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芳
[摘? ? ? ? ? ?要]? 中職學校的學生英語基礎薄弱,水平參差不齊,學習興趣匱乏。基于主題式語言教學理念的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主張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更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在做中學,有利于培養中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進而提高綜合素質,增強職業競爭力。
[關? ? 鍵? ?詞]? 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中職學校;幼師英語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156-02
一、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在中職學校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英語教學割裂了學生的知識、能力與實踐等方面的發展,制約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在中職學校的幼師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若在幼師英語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教師為主、原有課本為依托、學生為聽眾的傳統“講—學”模式,就只能把幼師英語專業課上成最基本意義上的英語課,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勢必會使學生的興趣蕩然無存,并且對他們的專業教育毫無意義。另外,如果專業課使用傳統輸入式教學法,課堂上面臨的主要問題仍是如何處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學生所接受到的課程內容重點可能依舊是語法、單詞和作文,而職業教育中的聽、說以及應用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
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是適合任何語言層次學習者的一種教學模式,即根據學生需要和興趣選擇教學材料和組織課堂教學,目的在于以語言為工具獲取與專業相關的新信息,并且通過可理解性的輸入習得語言,提高語言交際能力。授課過程圍繞主題,結合多項語言綜合技能,反復訓練,教學評價結合語言測試和學習過程評價,操作簡單,適用于英語水平較低的人群。
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更為適合中職學生的幼師英語教學。中職院校的學生無論課堂紀律、價值構建還是學習態度以及學習基礎都很薄弱。而對英語學習,更是談“英”色變,因此在幼師英語教學過程中,不能再以教英語、學英語為目的,該學科勢必要符合職業需求既要實用,既要有助于幼兒教師日常英語教學中對幼兒的指導和教育。雖然是英語,但切不可重“英語”忽“幼師”,本學科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滿足學前教育專業對幼兒英語教學的需求上,該課程教學大綱中也指出“要將英語作為工具服務于幼師教育”。所以在幼師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引入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很有必要。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語言課程不再單純地將語言形式作為教學內容,而是通過語言所載的內容即知識的學習帶動語言能力的提高,在指導學生學習專業學科基礎知識的同時訓練其專業英語交際能力和教育能力。
二、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在幼師英語教學中的初試
(一)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在幼師英語教學中的設計思路
在我校幼教專業授課的過程中堅持實施基于主題式內容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計來開展課堂教學,具體教學設計思路為:在每個單元中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課程目標,調整并設計教材內容,整理并準備1~2個主題,在課前和課中布置相關任務,其中任務分為個人任務、小組任務、組間任務,并由學生進行教學課堂模擬練習,在主題課程結束時通過互評、自評和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課堂總結。
(二)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在幼師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實踐
1.分析學生,因材施教
根據克拉申的輸入假說,情感變量在二語習得中起重要作用。這些情感因素包括抑制、自信、動機和焦慮等。可見,教師應該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每一個階段的情感變化。因此筆者在每個班級課程授課初,一般會用兩個課時對班級學生進行“英語,想說‘愛你or‘恨你不容易?”的訪問調研。通過訪問調研過程中的討論,學生會暢所欲言對英語學習的“愛恨情仇”以及不吐不快與英語教師的“紛紛擾擾”。課下,本人會根據學生對英語課程的感覺評分及學生對理想英語教師的要求對他們進行分類:進攻型(積極與消極)、保守型(積極與消極)、被動型(積極與消極).
