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磊
摘要:在提倡發揚民族文化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在傳承工筆畫傳統的同時又在畫面中融入民族文化的潮流?這是一個需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將民族紋樣運用在工筆畫創作中,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民族紋樣的運用,不僅僅是一種圖案填充,更是順應時代文化的潮流。工筆畫中紋樣圖案的運用自古有之、源遠流長,是時代潮流的突顯,是畫家藝術情趣的表現。中國古代傳統工筆畫的發展中就有對于異域美術紋樣的吸納,它們對工筆畫的發展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蠟染;工筆畫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19) 30-0038-01
一、引言
工筆畫中的紋樣美感有很多的種類,或巧妙精細,或富貴堂皇,或自由奔放,中國工筆畫自古以來就有不同的美感呈現。而丹寨蠟染紋樣形態生動、寓意豐富、裝飾性強,將其運用到工筆畫創作中,可以使苗族文化與繪畫創作更好的碰撞與結合,不僅可以豐富當代工筆畫創作的語言,同時也可以弘揚民族精神。
二、增加創作的畫面情趣
縱觀中國歷朝歷代的工筆畫,里面所應用的紋飾圖樣也是有不同的潮流的。但是畫家會在大的趨勢下有個人的選擇和喜好,這些選擇和喜好就促使畫家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創作出有個人風格和情趣的畫面。
在華美豐富的紋樣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有古至今創作者們各自獨特的感染力和鮮明的個人審美情趣。中國工筆畫中對紋樣圖案的運用歷來講究,用不同的紋樣圖案來豐富和填充畫面,增強畫面的藝術情趣。
這種情趣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表達創作者對于紋樣樣式變化的巧妙心思和獨特趣味;第二,在造型中使用紋樣裝飾手段,使造型更加生動,更加賞心悅目,使畫面看起來更富有節奏感;第三,獨特的紋樣裝飾增加了觀者長時間品味一張工筆畫作的趣味性和審美性。
丹寨蠟染紋樣題材多樣、圖形豐富、造型夸張、神秘古樸,蘊含著苗族同胞豐富的想象力,將這些紋樣運用于工筆畫創作中,可以使畫面更加生動活潑,增加畫面獨特的情趣,獨特的情趣又可以使創作者擁有屬于自己的藝術特色。將丹寨蠟染紋樣運用于工筆畫創作中,可以使創作既順應提倡民族文化的時代潮流,又體現創作者自己的氣質個性,是既表達了自我,又有益于苗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三、深化和揭示創作的主題
苗族是一個文化積淀極為深厚的民族,但是由于沒有文字,他們的民族文化都靠口頭文字和服飾圖案來表達,因此,服飾圖案是苗族的“無字史書”,而蠟染紋樣是表現這“無字史書”的重要手段之一。丹寨蠟染紋樣神秘獨特、絢爛豐富,有著極深的寓意和象征。這些紋樣運用于工筆畫創作中,其背后所蘊含的象征意義就可以用來輔助揭示創作的主題和思想。 “象征不是等同,而是一種聯想和想象。”這是張道一先生對于象征意義的解釋。圖騰崇拜、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和日常所見的各類寓意吉祥的紋樣都與象征都有關系。丹寨蠟染紋樣中的紋樣也有著深厚的寓意和象征意義,例如:寓意多子多孫、種族繁茂的石榴花紋樣、魚紋樣;寓意長壽富貴的桃子錢幣紋樣;寓意祖先崇拜的楓木蝴蝶紋樣;寓意希翼降福的龍鳳紋樣、水牛紋樣;寓意趨吉避兇的蝙蝠紋等等。可以說蠟染紋樣的寓意和象征意義在苗族文化中舉足輕重,所以我們在運用蠟染紋樣時,不得不考慮其背后的象征意義,通過對于其象征意義的把握,使其輔助深化和揭示創作的主題。而工筆畫創作追求的是一種完美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寓意深刻且格調高級。繪畫主題表達的是一種精神與道德的融合意境。我們在畫面中運用丹寨蠟染紋樣時,不僅要關注紋樣本身,更要關注紋樣背后的寓意,運用有著特定寓意的紋樣來傳達和解釋畫面背后的主題,樣的表現范疇與形式,進一步拓展蠟染紋樣在工筆畫創作中的運用。
用蠟染紋樣來傳達自己內在的思想情感與精神追求,以其背后的寓意來詮釋創作的主題,可以使畫面的表現層次和觀賞層次更豐富,創作者可以更隱晦的表達主題,觀者也可以更深刻的體會創作者要表達的主題。
四、強化創作的形式語言
中國的工筆畫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觀念,即平面性和裝飾性審美,而丹寨蠟染紋樣具有極強的平面性和裝飾性,兩者在平面性和裝飾性的特征上具有極高的互通性。由于社會文化的發展,對于紋樣的審美意味日益漸強,對繪畫創作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這影響不僅限于創作主題的表達,也包括創作的形式語言。
創作觀念是對主體思想意志的表現而不是描繪自然物象的真實性,這是中國繪畫的本質特征有別于西方繪畫藝術,即抒情寫意。平面性的特征源中國藝術中的抒情寫意。中國的工筆繪畫藝術,它是一朵奇葩屹立在傳統繪畫當中。其中的背景圖案和衣服上的圖案在用色和造型上面貌獨特,即平面性。它受到了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影響,而這恰好是丹寨蠟染紋樣的特性,二者皆受中國傳統審美觀念的影響。
首先,丹寨蠟染紋樣的圖案能為工筆畫的整體畫面調配疏密關系,畫面中某些不好調整線條疏密的位置,我們可將丹寨蠟染紋樣的圖案擱置其中,拉開畫面的疏密關系。另外,丹寨蠟染的紋樣布料多為方形,便于利用其外形在畫面中主觀擺放位置從而進行畫面構成切割,強化并豐富了工筆畫創作的形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