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輝,高欣雅
(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江蘇鎮江 212013)
在世界范圍內,提及P2P市場,人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英、美兩國。P2P起源于英國,2005年,英國成立了全球第一家P2P網絡平臺——Zopa。英國政府十分重視包括P2P在內的“可替代性”金融的發展。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英國政府與P2P網貸平臺共同合作,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使得P2P網絡借貸在中小企業貸款和消費者信貸中的份額越來越高。同時,英國還成立了行業自律協會,由Zopa、RateSetter、Funding Circle等8家P2P公司領頭,行業自律協會受本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監管,使得英國P2P行業在整體上形成了井然有序的發展格局。
在美國,基于豐富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要素,P2P行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均在世界前列。相比之下,中國的P2P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國的市場經濟面臨嚴峻考驗,同時也促進了P2P借貸市場的形成與發展。隨著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入,P2P行業也迎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P2B/P2C等新的業務模式不斷涌現,一些P2P網貸平臺不斷進入各種細分市場并占據很大的優勢。2014年以來,各大上市公司、銀行、國有資本都密集介入P2P行業。根據2015年1月網貸之家正式對外發布的《中國P2P網貸行業2014年度運營簡報》,截至2014年12月末,中國目前正在運營的P2P網貸平臺(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除外)1575家,典型平臺有陸金所、人人貸、拍拍貸等。這表明,不管是P2P平臺在總計數量還是發展的規模大小,中國已經離不開“全球最大”的稱號,并且在未來的若干年之內,還是會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
英國P2P行業的監控與規制措施還是相對嚴謹的。首先,在國家層面上,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被指定為英國P2P行業的監管機構,對P2P行業內各類金融行為進行監管。其次,英國P2P行業中的領先者自發組織成立了P2P行業自律協會,目的在于促進業內良性競爭,同時進行監控與規制。
2.1.1 行業自律——P2P金融協會
作為P2P網貸的發源地,英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屬于“監管真空”的狀態。在2005--2010年期間,英國P2P行業屬于“瘋狂生長”的階段,P2P的參與者幾乎都不受法律法規限制。在2011年8月15日,英國的P2P行業自律組織—P2P金融協會成立。為確保行業實現高速及健康發展,協會在章程中設立了最低行為標準,這部分規定為消費者和小企業提供了保障。同時為最大程度的落實監管,協會還出臺了一系列平臺運營原則,促使平臺運營商有標準地進行金融服務,降低操作風險。
2.1.2 P2P行業監管
在英國,P2P行業被劃分在消費者信貸市場,據英國P2P金融協會的統計,2013年英國替代性金融市場規模超過6億英鎊,其中P2P網貸所占比例高達79%。它的監管最初是由英國公平交易局負責,后因公平交易局關閉,消費者信貸市場的監管權轉移到英國金融行業監管局(FCA)。值得關注的是,在2014年4月,全球首部針對P2P行業監管的法律法規——《關于網絡眾籌和通過其他方式發行不易變現證券的監管規則》(以下簡稱《監管辦法》)發布,可以說是全球P2P發展史上的一大事跡。英國金融行業監管局對整個行業的監管,從國家層面上保護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為此,還制定了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一系列監管規則。
相較于英國,美國對于P2P行業的監控與規制措施顯得較為復雜,不同于英國的單向監管,美國的P2P平臺由證券與交易委員會(SEC)、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等機構聯合監控,雖然各機構監控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也不可避免具有重復的地方。其中以證券與交易委員會為監管核心。所有的證券都必須在SEC進行注冊,所有從事P2P行業的金融機構和個人的一切金融行為都受SEC監督。
有別于證券與交易委員會的宏觀調控,美國其他三家P2P監控機構則更加側重于對借款人切身利益的保護。FTC的主要職責是執行多種反托拉斯和保護消費者法律,并針對不合理的條款或欺騙性規章予以規定,以此實現市場運營通暢。CFPB主要對提供抵押住房貸款、抵押信用卡貸款等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進行監督,以此保障金融借款者的切身利益。FDIC則通過為消費者提供存款保險、檢查監督金融機構的金融行為是否合乎規范等措來實現美國金融體系的穩定,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在我國,P2P行業的監管還未常態化,也尚未形成嚴密的監管系統。這主要是歸因于國家到目前為止未出臺任何一部關于P2P行業如何監控與規制的法律法規。由于我國信用環境和法律環境并不完善,P2P企業經營出現了許多的灰色地帶,一部分P2P網貸平臺為吸引投資者對本金的安全作出擔保,令“平臺化”角色定位變得模糊,給監管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自2014國家提出要加快落實P2P行業監管法律,現已出臺三條P2P行業監管意見:2014年4月,提出P2P網貸平臺經營的四條紅線;2014年9月,提出網貸行業監管十大原則;2015年1月,提出互聯網金融監管八大建議。這三條監管建議的發布,標志著我國的P2P行業正向著規范化、專業化的道路發展。除此之外,我國P2P行業內部的自律組織也開始發揮其積極作用。
第一,在市場準入要求方面,美國把P2P網貸平臺單純定性為債券交易商,要求所有P2P平臺都必須在SEC登記注冊,如此高門檻的注冊雖然有效阻止了劣質新參與者的加入,但也早早束縛了美國P2P的手腳,壓縮了其自由成長的空間。英國的P2P監管采用了較為寬松的機制,并未設置較高的準入門檻。而中國P2P行業的準入條件則過低。第二,在營運資本金要求方面,英國《監管辦法》中規定,按照靜態最低資本金和動態最低資本金孰高的法則來對P2P平臺進行資本金約束。靜態最低資本金在緩沖階段(2017年4月1日前)為2萬英鎊,其后提高到5萬英鎊。動態最低資本金則根據公司的規模大小,按照差額累進制進行計算。美國、中國尚未制定相關規定。第三,在第三方資金托管方面,英美兩國都遵守著同樣的原則:客戶投入的資金必須與公司的運營資金分開存放,并定期由其他公司的專業人士進行審計。中國銀監會發布的十大監管原則中,第五條有明確的規定:P2P投資人資金需要按照條件進行第三方托管處理,不可以用存款的形式代替托管。同時盡可能引進正規的審計機制,P2P機構自身不接觸錢,主要是為了防止存在非法集資行為。第四,在消費者保護方面,美國的做法值得各國借鑒,各類經濟類法案都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根本,為消費者提供法律層面的保護。英國《監管辦法》保障了客戶(投資者)的撤銷權利。投資者有權在與P2P平臺簽訂協議后的14天內解除合同,且不需要提供理由或受到損失。
綜上所述,英國的金融法制監管起步較早,并按照需求逐漸改革了傳統的體制標準,進一步完善了現行的金融監管機制。美國的金融監管機制錯綜復雜,交叉監管明顯。
目前中國P2P行業方心未艾,但監管方面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也未出臺具體的相關法規。雖然已經出現了一些行業自律章程,但是這些自律章程是否具有權威性、能否有效執行仍是疑問。因此,中國要想對P2P行業進行有效監控與規制,還需要借鑒英、美兩國監管措施方面的可取之處,在國家層面上成立專門的P2P監管機構,出臺具有針對性的P2P行業監管法律法規,不斷優化P2P行業發展環境,構建健全的P2P監管體系,促進P2P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