應用于先天缺牙患者中,可明顯促進其輔助發聲、進食咀嚼、牙齒固定度、面部美觀度等指標的恢復,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患者滿意度高,臨床效果良好,具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口腔正畸修復治療;先天缺牙;治療效果;不良反應;滿意度
先天缺牙屬于牙齒數目不足的癥狀,是指患者在牙齒的發育成長過程中,因先天因素導致的牙胚未能發育或早期發育異常的現象[1]。先天缺牙屬于臨床牙科常見疾病,對患者的發聲、進食咀嚼、面部美觀等方面影響較大,因此需要進行口腔修復治療。現階段,臨床牙科范圍內主要以正畸治療與修復治療對先天缺牙患者展開治療。有學者提出[2],將正畸治療與修復治療聯合應用,可實現優勢互補,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結合這一觀點,本文將正畸聯合修復治療方式應用于先天缺牙患者中,并觀察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先天缺牙患者112例作為研究對象,以紅藍雙色球法將其均分為兩組(n=56),其中,A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16~48(30.2±4.2)歲,缺牙數目:缺1顆34例,缺2顆12例,缺3顆6例,缺少≥4顆4例;B組男33例,女23例,年齡17~48(30.8±4.4)歲,缺牙數目:缺1顆32例,缺2顆11例,缺3顆8例,缺少≥4顆5例。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及影像學檢查,患者均確診為先天缺牙;②意識清楚,可遵從醫囑展開治療;③血液、淋巴等循環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具有出血傾向,身體免疫力較低,易感染者;②患有腫瘤等影響生存的原發性疾病;③有手術禁忌證者。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均享有知情權,對比組間基線資料,差異呈均衡性分布(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全面口腔檢查,經影像學檢查確定缺牙位置及數量,結合患者的牙周情況,制定修復方案。
A組采用口腔修復療法:根據患者情況,制作臨時牙冠,局麻后,鉆孔,植入修復體,檢查其緊貼度及相鄰點的情況,確認無誤后給予抗感染處理;B組采用正畸修復聯合療法:采用影像學方式對患者的口腔部位進行拍片,根據圖像顯示結果,制定準確的臨床正畸修復治療方案;以直絲弓技術矯正畸形牙列,隨后進行口腔修復治療。患者局部麻醉后,選擇植入點,切開粘骨膜洞孔,測量后,鉆出準確的種植窩,打好定位孔道;常規消毒、降溫后,植入種植體,縫合;術后行常規戴冠和咬合調整。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OHIP-49評分、不良反應發生率、滿意度等。
OHIP-49評分:治療完成后,依據口腔健康影響程度量表(OHIP-49)[3]評估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評估項目包括輔助發聲、進食咀嚼、牙齒固定度、面部美觀度等4項,每項25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治療效果越好;
不良反應:牙齒松動、牙齦出血、牙齦腫脹;
滿意度:患者滿意度由我院自制的治療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問卷總分值為100分,其中,較滿意:>85分;滿意:55~85分;一般:<55分。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收集到的先天缺牙患者資料輸入至SSPS20.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以t檢驗定量資料,采用()表示,以X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時P小于0.05。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經治療,A組患者的面部美觀度(14.69±1.89)分、進食咀嚼(13.77±1.43)分、牙齒固定度(12.35±1.29)分、輔助發聲(10.36±1.59)分,B組患者的面部美觀度(15.65±1.65)分、進食咀嚼(15.45±1.39)分、牙齒固定度(14.43±1.38)分、輔助發聲(12.52±1.54)分。B組的面部美觀度、進食咀嚼、牙齒固定度、輔助發聲等項目評估分值均高于A組,組間依次對比:t=2.863,t=6.304,t=8.240,t=7.30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A組患者出現牙齒松動3例、牙齦出血2例、牙齦腫脹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3%(8/56);B組患者出現牙齒松動0例、牙齦出血0例、牙齦腫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1/56),組間對比:X2=4.349。
B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A組(P<0.05)。
2.3 滿意度
經治療,A組患者較滿意21例、滿意25例、一般10例,總滿意度為82.1%(46/56);B組患者較滿意25例、滿意29例、一般2例,總滿意度為96.4%(54/56),組間對比:X2=4.573。
B組滿意度高于A組(P<0.05)。
3 討論
先天缺牙的臨床病因較復雜,與患者的遺傳因素、代謝及營養障礙、內分泌失調、感染、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均可能存在相關性[4]。目前,臨床上多從遺傳或非遺傳兩種主要分類進行病因分析。因遺傳導致的先天缺牙,患者多患有家族遺傳病史;非遺傳導致的先天缺牙,與患者體內的激素水平有關,如妊娠女性受到病毒污染或其他有關氣體的影響下,均會使患兒體內的染色體發生畸變,使胎兒出生后產生對應的并發癥[5]。先天缺牙會破壞牙列的完整性,導致鄰牙長期處于傾斜狀態,造成患者的進食咀嚼、發聲等功能障礙,并降低面部美觀度,且增加了牙周患病的幾率,因此需要采取必要方式進行治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