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慶
(中共義烏市委黨校,浙江金華 322000)
金華市委第七屆三次全會,提出推進“八八戰略”再深化,凝心聚力圍繞打造大金華的增長極、實施共建金義都市區、金華要當好時代答卷人的工作。振興實體經濟,建設現代化都市區展顯難中求進精神,為實現金義都市經濟同城化(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贏得新機會。
1.1 強縣義烏遭遇發展困境。“郡縣治則國治”,在金義都市區經濟圈發展中義烏獨占鰲頭,習總書記點評義烏發展特色是“無中生有、無奇不有,點石成金”,在“興商建市”戰略下,面對電子商務等新模式,義烏實體市場優勢明顯減弱,為促進實業振興的商貿聯動轉型發展,不斷引進“高、大、上”實體企業、構建高精尖人才培育機制與陣地(雙江湖高教園區),但創新發展與合作中資源(土地、水等)缺乏,因而經濟新增長出現新瓶頸。
1.2 都市區域經濟同構寓新內涵。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被省政府賦于部分省級部門管理權限,在建設金義都市區有強大新動能,獲取了實在政策紅利,先行先試等政策備案制實現管理效率倍加。以強帶弱,形成經濟圈的溢出效應,面對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戰略,金華要成為發展的硬支點,所以金華市委書記陳龍強調:奔跑姿態抓發展、合力共建都市區。都市區經濟同構的新內涵就是杜絕停在紙頭上的協議,合力共建都市區是要展現實體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
1.3 一體化發展理論借鑒。國際上眾多學者認為:一體化是為達到一種合作的聯盟狀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消除各經濟單位成員體相互間歧視,而且要合作方式協調和制訂共同政策,其一體化區域各項合作應保證足以實現主要福利、經濟目標。國內學者認為經濟一體化指更多區域間經濟促進發展,通過產生的預定方式以及手段有效協作,有步驟、分階段地共同努力,目標是消除相互間所存在經濟政策上因各種原因現實存有的差別待遇,最終構建更大經濟與空間區域活動。基于區域經濟,吳遠龍(金華市社科聯主席)、章勝峰(金華市委黨校教授)在研究金義都市區《著力解決金義都市區“四共”發展的重大問題》提出了四共問題以及協調發展,城市定位和金義公共服務均衡化等前瞻性理論。
首先要建設好中心城市編規劃制,搞好各城市之間統籌與規劃銜接,形態上是要通過建立組團式城市群形態,齊心協力以中心城市帶動目標群內城市相互之間借重,共同發展與互促共進,為金華經濟一體化發展指出了方向。
首先,路徑上夯實強縣經濟是合作基礎。義烏連續多年位列綜合實力排名百強縣市的前十,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1248億元,市場貿易總額1593億元,電商貿易總額為2368億元,而擁有電商主體126萬,2019年義烏快遞業務量成為了繼廣州后居全國第二。
其次,優化發展要素是新期待。義烏在市場發展為核心的高速成長期已經過去,市場提升與產業轉型升級的困境加大,因缺水資源等問題嚴重,雖然與東陽市全國首例水權改革緩解了一部分壓力,但仍然是大馬拉小車與小馬拉大車,經濟實力與資源不匹配。金義都市區經濟核心是在義烏,而義烏面臨的行政限制也非常難以現實引導周邊的兄弟區域產業發展,面臨解決:國際貿易綜合改革實驗區與所關聯的各區縣產業園區的產業布局;與各區縣行政上資源協調配置、資源共享的關系;發展先后與利益調配的合作關系;金華市級層面行政上統一服務與協調關系的處理改革方向。
最后,產業布局一體化協作是空間擴大化。激發活力須利用好各縣市優勢,協調就產業分布與產業鏈布局,破解對當地工業產值與稅收形成壓力,合理城市發展定位。其次中心城與衛星城的建設,不能只是把經濟紅利只放在中心區塊。都市區同體要把交通、生態、科創同構,讓地市(都市核心區)的政策及時延伸,點帶面才有活力,才能有利行政協調。
