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峰
[摘? ? ? ? ? ?要]? 在高職數學教學中,微積分是其教學的一大重點。這部分知識相對來說,較為抽象、枯燥,學生學習和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降低其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擺在高職數學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之一。在高職微積分教學中,教師在采用傳統教學手段的同時,還應利用現代的教學設備,并融入一些傳統的文化,在豐富數學文化內涵的同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從數學文化和微積分教學結合的意義著手,重點探究融合的具體措施,為高職數學教學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 ? 鍵? ?詞]? 高職;微積分教學;數學文化;融合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224-02
21世紀,注重人文精神,呼喚人文精神,通過人文精神來改變人們的觀念,重構人和人,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使其向和諧、健康的方向發展。以人為本,重視培養人的文化素質,加強對人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是目前許多學科教師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
數學教育作為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高職院校中存在諸多的問題。主要體現為數學的文化性挖掘和滲透程度不足,教師在教學中片面強調夠用,而忽視教材自身存在的文化氣息缺乏的問題,即使有些教材里面添加了一些文化的因素,如數學家簡介以及一些相關的數學史料,但其與數學教學內容貼合度不夠,感覺其更像是知識的拼湊組合,這一問題不僅無法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不利于提高其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毋庸說提高高職學生的數學素質、文化素質了。在高職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其文化素質和數學素質呢?對這一問題,筆者嘗試以高職數學基礎課微積分為例,將數學文化知識滲透到教學中,提高其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數學文化內涵及構成
(一)數學文化內涵
數學是一種文化現象,關于這一點,人們已達成了共識。目前,數學文化的內涵共包括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數學自身是一種文化。數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與自然科學、哲學等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其作為一種精神,能夠對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數學文化的實質是人文精神。數學文化不僅是指數學本身,其還是一種文化,是一種人文精神。
(二)數學文化的構成系統
1.知識系統
數學文化以數學知識體系為載體。廣大的數學教師傳授數學知識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傳播數學文化。教師通過傳遞前人創造的數學知識,使其優秀的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數學知識主要指的是一種知識的集合,其包含的時間較長,從人類初始的數學活動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是所有的與數學相關的知識。數學活動包含的內容眾多,如研究數學、應用數學等。數學文化的知識系統還包括對世界的具體性描述,如用數來描述、用形來描述。可以說,數學自身的結構或模式,或其應用到其他學科的各種知識,都和人文文化緊密相關,是數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工具系統
數學隨著人類文化的進步,應用的范圍逐漸擴大,不僅應用到了科學領域,還應用到了人文領域。在現代社會中,它成為一種普適性的工具,在解決重大問題的過程中給人思維的啟迪,發揮出關鍵性的作用。
數學的工具系統在生活中應用較為廣泛,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如想要對生活對象進行描述時,可使用集合語言進行描述;對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時,則可以借助函數知識;對于旋轉問題,則可以使用復數這一工具……可以說,數學的工具性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把數學文化滲透進教學之中,應突出其工具性,從而充分體現數學的實用價值,已達到以數學來教化人的功效。目前,大學課程的內容設置并未給學生設置太多的工具性內容,這也是許多高職生覺得數學無用的重要原因。
高職數學教師在滲透數學文化時,應從數學史出發,通過介紹一些數學家的生平故事,數學概念、定理的發展歷程等,幫助學生弄清和理解相關的數學概念,使他們更加了解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發展過程,使他們對數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是幫助其建立數學整體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也能使他們充分意識到數學家獲得新發現的艱辛,這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數學觀念、科學態度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職數學教師在滲透數學文化時,切忌不能為了滲透而滲透,而是將其與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充分融合,從而使其真正地發揮出其應有的以數化人的功效。
