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杉杉
(吉林建筑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8)
引言:近年來,信息技術的水平在不斷的提升,其在教學工作中的應用也更加的廣泛,特別是在高校基礎化學實驗當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有著明顯的優勢。借助信息化教學模式,能夠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突破傳統實驗模式中的難點,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推動綠色化學實驗教學的構建。化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實驗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這就需要在化學專業教學當中,需要將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教學水平。
在高校的基礎化學實驗當中,往往會使用到大量的重金屬元素,在操作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危險性,同時也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危害,這就使得化學實驗教學與綠色化教改的目標相背離。如何更好的規避化學實驗當中可能存在的危險事件,降低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已經成為了當前教學工作的重點。在以往的基礎化學實驗當中,經常會產生一些有害的化學物,如果不能及時的進行處理,則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嚴重的污染[1]。而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對實驗教學產生輔助作用,采用模擬情景的方式來展現試驗畫面,這樣既可以避免危險實驗產生的一些人員侵害,又可以從根源上杜絕出現污染物,構建綠色化學實驗教學體系。
在高校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當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為實驗內容的呈現提供更多的表現形式,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對實驗教學的內容進行整合處理,去除其中的非本質以及表層因素,直接進行本質內容的展示,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與目的性能夠得到顯著的增強,在進行抽象化學概念、理論介紹的時候,能夠借助信息處理以及圖像輸出的優勢,為學生呈現出立體直觀的化學知識,便于學生理解。除此之外,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能夠將實驗內容更好的呈現出來,采用視頻、圖片等方式,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的熱情,提升學習興趣,充分的調動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熱情,為課堂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
在信息化教學當中,學生能夠對化學知識形成感性的認知,從而啟發學生的邏輯思維,增強其理解與分析能力。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受限于自身化學儀器設備等因素,很難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實驗操作當中,這就使得而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產生了一定的偏差。通過開展信息化教學,能夠采用模擬實驗的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基礎化學實驗當中,同時增強實驗過程中的趣味性,為學生提供立體化的化學知識,在對重難點知識學習的時候,也更便于理解,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為了更好的發揮出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必須要增添一些信息化設備,改善演示效果,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信息化教學。對于高校基礎化學的教學來說,知識點過于抽象,對于實踐性有著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采用實驗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理解,通過引進先進的信息化設備,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教學資源。比如說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裝有攝像頭的多媒體,對實驗儀器進行方法,從而讓學生能夠對實驗過程中產生的變化有一個直觀的感受[2]。在《結晶與重結晶》的實驗中,可以將整個的實驗過程進行放大,投射到多媒體屏幕當中,提升學生的參與感,改善實驗效果。
在高校化學專業的教學當中,學生的學習難度相對較大,需要在了解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但是對于大多數的化學知識來說,只有在實驗下才能為學生直觀的呈現,通過對化學反應以及現象進行分析,增強自身的理解。這就需要在開展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模擬動畫的制作,從而突破時間與器材的限制,讓學生對實驗的過程有一個準確的把握,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在學習“樣品的干燥方法”時,可以采用白板、計算機以及相應的投影設備,將實驗的場景與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知。
化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需要以大量的實驗操作為基礎,但是在實驗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儀器、藥劑的消耗,使得教學成本大大提升。這就需要進行模擬實驗室以及仿真實驗室的構建,通過借助信息化教學的優勢,為實驗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保障。特別是在當前移動終端設備逐漸普及的情況系,可以讓學生在手機、電腦上進行模擬實驗,從而為學生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實驗途徑,降低了實驗消耗。比如說:學生在虛擬實驗室里做完“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配制”后,還可以自主配備一些“不標準”的溶液,觀察錯誤操作引起的后果和現象,這樣的虛擬實驗脫離于時空因素的束縛,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實驗教學[3]。
在現階段的高校基礎化學實驗課程教學當中,有著較強的操作性,同時高校化學知識比較復雜,學生在理解方面難度較大,這就需要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著重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開展信息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通過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能夠為高校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提供更多的網絡資源、多媒體媒介以及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提升實驗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