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麗 朱維巍
[摘? ? ? ? ? ?要]? 以習總書記“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講話精神為指引,“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課程通過全育人改革實施條件搭建、全方位育人教學內容設計、全過程育人教學引導推進、全育人評價體系導向建立等,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課程教學過程中,形成了實務類課程特有的育人品牌特色,同時也在實踐中提出了需要思考面對的問題與建議。
[關? ? 鍵? ?詞]? 全課程育人;專業;實務類課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074-02
課程全育人體現在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個方面,作為教育部金融專業教學資源庫子項目、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教學團隊積極探索全課程育人視角下的課程改革實踐,通過全方位課程教學設計與引導推進,將思政工作“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程教學過程中,實現了“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身,形成了金融專業實務類課程特有的育人品牌特色。
一、搭建課程全育人改革實施條件
(一)組建具有“三雙”使命的教學團隊
課程教學團隊由具有豐富行業實踐經驗的“雙師”教師組成,業務過硬、思想先進、認識統一、結構穩定。這個教學團隊擁有“三雙”的教學使命:(1)“雙導師”,教師既是課程專業知識的傳播導師,又是學生形成正確人生價值的引領者導師;(2)“雙語言”,教師既以專業術語傳播專業課程知識,又以時政語言有效傳播正確的社會價值觀;(3)“雙任務”,教師既能傳授好專業實務內容,又能注重引導好、培養好學生的職業操守與實踐創新能力。
(二)清晰定位強化育人要求的課程教學目標
作為金融專業實務類課程,“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課程的學習目標定位為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熟練一線業務操作的應用型金融人才,在制定課程教學目標時注重塑造學生正確的職業素養品格與良好的職業操守,全程育人要求貫穿始終。
(三)建設突出育人效果的教學素材資源
教學課件——課程組圍繞銀行柜員的崗位能力與職業素養要求,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制作了內容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文字、圖片、影像資料與動畫素材,動態展示銀行柜面業務工作流程,真正做到圖文并茂、過程清晰、形象易懂。
系列微課——為了突出對課程重要業務知識點的學習與掌握,針對比較典型的業務內容與崗位技能操作要點,將知識點、技能點碎片化,制作了系列微課,有重點的詳細闡述,有難點的深入分析,有興趣點的舉一反三,為課堂教學與學生自學強化學習效果。
實訓軟件與專業用具——課程設計制作了全套仿真銀行業務憑證與業務印章,開發了突出銀行業務電子化操作處理與標準化考核要求的實訓操作軟件,建設了再現銀行營業職場氛圍的柜員實訓中心等各類教學輔助資料設施,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活動過程中構建相關業務知識,熟練銀行柜面各項業務操作技能,提升崗位職業能力水平。
二、課程全育人改革主要實踐措施
(一)繪制體現全過程育人目標要求的教學大綱
“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課程在制定課程教學大綱時,通過強化教學策略的引領功能,建立德育目標并滲透德育元素,系統設計德育遞進路徑,推進思政教育在課程育人中的全覆蓋。課程圍繞銀行柜員崗位內容,通過課程各教學項目的學習與實踐活動練習,要求學生熟知業務知識、熟練柜臺各項業務處理,具有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和創新意識,嚴格執行銀行相關法律法規、擁有良好人際溝通能力和職業道德品格,為上崗就業做好準備。
(二)構建延伸專業教學內容的全育人載體
1.樹行規,全育人理念滲透。金融行業具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課程在課程思政推進過程中以日常教學為載體,注重將行規制度逐步滲透。如通過“柜員崗位設置及授權管理的制度規范學習”“銀行重要單證、重要印章管理規范學習”等教學內容的設計安排,意在構建學生的法制法規觀念和崗位責任意識。
2.談風險,全育人品行強化。作為高風險行業,風險規避是金融行業的首要任務。“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課程為了強化對學生操作風險的防范意識培養,針對銀行典型案件,設計制作了具有交互功能的案例動畫,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便于對學生開展案例剖析與風險成因分析,提高學生的法規意識與風險防范能力,是育人效果極佳的課程教學資料。
3.強服務,全育人風范養成。作為服務性行業,金融機構對從業人員的服務規范、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有較高的要求?!吧虡I銀行綜合柜臺業務”課程在教學內容上選取了柜員服務禮儀規范專項內容,從柜員的儀容、儀表、儀態等服務禮儀規范以及語言規范等方面進行學與練,在全課程育人過程中不斷深化學生的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水平,強調文化自信,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懷和社會服務的使命感。
(三)實施豐富教學方式的全育人互動