古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后,我才開始有步驟地實施“戰術”。在這六類學生中,學生數量分布呈“橄欖球型”,保守型和被動型學生所占比例較大,積極進攻型、消極進攻型的學生影響不可忽視。首先挑選出積極進攻型的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要配合對象,這部分學生帶動其他學生完成氛圍的塑造,并主要引導這部分學生攻克難點;保守型和被動型學生作為主要調動對象,與積極進攻型學生組成團隊,課下配合小組成員完成任務,課上配合教師完成重點的復習,積極鼓勵這部分學生參與難點的學習;消極被動型的學生作為課堂觀察和提攜對象,設置較為容易的問題引導并鼓勵他們作答,在游戲活動環節中激勵他們有組織地活躍氣氛,并作為課下輔導對象幫助其補齊落差。
將學生分類、分任務教學,這樣不僅保證了對學生的“不偏不倚”,淡化后進生“老師不重視,自己沒能力”的想法,并保證了教學在有合作、有爭論、有組織、有紀律的氛圍中開展。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適時調整有進步的學生類別,有助于對課堂氣氛的把控,并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成長和改變的認可。
2.整理教材,生動化教學
筆者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特點,通過設定主題目標并改進教材游戲或創作新游戲,對每個單元主題內容進行豐富和細化,實現簡化、實際化學科內容。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因此,將教學內容進行拆分,通過預留課前作業吸引學生,讓他們對本單元內容不斷猜測,使學生心理上感到茫然,產生認知沖突,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以便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創新。
另外,在本單元內容的授課順序上,我將教學內容進行倒序和穿插,在講解作業的同時完成讀、寫部分的講授,而在游戲過程中設置競賽任務來保持課程內容的新鮮感和趣味性,不斷滲透游戲教學法的定義、目的、作用和原則,讓學生親身體驗游戲教學法的同時完成聽、說基本技能的鍛煉。
3.實踐與評價
在對教材調整以后,為保證課下和課上任務的完成效率和延續性,在授課過程中采用競賽的模式。從學期初就進行比賽分數的積累并設置獎勵措施來激勵小組單元任務的完成。課下任務的提前完成節省了課堂時間,保證了課堂效率和課程容量。而課上任務無論在競賽累計積分方面還是在內容方面的延續,保證課堂內外的連續性和趣味性。最后的作業保證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理解和鞏固以及下一單元的順利開展。
三、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在中職學校幼師英語教學中的成績和反思
(一)教學成績
將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融入幼師英語的單元課程教學設計和講授中,獲得了較為積極的教學效果。主題的設置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目的性和系統性;貫穿課堂始末的組內討論和組間競賽,保證了課堂的連續性和延展性;課前作業的鋪墊,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又保證了課堂容量;課堂任務的設置和執行以及游戲的體驗和實踐樹立了課堂目標,營造了課堂氣氛,保證課堂發展的方向性和學生的參與度;最后的課堂效果綜合評價,保證并檢測了課堂效率。如此,依托主題語言教學模式,不僅簡化了課程任務,更有效地傳達課程內容,并且實施真實貼近學生生活、興趣和職業的任務,將課堂權力下放課堂角色互換,不僅給予了學生新鮮感,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營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生知識掌握和語言習得的最佳環境。可見,采用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指導教學,以“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多種教學法教學,合作學習,揚長避短,取得的教學效果比較理想。
另外,通過與學生的交談,觀察學生課堂表現以及課下的信息交流,發現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心理經歷了如下變化過程:起初時,大部分學生反饋“覺得‘幼師英語不是學單詞、練作文和背語法的英語課,課程上可以做游戲,可以體驗一下教師的感覺,可以很有趣;慢慢地,學生開始理解并認識到自己在課程中承擔的角色不是配角,而是主演;不是課程學習中聽教導的客人,而是教學內容的實踐操控主人;不是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參與者。再后來,學生通過注意課堂環節的銜接、小組討論合作以及教案的寫作練習,逐漸能夠設計自己的課程設計,并有許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設計很有新意。
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討論是在無壓力的自由氛圍中進行的,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是“0”障礙的,所以在討論和碰撞過程中,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思維無限制發散,進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實踐證明,完成任務的過程催化了學生自然和有意義的專題知識的應用和語言的應用。最重要的是他們都喜歡上了教課以及幼師的職業。
(二)教學反思
首先,基于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的幼師英語課堂教學實踐雖然有比較明顯的成效,但實踐過程匯總沒有設置的橫向對比實驗班級,因此“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的幼師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缺乏對比性,即因此不具備絕對性。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會設置對比班級,來進一步驗證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指導下的幼師英語課堂教學實踐。
其次,筆者所教授的幼兒教育班級,班內均為女生,而在今后男女混合專業的職業英語教學中如何推廣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是否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是筆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雖有不理想,但是將主題式語言教學模式應用于職校英語課堂的教學過程是個必然,也是個機遇,所以筆者會繼續努力嘗試,希冀能夠得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呂春媚,馬喜文.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內容依托教學課堂任務的實證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14).
[2]劉瑾.內容依托教學(CBI)理念在中等職業學校藥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2012(4):12.
[3]魏永紅.任務型外語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視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呂春媚.馬喜文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內容依托教學課堂任務的實證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14).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