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璐
摘要:設計與藝術的之間關系之緊密是吳庸置疑的,在藝術史論學術研究中,有關于“起源”的問題始終是一個帶有一些爭議的話題,雖然錯綜復雜,但卻值得去研究。本文分別探討了藝術起源與設計的起源,然后,比較它們之間的相似與差異,試圖分析出設計和藝術在起源方面的聯系,。
關鍵詞:設計;藝術;起源;關系
中圖分類號:J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19) 30-0137-01
一、引言
設計和藝術都使用物質生產手段,但最終目的截然不同,可用性和功利性是設計區別于藝術的基本特性。關于設計起源與藝術起源關系的問題,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設計起源于藝術,而被學術界普遍承認的另一種說法則是藝術和設計是同源的,我相對來說比較認同后一種,設計與藝術這兩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夠被割裂開來的。
二、藝術的起源
藝術的起源也就是藝術發生的根源,或者說是藝術之所以產生的根本原因。關于藝術起源的疑問,作為一個距今年代太過遙遠的問題,需要當代的研究者們從多元的途徑和方法去進行探究。藝術的起源具有多元性,歷代的哲學家、美學家和文藝理論家們,對藝術起源從理論上形成了許多不同的理論,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古希臘的模仿說,認為藝術起源于人類本能驅使的對自然界的模仿。第二種為席勒在《美育書簡》中提到的游戲說,認為藝術起源于游戲,自有精神帶來了藝術創造。第三種為雪萊、托爾斯泰等人推崇的表現說,認為人類表現和交流感情的需要推動了藝術的發生。第四種為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的巫術說,原始社會中最初的藝術表現有著極大的實用功利價值。第五種為勞動說,馬克思認為:“勞動首先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一個過程。”①認為藝術起源于勞動,等。
在這么多的理論中,巫術說是西方在探討關于藝術起源時最有影響力、最擲地有聲的一種觀點。原始巖畫佐證了藝術源于精神本身,巖畫作為世界性的原始文化現象,它的產生與宗教和巫術有關。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1879年發現的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原始巖畫,其畫面生動、寫實,造型準確。我國較為著名的是云南滄源巖畫,創作年代的上限可能在新石器時代或青銅時代,下限大約在春秋戰國時代。
三、設計的起源
藝術的起源至今還像謎一樣的難解,設計的起源當然也不可能例外。設計是人類為了實現自我的某種特定目的,所進行的一項具有創造性的活動,蘊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過程之中,設計也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活動之一。
眾所周知,勞動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根本區別,換言之,是勞動創造出了人,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運用天然石塊、棍棒創造了各種維繼生命的工具,之后漸漸學會了挑選石塊、打制石器,作為敲、砸、砍、刮、削的工具。這種石器便是人類最早的設計萌芽階段。由于人類能夠從事有自主意識、有目的勞動行為,因而有了制造石器的目的性,這種目的性的誕生正是設計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現代意義上的“設計”概念最早出現在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后來一切創造實用物品和觀賞物品的計劃安排均被看做屬于設計的范疇。20世紀以來,一般認為設計主要包括如下因素:一是材料、工具和機械等在技術層面的制約:二是對產品功能和用途方面的考慮:三是對于傳統文化要素和現代流行風尚的考慮:四是有關美感與快感的審視。
四、設計與藝術的區別
在討論設計與藝術的起源時,必須要注意的問題就是設計與藝術的區別。“舞蹈、詩歌甚至低級部族的圖騰壁畫的確具有的造型藝術,正如許多人種學者所同意的那樣,無疑具有審美的價值,但這種藝術很少是自由的和無利害關系的,它們一般來說總是具有實用意義的——真正具有實用意義或被設想為具有實用意義——并且常常是一直生活的必需。”④普列漢諾夫也說:“勞動先于藝術,總之,人最初是從功利觀點來觀察事物和現象的。”③
設計的核心是“美觀與實用”,就是要“有用的功利性”。而其藝術則緣于精神本身的表達,無所謂有用或者無用。黑格爾的古典美學觀點認為“美是無功利”,卓越的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中這樣認為:“在藝術表現論中,藝術作品本質上是內心激情外射的結果,是藝術家的感覺,情思的整合外化。因而,藝術的主要源泉和題材是藝術家自己的精神特征和活動。”④法國藝術家杜尚則說:“客觀地看,到一百年前為止,所有的畫都還是文學或是宗教的:都是為心靈服務的,這個特征在19世紀一點一滴地失去了。一幅畫愈能吸引感官——就變的愈有動物性——就被評價得愈高。”⑤德國表現主義畫家貝克曼在《論我的繪畫》中認為:“藝術的創造是為了認識,而不是娛樂:是為了美化,而不是游戲。正是對‘自我的尋找驅使我們進行著永恒的旅行。”⑥而設計的功利性顯著,設計的作品就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刺激或推動消費從而獲得經濟利益,這也是判斷設計成功與否的主要標準。藝術作品有著一定的商業價值,但更為核心的還是其創作者的的情感與意識靈魂。藝術是滿足人們精神深層次的需要,而設計是將審美因素賦予實用產品中。如果說功能性能體現設計的價值,那么藝術性是設計的另外一個價值所在。
五、設計與藝術起源的關系
藝術和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源的,早期并沒有設計一詞,設計行為與藝術行為相互交織融合在一起,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發展,并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我們很難去判斷原始人類的一些行為究竟是出于審美意識或是實用范疇。
設計也許和藝術的標準化和工藝化的過程有關,設計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更注重的是方法和技巧。在封建社會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開始出現了一種新的社會分工:手工藝人,即工匠,這便是最早的設計師,也是最早將設計從大藝術領域分化出來的人群,第一所設計院校包豪斯的出現標志著設計真正開始從藝術中獨立出來。藝術其實是人類思維外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人類訴諸理想的一種表達方式,就好比原始藝術形式都是關于原始人類的生命和生活的表達和表現。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與自然界的博弈史、對自然的改造史,人類利用智慧的設計創造了很多種新生事物,這種廣義的設計當然也包含藝術。由于設計的創造過程是遵循實用化求美法則的藝術創造過程,所以設計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藝術。
藝術是人們對美好的一種憧憬,而設計把生活藝術化、多元化,就擺脫了生活單調的枯燥,藝術與設計是可以完美地結合的。我們作為后人在繼承和發展祖先留下來的藝術財富和設計經驗的同時,更應當注重對其起源追溯,這種意義不在于結果而更在于過程:在探尋的過程中,我們會更進一步接近藝術和設計的本質。
基金項目:江蘇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工程:中亞希臘化藝術對中國古代藝術影響研究(項目編號:KYCX19_2000)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論藝術》第一卷第204.
②朱狄.藝術的起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12.
③普列漢諾夫.沒有地址的信藝術與社會生活[M],北京:三聯書店,1964.
④ M.H. Abrams, The Mirror and the Lamp:Romantic Theory andthe Critical Tradition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ress,1953:22.
⑤⑥畢加索等.現代藝術大師論藝術[M].常寧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22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