課堂教學要注重課堂話語傳播的有效性,避免附加式、標簽式的生硬說教,悉心點亮學生對專業課程學習的專注度,引發學生認知、情感和行為的認同。全育人是目標,教學方式是手段?!吧虡I銀行綜合柜臺業務”課程在課堂師生互動環節、課后學生實訓環節,基于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專業技能訓練與職業道德與操守熏陶,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培育學生職業人的行為習慣養成與德行發展。如在手機銀行業務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既要了解該業務的操作要點和便捷性,也要認識潛在的風險隱患,更要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在銀行網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內容中,通過大量的風險案例分析,讓學生具備辨別風險、防范風險、處理風險的職業能力。
(四)明確評價體系的全育人導向
強化課程思政的學術研究和效果評價是建立育人長效機制的關鍵舉措?!吧虡I銀行綜合柜臺業務”課程結合全育人的教育指導思想,積極調整原有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將課程教學評價、學習效果評價從單一的專業維度向人文素質、職業勝任力、社會責任感等多維度延伸,評價內容從單一業務環節擴展為素質與能力并進,評價方式從突出卷面到多種形式共存,評價側重點從結果到過程,從短效到長效,細化了對教師教學活動的指導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測量,體現了課程的全育人導向。
三、課程全育人改革實施成效呈現
(一)輸送優質金融應用型人才
“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課程不斷完善符合素質教育和時代要求的教學內容選取與教學改革實踐,育人的針對性、時效性進一步得到增強。作為專業的核心課程,基于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深化培養與職業操守的內化熏陶,金融專業歷年來為銀行等金融機構輸送了大量品行端正、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好的技術技能型金融應用人才,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二)彰顯優秀學子的示范引導作用
“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課程通過多年豐富教學資源建設積淀與專注于金融工匠精神的人才培養導向,學生在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在選手選拔、競技比賽、成果表彰等過程中均引入德育的評價指標,大力弘揚課程思政成效,全面引導學生從無意識的參與轉變為有意識的實踐。全國大學生銀行綜合技能競賽連續兩年取得國賽、省賽團體一等獎,驕人的成績彰顯了課程的育人成效與金融職業教育的特色水平。
(三)推廣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經驗
近年來,高職院校在每年的課程建設中,增設了“德育實踐專業課程”重點建設項目,促動專業教師進一步優化課程思政的內容和形式。課程組定期召開課程建設討論會,分享專業課程在全育人建設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同時密切關注金融業態變化,走訪金融機構,進行校友座談,了解學生就業后的思想動態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進一步梳理課程育人過程中的好做法,作為進一步推廣應用的寶貴財富,引導更多的教師更好地實施全課程育人。
四、思考與建議
(一)如何擺正“德”與“智”的關系
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立德樹人,為國家培育人才,必須“德”“智”雙修。一個具有聰明才智的人才如果缺乏愛國主義情操,缺乏為社會奉獻的意識和責任感,他的智慧不僅不會推動社會的進步,有可能造成對社會的危害。另一方面,道德的培育是建立在一定意識形態和認識水平之上的,德與智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德是智的基礎,智為德服務。全課程育人要擺正德與智的關系,不能顧此失彼,只有兼修,才能達到共贏。
(二)如何均衡“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全課程育人的目的在于培育的人才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同時體現自身的價值。每個人既是個體也是社會人,教育的目的是兼顧人的社會屬性與個體屬性的綜合發展。全課程育人如何均衡“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是需要深思的問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需要依托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才能為社會所服務,而社會責任感的表現形式主要反映在一個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誠然,全課程育人不能盲目地追求前者而忽略后者。
(三)如何考評全育人課程實踐成果
全課程育人是綜合化、系統化、長期化的過程,并非依靠單純一門課程的改革實踐就能完成。為了全課程育人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實,高職院校必須在考評獎優中建立長效的激勵機制,設立大思政格局的課程德育改革項目,將立德樹人的工作納入建設規劃中,通過進一步提升和完善課程思政的工作方法、實施路徑和評價激勵體系,營造“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蘇兆祥,魏源.高校構建“三全”育人長效機制的研究與實踐:以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24):2.
[2]鄭迎飛.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思考:以《投資學》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19(4):141.
[3]成桂英,王繼平.教師“課程思政”績效考核的原則和關注點[J].思想理論教育,2019(1):79.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