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主體的地位,又要重視自身的教學水平,以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為基石。因為學生學習的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其心理,良好的課堂氣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教師引導課堂的發展方向。我們運用生活化的課堂氛圍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心理因素,教師更希望孩子們能夠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才能有效參與課堂的教學。教師還可以從教材、學習的資料等多方面來營造課堂生活化的氛圍。
一、教材處理的生活化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來源,所以教師要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整理、加工等來處理小學數學教學的知識點。教材中生活化的處理既是對教材的取舍,也是對教材中無味的案例的處理,將教材中的案例用生活的案例代替,也可以有效地向學生傳達生活化的教學這一理念。如在小學數學“數據處理”一課中,教材拿“每位同學家一周所用垃圾袋”一案例為素材,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統計問題,從而進一步體驗數學是與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在學生進行統計過程中,可以對數據進行靈活的更改,例如將這一案例轉變到一次實際的數據調查活動中,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老師邀請了所有學生來做一周的調查活動,然后進行新課的導入,讓學生能夠深深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是分不開的,了解數學問題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對教材處理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興趣,教材生活化處理既是對教材取舍合理的利用,也是營造課堂生活化的重要途徑。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身邊的案例導入新課,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而且還能使學生所學數學問題形象化、具體化。教師以教材為依托,將生活中的案例以合理的方式融入數學教學中,充分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把生活中有趣的題材引入數學課堂教學中,點燃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對求知成為一種動力。
二、教材內容的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是數學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如在學習“可能性”一課中,教師可以將“摸球游戲”引入本節課的探究活動,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做到內容的生活化,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到數學,這時學生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他們會爭著搶答自己在活動中得到的結果,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從而達到了我們的教學效果,因為學生的數學內容是現實的,并且是有意義的。當然這些內容必須是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交流的。只有有效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效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我建構。例如:在一年級“加、減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乘公交”這一主題活動,改變了教材中例題的呈現方式,加深學生理解加、減的處理過程,這樣對學生提出挑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如:在教學“百分數應用題”時,可以設計為全國人口普查這一案例,把知識的課堂變為生活的課堂,讓學生在生活的環境中去探究、去發現。
當然,教師要學會處理教材內容,把理性的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讓學生感知學習數學的樂趣。比如,在講解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這一節的內容時,首選引導學生用“猜一猜”這一活動,聯想生活中我們常見的門、粉筆、桌子以及旗桿等的長度及高度,并且來驗證,實現了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是數學。
三、問題探究的生活化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包含著許多數學問題,只有當數學中的問題與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才能體現出一個探究者的樂趣。例如:當我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結合學生身邊的生活問題:車輪為什么是圓形而不是其他形狀?讓學生通過對車輪的探究,發現圓的基本特征,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并進一步認識了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又如在學習“分數通分”這一節內容時,教師給出信息:三(1)班與三(2)班同學的人數相等,且三(1)班3/5的同學和三(2)班4/6同學喜歡學習英語,通過這個信息,讓學生進行探究來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能夠體驗到通分的必要性,也真正體驗到了一個探究者的快樂。只要教師能認真地整合教材,挖掘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通過學生身邊一些有意義的數學問題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習題設計的生活化
有價值的數學習題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目標就是要求數學在生活中價值的體現。因此,教師在習題的設計上力求突破枯燥的傳統模式,盡量讓學生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例如:在教學六年級數學上冊《百分數的應用四》時,可設計習題:“淘氣存入銀行300元,為期三年,到期時有多少利息?”又如:在學習“合格率”時,可設計習題:“某質量檢查部門對某超市的幾種水果罐頭進行了質量抽查,哪種罐頭的合格率高?哪種罐頭的合格率低?”用這樣生活化的習題來設計,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增強了對數學的應用意識。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去探究數學知識生活化,努力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能給學生一雙用數學知識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知識思考世界的頭腦。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