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摘 ?要:閱讀教學是老師、學生、文本的對話。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應該以讀為主,通過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個性閱讀,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感悟。如何做好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是每一個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話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重要性;方式
1 引言
閱讀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上起到重要作用,學生通過閱讀喜歡語文學習。一些教師缺乏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沒有重視閱讀帶來的益處,當今小學語文閱讀的現狀并不樂觀,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改進。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閱讀教學目標定位模糊
第一,偏離教材,忽視學生認知發展水平。我們的教學指導計劃確立要建立在對學情的了解之上,學生和教材是教師面臨的最大學情,但是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部分教師脫離教材和學生認知開展教學活動,這不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第二,目標設置缺乏有效性。課堂教學只注重文本的分析和理解,忽視了方法的傳授和運用的能力。
2.2 沒有合理規劃閱讀課
一些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閱讀不重視,很多小學沒有規劃閱讀課,學生大部分的閱讀在語文課上進行,學生的閱讀時間較少。盡管有的學校進行了課程改革,但大部分教師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沒有合理地利用好教學時間,也沒能很好地利用多媒體,無法為學生提供新的閱讀素材,導致語文課效率不高,學生失去閱讀興趣。
2.3 忽略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為了實現既定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師依然沿用知識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造成學生逐漸喪失閱讀學習興趣,這也是造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
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進策略
3.1 培養語感,多讀多看
葉圣陶曾指出:“為養成閱讀習慣,為充滿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讀不可。”學生只有通過廣泛閱讀,擴大閱讀量,積累語言文字,充實自己的語言文字倉庫,才能具備扎實的語文核心素養,從而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首先,學生要自讀課文,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中,學生已經認識了不少的文字,學生可以采用自讀閱讀的模式,在循序漸進中培養語感,也可以通過自讀積累語言材料,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語可以記下來,再向教師請教,逐漸地養成獨立、愛思考的良好習慣。其次,學生要反復品味,體會精讀課文的語言魅力。可以入選小學語文并作為教材的文章都是有著一定審美價值的經典之作,需要學生細細品味,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學生除了閱讀課本內的文章外教師還應注意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讓學生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汲取養料。教師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推薦課外綜合讀物,擴大并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從而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培養語感、提升對美的感受能力。同時,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有選擇性地閱讀,避免因閱讀材料的魚目混珠給學生帶來傷害。
3.2 創設輕松愉快的閱讀情境
很多的閱讀都是需要進行交流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閱讀環境,如果有多種人物的,可以讓學生自由編排情景劇。選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喜歡閱讀,分享閱讀的感受,體驗閱讀的過程,閱讀才能收到成效。在創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的過程中,要增強情境問題創設的有效性與啟發性,避免教師所創設的問題無法引發學生思考,教師所創設的問題要難度適中,才能夠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與理解。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過程中,教師應向學生提出誰是“挖井人”?又是誰“不忘挖井人”?“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話所要表達的含義是什么?讓學生自行思考,并根據文章的意思,形成自己獨特的看法,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3.3 感情朗讀,彰顯學生的閱讀個性
小學語文最普遍適用的閱讀教學方法就是“讀”,尤其是朗讀。朗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但如今學生在朗讀時,明顯嚴重缺乏真實的情感,讀得平淡無奇、蒼白無力。要想使學生讀出真情實感,我們就該給學生創設有效的且與課文內容匹配的閱讀情境。但我們應謹記:情境只是外因,只有融入課文中,在真正理解閱讀內容和作者情感的前提下進行朗讀,才會有意義,有效果。例如,在教學《老師,您好!》一課時,筆者結合情境導入:“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老師給予了我們非常大的幫助,這種幫助是自愿的、是奉獻。那么,面對老師,你想說些什么呢?”學生踴躍回答后,筆者給學生播放了一些關聯的資料,讓學生看,讓學生聽。特別是給學生示范朗讀,結果學生被感染了,他們都想親自讀一讀。之后,筆者告知學生:“在讀這篇課文時,我們必須用崇敬、感恩的情感來朗讀。”學生讀了這篇課文后,筆者又引導他們開展評價活動,一些學生評價說:“我覺得我們讀這首詩歌時應飽含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我覺得自己在讀的過程中,已經投入了真情實感,讀得情真意切,特別是讀‘老師,您好時,必須加重語氣。”學生通過真情實感地朗讀,既學習了課文中的知識,又顯現出他們的個性,閱讀效果好,學習質量高。這就說明我們的引導和情境的創設是成功的。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學科在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尤其是關乎小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培養,我們作為學科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該利用語文教學的橋梁作用,體現語文學科教學活動組織的價值和意義。優化和創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新部編教材的編寫理念,創新教育方法,不斷總結教學工作經驗,在實踐工作中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方法,力求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學服務,使學生樂學、愛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 李樂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習單”的設計[J].文教資料,2018(28):32-33.
[2] 柴勤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知識可視化的方式[J].華夏教師,2018(28):94-95.
[3] 劉龍亭.新課標視角下語文閱讀教學探討[J].華夏教師,2018(28):47-48.
[4] 曾紅梅.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和提升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8,5(40):383-384.
[5] 秦曉宇. 農村低齡兒童的語文閱讀及其教學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