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靜
(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210023)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指因各種原因引起的胰腺持續性炎癥,胰腺實質細胞纖維化和不可逆損害,從而導致胰腺內外分泌功能喪失的進展性疾病[1]。CP主要臨床表現為反復腹痛、營養不良、脂肪瀉、糖尿病等多種急慢性并發癥[2]。CP的病理學機制復雜,病程遷延難愈,其診斷和治療都有較大的難度。CP的治療目標包括改善疼痛、預防急性發作、糾正胰腺內外分泌功能不全及防治并發癥等。目前治療CP的方式主要有戒煙戒酒,調整飲食結構,藥物對癥治療,內鏡治療及外科手術等[3]。患者因長期藥物治療及腹痛反復發作,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并產生思想負擔[4]。中醫藥治療因具有多靶點、多途徑、整體性強、毒副作用少等特點,能明顯緩解CP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改善預后,在CP的治療上具有諸多優勢[5]。筆者就近幾年中醫藥治療CP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總結。
中醫認為本病屬于“腹痛”“脾心痛”“泄瀉”等范疇。王德明教授[6]認為CP的病因主要為食、熱、痰、酒、蟲聚積于內,外邪侵襲、七情不遂,擾亂中焦臟腑氣機功能所致。《難經·四十二難》:“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此“散膏”即指胰,故胰腺疾病當屬中醫“脾病”的范疇。《素問·寶命全形論》言:“土得木而達。”《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可見肝與脾在生理病理上關系極為密切,因此大多數醫家認為調治肝脾是本病治療的關鍵。CP的病程遷延難愈,久病入絡,氣病及血,氣滯則血瘀,因此CP患者常見上腹部瘀血疼痛表現。《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載“濕盛則濡泄”,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提出:“瀉肚日久,百方不效,是總提瘀血過多。”可見CP之久瀉多以脾腎陽虛和瘀阻腸絡為主。CP的病位在胰脾,與肝腎密切相關,治療總則為健脾化濕疏肝、化瘀行氣止痛。
2.1 中藥口服 目前CP尚無統一的辨證分型,現代醫家根據CP的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分為胃腸積熱、肝膽濕熱、脾胃食滯、瘀血內結等證型[7]。朱康永[8]將CP分為三型論治,其中脾失健運型以升陽益胃湯加減;肝氣郁滯型用柴胡疏肝散加減;瘀血阻絡型采用膈下逐瘀湯加減,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魏品康[9]將CP的治療分為四型進行治療,針對痰濕內阻型運用半夏、天南星燥濕化痰、消痞散結;中焦氣滯型用陳皮、茯苓、雞內金等藥物健脾調中、化痰除濕;濕濁內阻型多以金錢草、海金砂、薏苡仁、蒲公英利濕祛濁、調暢氣機;痰瘀固結型運用土鱉蟲,厚樸,炒枳實等解瘀散結[9]。高麗娟等[10]運用胰泰復方治療脾虛性CP,結果顯示治療組在改善脹、腹痛、腹瀉及血、尿淀粉酶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王建軍等[11]在西醫保守治療基礎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療CP患者50例,療效優于對照組。有學者認為活血化瘀法可以促進胰腺組織的微循環,從而進一步改善其功能。張憲林等[12]運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CP患者30例,僅4例無效。吳德正[13]采用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CP患者38例,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84%,明顯優于對照組。楊記康等[14]通過實驗觀察清胰湯加減治療CP胰腺囊腫的臨床療效,結果發現清胰湯治療CP療效確切,且較西藥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
2.2 中醫外治 中醫外治法治療CP的主要方式包括針灸、中藥灌腸、貼敷療法等。李仕維等[15]運用針藥結合法治療肝郁脾虛血瘀型CP,針藥結合組在口服經驗方疏肝健脾化瘀湯的基礎上加以足三里、脾俞、肝俞、天樞等穴位的鎖針術及弧度括針法,研究結果表明針藥結合組的臨床顯效率及血清IL-6、IL-8水平均優于針刺組與中藥組。薛有平等[16]以胰腺穴為主穴,隨證加減中脘、陽陵泉、太沖等腧穴,治療CP療效顯著,可縮短治療周期。中藥灌腸及貼敷療法在CP急性發作期具有直達病灶、起效快及可避免患者惡心嘔吐等優勢。趙文[17]在口服中藥的同時應用大黃芒硝湯保留灌腸及中藥外敷,治療CP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郭玉翠等[18]通過實驗研究發現,中藥內服配合大黃灌腸及小茴香封包熱敷的方法能明顯改善CP急性發作期患者的癥狀并預防肺損傷的發生。
王科軍等[19]通過實驗研究發現,胰泰復方可降低CP胰腺纖維化大鼠TGF-β1 mRNA的表達水平,從而起到抗CP纖維化的作用。于世杰等[20]研究發現袪瘀清胰顆粒可有效保護CP模型大鼠胰腺組織,降低血清膽囊收縮素的含量。王丹等[21]應用消痰和中方對CP大鼠進行實驗研究,發現該方能有效改善CP大鼠一般情況,抑制胰腺纖維化形成,其結果均優于模型組。大量研究表明以柴胡為君藥的組方對CP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張曉芹等[22]證實大柴胡湯可抑制TGF-β/Smad信號通路激活,調節MMP-1/TI MP-1的平衡,減緩CP纖維化進程,通過減輕胰腺細胞的氧化應激反應,進而發揮防治CP胰腺纖維化的作用。卓玉珍等[23]研究發現,小柴胡加減方可以明顯降低CP大鼠血清中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活性,改善胰腺內外分泌功能。
目前,現代醫學對CP病理生理機制的研究愈加深入,為進一步提高對CP的綜合治療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來中醫藥治療CP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目前中醫藥治療CP多從中藥內服、針灸、灌腸及外敷療法入手,結合醫家自身經驗,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大量基于CP動物模型開展的實驗研究也已證實,中醫藥治療CP具有多途徑、多靶點、不良反應少等優勢。但在此類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缺乏統一、規范的中醫辨證分型及診斷標準,不利于進一步開展中醫藥治療CP相關的循證醫學研究;大多數臨床研究樣本量較少,療效評定標準各異,缺乏設計嚴謹、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分析。因此,應當開展中醫藥治療CP相關的臨床路徑研究,探索客觀全面的療效評定標準,為中醫藥治療CP的推廣及應用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