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峰
[山西省陽泉市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三醫院,山西 陽泉045000]
偏頭痛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以反復發作的單側或雙側頭痛為臨床特征的神經-血管功能障礙性疾病,發作時伴有惡心、嘔吐及畏光等癥狀,間歇期一切正常。中醫稱本病為“偏頭痛”,又稱“偏頭風”,歸屬于“頭痛”范疇。青春期發病最多,女性多于男性。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公布的“中國頭痛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中國內地人群中,原發性頭痛發病率為23.8%,近1/4中國人遭受頭痛困擾。其中,最常見的偏頭痛發病率為9.3%。同時本病易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針灸治療頭痛療效顯著,對某些頭痛能達到治愈的目的。筆者以透刺法為主治療偏頭痛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三醫院門診及住院的偏頭痛患者50例,男15例,女35例;年齡18~70歲;病程最短5 d,最長10余年。患者均無心腦血管疾病并能配合接受針灸治療。
1.2 診斷標準 偏頭痛具有以下至少2項特征:單側性;搏動性;活動被強烈抑制,至少不敢活動;活動后頭痛加重。發作期間有下列癥狀之一:惡心或嘔吐;畏光或畏聲[1]。病史和體格檢查中不具有器質性疾病存在。
1.3 排除標準 有高血壓病、頸椎病,枕大神經、顳頜關節疾病,精神疾病、中風及其他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者;有心、腦、腎等多臟器疾病者;不能配合治療者;孕婦及哺乳期女性;近1個月服用預防偏頭痛的藥物者。
50例患者均采用透刺法治療。主穴取懸顱、率谷,配穴取風池、合谷、外關、列缺[2]。肝陽上亢型,加行間、足竅陰;腎虛型,加百會、命門、關元、足三里;氣血兩虛型,加足三里、脾俞、氣海、百會;血瘀型,加四神聰、太沖、膈俞、印堂;痰濁型,加豐隆、陰陵泉、中脘、足三里。75%酒精棉球消毒局部,采用0.3 mm×40 mm不銹鋼毫針。針刺懸顱、率谷時,行平刺法,使針尖與頭皮成15°角快速刺入皮下,當針尖到達帽狀腱膜下層時,使針尖與頭皮平行,并使針尖朝向疼痛部位(阿是穴);緩緩刺入,并行補瀉手法,詢問患者針感,以針感散射到整個顳部為佳。針刺風池時,針尖朝向鼻尖方向,平補平瀉,不提插。針刺風池時應嚴格注意針刺的方向和深淺,防止傷及延髓。針刺合谷和外關時垂直進針,平補平瀉法得氣。列缺向肘方向平刺。每次30 min,每10 min行針1次,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 d,治療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3.1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頭痛完全消失,其他兼證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好轉:頭痛明顯減輕,其他兼證改善,發作次數減少;無效:頭痛程度、發作次數無明顯改善。
3.2 結果 50例患者治療2個療程后,治愈40例,好轉4例,無效6例。治愈率達80.0%。
患者,男,45歲,2015年3月4日初診。主訴:偏頭痛3個月余,加重2 d。發病前因工作過度緊張和勞累,出現左側偏頭痛,疼痛劇烈,從一側局部逐漸擴展至半頭部到整個頭部。呈搏動性,伴畏食、惡心、嘔吐、畏光、畏聲。發作持續時間6 h,頭痛可因活動或搖動頸部而加重,睡眠后癥狀減輕。口服止痛藥(具體藥物不詳)頭痛減輕,消退約2 d后常有疲勞、倦怠、煩躁、注意力不集中、不愉快感等癥狀。后頭痛經常發作,頭痛次數每個月發作3~5次,發作時嚴重影響工作。此次患者因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出現兩側頭痛,伴畏光、畏聲,惡心。輕微活動頭部則疼痛加重,不能正常工作,經休息癥狀未明顯減輕,遂來我處就診。刻下癥:患者精神差,頭痛目眩,雙側顳部疼痛,心煩易怒,夜眠不安,口苦,面紅目赤,舌紅苔薄黃,脈弦數。診斷為偏頭痛(肝陽上亢型),予以針灸治療。處方:絲竹空透率谷、懸顱、風池、合谷、外關、列缺、行間、足竅陰,圴為雙側取穴,每10 min行針1次,每次30 min。經上述透刺法治療1次后,患者精神明顯好轉,頭痛癥狀減輕,感覺頭腦輕松。治療5次后,疼痛消失,鞏固治療共10次,隨訪半年未發作。
偏頭痛屬于中醫“頭風”“頭痛”等范疇。《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指出:“頭者精明之府。”明·張介賓注解:“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升于頭。”并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手陽之陽皆會于頭。外感頭痛多因風、寒、濕、熱等外邪上擾清空,壅滯經絡,絡脈不通而致,內傷頭痛多因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勞倦、體虛久病及先天不足等導致。據經脈在頭部的循行路線,痛在兩側者多與少陽經有關[3]。本方以局部取穴為主(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遠部取穴為輔(經脈所通,主治所及)。懸顱為手足少陽,手陽明之會,《針灸聚英》所載《百癥賦》云:“懸顱、頜厭之中,偏頭痛止。”率谷為足少陽、足太陽之會,《玉龍歌》云:“偏下頭風痛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風池為手足少陽、陽維之會,為治療頭痛要穴。頭為諸陽為會,取足少陽膽經腧穴懸顱、率谷、風池以疏通少陽經氣,調節陰陽平衡,配合遠端取穴調暢氣血,疏通經絡。合谷為手陽明經原穴,并為“四總穴”,具有安神鎮靜止痛作用。合谷、列缺兩穴,原絡相配,是治療頭痛要穴。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絡穴,八脈交會穴,外關與陽維相連,通目銳眥,針刺以疏通少陽經絡。
透刺法是采用不同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針作用于兩個或多個穴位治療疾病的一種針刺方法。該法可加強通經接氣,增強針刺強度,并可加強兩經之間的聯系,溝通經脈間經氣,使兩經經氣得以協調[4]。透刺法調整經絡氣血,融皮針與透刺為一體,所以療效倍增。透刺法除可增強療效外,尚有精簡用穴,避免多穴多針,減少患者痛苦的優點,可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