數學文化的四大系統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其中知識系統是其物質基礎,工具系統則是其應用的框架,價值系統則是繼承和發揚的源泉,史實系統則是其歷史的沉淀,將這四大系統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彼此的融合、互助,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人文素質等綜合素質。
二、數學文化融合于微積分教學的意義
高職微積分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可以有效解決學生的數學素質、文化素質不高的問題,是實現高職數學教育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在微積分教學中,教師在重視傳授微積分的相關知識的同時,也應重視對其人文素養的培養,通過實施文化滲透策略,可以使學生在數學探索中更好地理解數學數的特征,了解其與現實之間的勾連,也是刷新其對數學文化價值認識的重要途徑,在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培養其學習的意志等方面亦具有重要的作用。這樣的微積分教學符合現代的教育趨勢,也能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整體意識、大局觀念等,是訓練其量化思維,提高其推理能力等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都會獲得相應的提升。
三、數學文化與微積分教學融合的具體措施
高職數學教師可以微積分教學為載體,在進行相關理論教學時,滲透數學文化,引導學生以微積分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其數學素養和文化素養。
(一)備課
備課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此環節滲透數學文化,可以提高其教學的針對性,讓二者的結合更緊密、更科學。教師在備課時,可將“微積分史”“數學思想、方法”等融入各個教學環節中,通過對每個單元和課時的設置,來引導學生去學習和探索數學定義、定理的發現過程。教師在圍繞微積分的概念進行教學時,可從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出發,將思想方法融入其中加以提煉,以此來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在此過程中,教師可轉變傳統的身份,站在教師和學生的角度來進行備課,特別是注重對學生身份的使用,從其視角出發,來看待他們所要學習的知識,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應囿于數學的嚴謹性,而是要通過發現和揭示數學與各學科之間的聯系,來幫助學生體會數學理論的探索過程。另外,教師在授課時,還應勇于突破其形式邏輯性,通過“二結合”(即演繹與歸納的結合、邏輯的推導和非邏輯的推理相結合)來優化教學過程,使其充滿審美意味。將數學文化融入高職微積分教學,不僅是理論的融合,還包括實踐的融合。為了提高其融合的效果,教師應立足于高職生本身的特點和所教學的內容,來開發相關的校本課程,從而使數學發現更具科學性。
(二)多媒體教學
高職數學教師在微積分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其提供的豐富的感性材料,進行直觀、生動型教學,來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和想象,并進行驗證,有利于提高其對數學文化的認知。例如教師在講述數學美時,可從此入手。數學美包含的知識眾多,充分體現了數學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如數學與藝術、繪畫、現代生活等,其在表達自身蘊含的美之外,還包括一些其他的美,這些美如果僅僅通過文字的描述,無法給予學生直觀的印象,對此,數學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如便捷的計算優勢、圖形呈現的優勢、大數據處理的優勢等,讓數學文化走進課堂,使其融合微積分之路更順暢。此外,還可以將一些影視、網絡等進行融合,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系統化。教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應物盡其用,從而使學生的微積分學習更具時代和科技的氣息。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高職數學教師在微積分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可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讓學生的數學文化素質養成之路更順暢。如教師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他們就微積分學習中的難點、疑點等進行交流,對其涉及的文化進行總結和分析,提高其思辨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置一些企業的真實項目,讓學生進行實踐鍛煉,以真實的項目來推動其數學思維的發展,提高其創造性。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實習、實訓基地等進行實習、鍛煉,從而充分發揮數學文化的價值系統、工具系統以及知識系統等。教師還可讓學生進行相關的調研,閱讀關于數學文化的期刊、文獻等,來撰寫相關的論文、專題報告等。
四、結語
現代社會呼吁人們不斷學習輻射性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視野,從而以全方位的態度去學習和理解現代科學。將數學文化融入高職數學教學中,通過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使他們以一種高度的理性思維來處理生活或工作中的種種問題,從而順利地適應工作崗位,融入社會,成為具有較多維度和較強創新能力的職業人。
參考文獻:
[1]閔蘭,陳曉敏.結構類比在多元微積分教學中的應用[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0).
[2]付夕聯,呂成軍,盧剛夫.數學文化觀念下微積分教學策略研究[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
[3]原婷婷.微積分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7).
[4]何珊珊,莊需琴.數學文化視角下的微積分教學舉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4(52).
◎編輯 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