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摘要:日本移民從19世紀末開始逐步移入美國,他們勤勞能干,容易管理,在農業上取得了成功,并且在商業領域和技術領域也十分優異,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逐漸在美國社會中形成了一個自成一體的外來群體。筆者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日裔群體概況進行了簡單論述,探討日裔的數量變化扣人口分布。
關鍵詞:美國;日裔移民;群體;概況
中圖分類號:G40-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19) 30-0056-02
一、引言
美國在歷史上是一個由眾多移民組建的國家,而日本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向外移民的傳統,19世紀末,一部分日本人選擇遠渡重洋去往美國,開啟了移民之路。當前我國學界對于移民的研究越來越多,但以研究華人移民為重,對美國日裔移民的研究還有一定的空間。
二、人口狀況與地理分布
1853年,美國海將馬修·佩里駛入東京灣,從此日本與世隔絕的狀態不復存在,對外交往的大門打開,加上當時日本國內政局動蕩,導致部分失去土地的農民和為了逃避兵役的男性離開日本,走上移民之路。最初的移民群體被吸引到夏威夷的甘蔗種植園工作,他們在日語中被稱為“元年者”,即明治元年首批移民。①到 19世紀末,大約有8萬的日本男女在夏威夷做合同工。②之后種植園承包勞動被宣布非法,日本勞工到夏威夷的比例下降,與此同時,日本勞工從日本和夏威夷移民去往美國大陸的人數開始增加。
資料來源:U.S.Immigrat ion
and
Na turalizat ionService, Statis tical
Yearbook
of
the
Immigrat ion
andNa turaliza tion Service
(Wa 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 ingOffice, 1993),26-8
到1885年,源源不斷的日本勞工開始向美國大陸遷移,除農民外還包括學生和商人,但是不管他們的階級地位如何,他們都在服務業、鐵路行業、木材行業、制造業和農業等行業從事低技能且體力要求高的工作。③1885年到1924年是日裔移民來到美國的一個高潮階段,在地理位置上,日裔人口集中在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和夏威夷州。
三、世代群體
20世紀前半葉在美的日裔移民主要為兩個世代群體,不同年代的日裔被稱為Issei,Nisei,即“第一代”、“第二代”,歷史經驗不同,每一代人的性格也不同。
Issei通常被稱為日裔的“先驅”一代。這批最早的赴美移民在新的國家中遇到了一系列挑戰。語言、文化習俗和社會環境都與他們的祖國不同,適應并融入是十分困難的。為了讓自己更好的融入美國社會,免遭不平等對待,他們很快就接受了西式服裝,并鼓勵他們的新生子女去美國學校接受教育,參加美國式的活動。并通過建立社區和團體來幫助日裔在美國生存發展。大多數日裔的社區中心是日本城(Japant own)、小東京(LittleTokyo)和日本町(Nihonmachi),他們在這里生活和工作,這里有教堂、商店、醫院、寄宿學校以及為日裔服務的活動,這些組織和團體的存在可以保持日裔間的聯系。
在就業方面,Issei在農業上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雖然他們在最不適宜的土地上耕作,比如沼澤地和必須要大量灌溉的貧瘠沙漠地帶,而且Issei的土地所有權還受到了限制,但是他們依舊能夠種植好一些特定的勞動密集型作物,如草莓、落葉水果和切花,這使得他們能夠與白人農民保持競爭。④
Nisei通常被描述為是在兩個世界中成長的一代。公民身份和國籍對他們來說是復雜的,1916年以前,日本一直實行“血統主義⑤”,而美國遵循的是“屬地主義⑥”,所以Nisei可以擁有雙重國籍。1924年,日本修改了法律,要求海外日本人為其子女登記,以保留日本國籍。為了提高日本移民在美的歸化程度和歸屬感,日本協會鼓勵Issei終止他們孩子的雙重國籍,到二戰時,只有不到20%的Nisei擁有雙重國籍。⑦雖然這種復雜的法律情況有所改善,但是不同的文化世界并沒有被改變。在家庭里說日語,在學校說英語,Nisei還經常需要充當他們父母的翻譯。在日裔社區內,為Nisei設有日文學校,教授日文和日本習俗,在外Nisei又參加各種美國式的活動:籃球,保齡球聯盟和交誼舞俱樂部等,他們想要美國化,融入美國社會。
在Nisei中還包括一部分具有特殊情況的日裔:Kibei,Kibei出生時是美國公民,但成長期是在日本度過。他們在兩個“母親”之間面臨著巨大的忠誠沖突與考驗,他們在日本接受了嚴格的軍國主義教育,強調民族忠誠。對于在戰前已經回歸到美國社會的Kibei來說,他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既接受了日本民族主義的教育,又不得不在美國社會生活下去。令人驚奇的是,許多Kibei正是因為他們的教育和背景,在二戰時期為美國軍方的情報收集和翻譯活動提供了幫助。
到了20世紀30年代,Nisei已經步入成熟年齡。他們在美國的教育體系中接受教育,他們在教育中學到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然而當他們試圖進入美國主流社會時,在就業、住房和一些社會環境中仍然受到歧視。導致很多二代日裔只能選擇在自己的社區中工作或者在父母的農場、商店里工作。
他們所學習到的與他們真正面臨的社會現實并不完全相同,Nisei成立了日裔美國人公民聯盟(JACL),作為日裔群體的社會和政治部門幫助他們進入主流社會。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日裔美國人公民聯盟成為代表日裔處理撤離問題的重要組織。該組織在政府的巨大壓力下對日裔提供了領導,敦促所有日裔遵守宵禁、疏散和搬遷計劃,因為他們,才有了戰后日裔的“揚眉吐氣”。
四、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隨著跨國公司的發展、資本的流動、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跨國移民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移民數量越來越多,文化之間的交流碰撞也越來越多。不同的文化之間難免會有差距,我們對待這種文化差異要求同存異,采取包容的態度,不斷促進自身的發展。在對待外來移民的問題上,我們要采取友好合作的態度對待,不歧視不排斥,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注釋:
①John E.Van Sant. Pacific
pioneers: Japanese
journeys
toAmerica and Hawaii, 1850-80 [M]. 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Press.2000:21.
②Yamato Ichihashi, Japa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 [M].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2:27.
③④⑦Wendy Ng, Japanese American Internment During WorldWar II:a history reference and guide [Ml. Greenwood Press, 2002:2.5,6.
⑤血統主義即任何一個日本父親所生的人都是日本公民.
⑥屬地主義即按出生地承認公民身份,因此任何在美國出生的人都是美國公民.
參考文獻:
[1]FDR, Press Conference Number 982, November 21. 1944, inFranklin D. Roosevelt, Complete Press Conferences of FDR,introduction by Jonathan Daniels, vol.24 ENINew York: Da CapoPress. 1973.
[2]Yamato lchihashi, Japa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 [M].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