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英
(長春工程學院,吉林長春 130021)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很多高校中都開設了稅法課程,稅法課程在會計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稅法課程是學生學習稅務會計、中級財務和高級財務會計的基礎。目前,我國的稅務會計師在會計行業中已經成為了需求最大的職業。應用型本科開始培養學生掌握專業的會計知識,熟悉相關的稅收法規等內容,讓學生具備一定的稅收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要不斷的對會計學專業稅法課程教學進行完善與創新,來提高會計學專業稅法課程的質量。
稅法是國家制定調整稅收分配關系的法律總稱,具有法學的一般性質特征。在應用型本科會計學專業開設稅法課程,注重可以將多門學科的知識融合,比如會計學、金融學、財政學、法學等,學生想要全面的掌握稅法課程,就要同時學習相關的學科知識。因此會計學專業的稅法課程,是建立在多個學科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上的[1]。稅法作為國家宏觀調控其中一種重要手段,稅制的內容會隨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動進行改革,所以稅法課程強調了知識的時效性,使稅法課程教學及時的更新。并且,稅法課程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但每個知識之間都存在著不同的內在聯系,具有一定的邏輯遞進關系。在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上看,都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在應用型本科會計學專業稅法課程教學中,學生對一門課程的學習都是從教材中不斷獲取的。但目前大部分的稅法教材資源匱乏,理論性較強,不能及時根據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動,進行教材的更新和完善,導致學生所面對的教材內容難以掌握,更無法用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信息的搜集。
目前,我國大多數的應用型本科會計學專業稅法課程教學中,由于教師依舊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對學生只是進行灌輸式的知識傳授,忽略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不僅使學生難以理解,還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長期處于被動的知識接受狀態下,無法調動起學生對稅法學習的積極性,甚至使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由于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脫節,影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導致稅法教學效率不理想。從而學生缺少實踐操作的機會和實踐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的稅法知識,并同時影響對學生其他綜合能力的培養。
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教師仍然沿用單一的教學形式,缺少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教師在課堂上沒有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和空間,缺少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使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的啟發,導致學生的創造力受到了制約。并且,教師按照教材的順序進行稅法知識的講解,沒有考慮到稅法中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系,更不能從專業的角度進行稅法與會計課程的有效結合,使學生對稅法課程的學習簡單,內容空洞。而且,由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稅法教師都缺乏企業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中缺乏案例教學,導致學生對稅法知識不能有效的運用到實際中解決問題。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稅法課程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首先,教師要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完善與創新,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根據會計學內容和稅法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制定一套完整合理的教學方案,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對稅法學習的興趣[2]。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對稅法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為學生選擇最新的教材案例,讓學生能夠及時的把握稅法所面臨的變化和國家最新經濟政策,使學生能夠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具體的操作,提高學生參與稅法課程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制作形象的課件,并將教學資料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上,引導學生可以自主的進行學習,給學生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學習資料,讓學生能夠互相討論稅法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在互相的交流探討中產生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并逐漸投入到所學的稅種當中研究相關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稅法的效率。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針對教學的目標,來加強教師的專業能力。因此學校不僅要求教師具備扎實的稅法理論知識,還要積累豐富的納稅、核算、稅收等實踐經驗,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首先,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在寒暑假期間,去企業或者稅務部門進行定崗實習鍛煉,了解相關的行業現狀,收集一定的稅務資料,增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業務素質,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3]。其次,學校還要加強教師相關學科的學習,會計學專業的教師除了掌握稅法教學知識,還要學習會計學、管理學、法學等其他課程的內容,能夠將其他學科與稅法課程有效的結合,對相關知識進行融會貫通,提高稅法課程教學的質量。并且,由于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動,學校要不定期的選派教師到企業學習最近的納稅流程,增強教師對稅務的感性認識,使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有真實的教學素材,將清晰的納稅操作步驟傳授給學生,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的技能。
在應用型本科會計學專業稅法課程實踐教學中,學校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為主。因此就要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制定系統性科學性的實踐教學實施方案,對教學方案的實施進行有效的監控,能夠及時的調整與優化[4]。首先,要設置具有層次性的、可操作性的實踐教學內容,根據社會發展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為學生開設稅收實踐教學。其次,學校可以建立納稅模擬實訓室,組織學生完成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效對接,讓學生模擬納銳人和征稅人,不僅能夠讓學生全面的掌握稅收的流程,還能體會到稅法知識學習的樂趣,為學生步入崗位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教師可以將稅收模擬實驗引入到會計的綜合模擬實驗室中,讓學生可以模擬不同行業的納稅人,進行具體的稅種的納稅申報實踐,鍛煉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并且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模擬實驗材料,確保稅法課程的質量,提高稅法教學的實效性。
在教師展開會計學專業專業稅法課程實踐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確稅法課程的教學意義。通過教師對學生強調稅法課程的意義,使學生認識到稅法的重要性和價值,來激起學生對稅法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明白,掌握稅法知識不僅是會計學專業本科生必備的學術素養,還是為了在今后相關職業中更好的體現出職業素養[5]。從而教師可以將零碎的稅法特點,為學生進行整理,對不同的稅種相似內容制定對比聯系,讓學生對大量文字難以記憶部分,可以學會記住關鍵詞,并將理論知識有效的應用到實踐中,幫助學生提高稅法課程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會計學專業稅法課程實踐教學,有效的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具體的操作,提高學生對稅法知識學習的興趣。通過教師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認識到稅法的重要性和價值,來激起學生對稅法學習的動力,根據社會發展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為學生開設稅收實踐教學,制定系統性科學性的實踐教學實施方案,組織學生完成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效對接,讓學生全面的掌握稅收的流程和相關學科知識,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后步入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