3.1 全球經濟在一體化發展上仍具強大熱度,歐盟(德、法為核)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東盟發展也證明在一體化中,除能增強其世界經濟的發言權,更是有讓聯盟經濟不斷強大與崛起。所有的一體化聯盟模式離不開核心體的作用,堅持并能極力推動,適度平衡經濟利益,實現共贏。
金義都市區建設中,要以經濟核心帶動產業與實業發展,義烏不可能突破縣域經濟的權限,所以只能依托金化市行政核心來協調產業鏈的形成。義浦率先邁出了第一步走同城化的戰略,構建“規劃共繪、設施共建、產業共樹、資源共享、生態共保、優勢共創”示范區。金義都市新區的綜保稅區納入義烏陸港集團的管理,把更多的優質資源實現1+1>2的作用與效果。
3.2 區域經濟一體化(金義都市經濟同城化)突破的是行政管理限制,并非調整行政體制,強化經濟核心區域的作用、不變行政結體制構,目的是減少無序競爭,實現資源互補,解決動力增量不足問題,而非只是中心區域的單體發展。
所以,首先區域經濟一體化(同城化)是展現經濟核心區經濟外溢,產業、資金、資源按照市場化進行運作,各區域以經濟實體參與一體化中規劃,按照公司化運作來實現稅收及投資等合理分配,解決行政區劃限制問題。其次,強化行政協調功能,合理規劃中心城市與衛星城的建設,終極目的是縮小差別,金華模式是“交通、科技、生態”三大廊道建設縮小區域差別。再次,建立產業協調機制,形成產業聯席區域高峰論規劃壇集體決策機制。以新發展理念,經濟發展即要建好生態環境的“肺”,也要強壯經濟的“心”。
3.3 義浦同城一體化初期收獲碩果豐。2018年《義浦戰略合作協議》簽訂,浦江以商業化年供成品水1000噸給義烏,以雙贏方式全面開啟義浦對接模式。并在市域規劃銜接、交通互聯互通、產業融合發展、資源要素共享等7個方面,“半小時通行圈”浦義同城化措施等52項事項合作,讓兩地產業共融,借助義烏多項展會平臺,助力浦江企業對國內外相關更多市市場拓展。從金融、民生等全面共建共融對接,義浦二區域已經實現各項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并在在更大范圍內重新更合理流動以及優化配置。桐浦義高速、義浦軌道交通、“市場飛地”合作、義浦公交快線、義浦同城旅游班車均已開通。義烏政府轉貸通平臺把浦江企業貸款納入義烏金融機構使用范圍。還將將組建科創園、產業園等,共享招商、醫療、教育等資源。
義烏、金義都市新區構典范: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都市新區合作建設區塊是國際貿易,基于現狀綜保區、菜鳥等物流倉儲功能,聚焦貨物、數字、服務三大貿易升級方向,結合綜保區打造跨境電商數字貿易園區、特色保稅加工區;結合菜鳥園區打造智慧物流運營中心、專業展示中心;結合高新智造板塊培育出口加工制造、維修檢測與研發服務等功能。
浙中都市大作為:金華市“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盡快形成城市群發展主軸和增長極,打造要素集聚高地,重點遵循“聚合主軸線、依托兩市場、構筑四沿帶、培育多集群、營造生態網”的空間發展策略。目前通過廊道建設形成了交通與高科技產業、生態發展一體的目標。
區域一體化是發展的長期目標。做好義浦同城化、形成金義都市區有力新動能,區域一體化需要在行政上給予合理的權限配置,在無法改變行政管轄權時,須要先建立好協同辦公的首長、部門聯席決策會,形成政策、布局的統一機制,實現科學的發展要素再構。從國際上,我們可以看到歐盟一體化進程中所產生的發展經驗,也是可以借鑒,即先易后難分步推進。逐步推動周邊經濟融合是一種進退可據的方式,區域經濟一體化能真正的為對標自貿區,干實實驗區形成經濟體現經濟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