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華瀚
摘? ? 要: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作為基礎性保障教育之一,具有相對的重要性與影響性。本文分析我國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發展路徑,明確提出現狀問題,結合實際情況與發展需求,提出相應的優化對策,為我國小學閱讀教育模式實現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教育? ? 圖書館閱讀指導課
通過對我國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發展路徑進行分析研究,全面闡述我國小學閱讀教育現狀,明確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的重要性、影響性。同時,以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為基礎核心,提出相關優化對策,為我國小學教育閱讀體系建設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概述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逐漸完善,應試教育模式日益向素質教育模式轉變。其中,課外輔導教學與自主式學習作為素質教育中輔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相對的重要性與影響性。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建設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子女教育日益呈現趨勢性與規模化。圖書館作為重要的學習、探究場所,有相對的重要性與作用性。筆者主要針對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的實質、作用進行理論概述,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不是單一片面的簡單流程,而是更科學、合理的教學布局。就小學“閱讀”的實質、作用而言,將圖書館閱讀以課程指導的形式呈現出來,具有一定的遠瞻性及布局性。小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能力的重要基礎階段,對其講述教育轉變為引導教育起到推動作用。同時,通過開設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可以解決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閱讀效率與閱讀質量。其次,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需要教師、學生、圖書館等多方面進行組織協調,并按照教學需求與閱讀培養要求,將課程流程開展細節化,以學生為基礎、以閱讀為核心、以教師為引導、以館藏為保障,為我國小學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1]。
二、我國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現狀問題
(一)存在形式化,缺乏時效性。
筆者通過對我國部分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實地走訪調查發現,現階段部分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存在相對形式化、過場化問題,缺乏實質性引導閱讀作用。具體如下:第一,缺乏主觀認識與重視,導致圖書館閱讀指導課形式化。部分小學教育者認為小學教育教學在于課堂教育,通過課堂教育可以對所授知識進行理論性講述,并采用循序進件、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將其詮釋出來。“圖書館閱讀”作為課外教育形態,具有一定的輔助形式。因此,這種教育性偏差導致中小教育者對“圖書館閱讀”的輕視,即圖書館閱讀指導課形式化。第二,缺乏引導閱讀的效果性。部分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流于形式,長此以往影響學生整體閱讀能力的提高,形成“惡性循環”,影響圖書館閱讀指導課的開展[2]。
(二)閱讀指導課教師綜合素質偏低。
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不是單一片面的簡單流程,而是更科學、合理的系統布局。閱讀指導課教師作為基礎核心,具有相對的重要性與影響性。但通過筆者對部分小學圖書館閱讀課教師的采訪調查發現,部分教師整體綜合素質偏低,并不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主要體現如下:第一,對圖書館閱讀指導的意義、實質了解程度不夠,缺乏相關主觀意識,難以進行深入的閱讀性引導。第二,專業知識及實踐能力相對缺乏,閱讀量與技巧能力難以達到引導教育的管理層面,導致在實際指導過程中出現問題,影響下一步工作順利開展。第三,缺乏相應的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在于“教書育人”,部分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教師缺乏職業道德,即所謂的工作態度不認真,認為圖書館閱讀指導課無非是“看看孩子、看看書”而已,沒能領悟閱讀引導及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在實際課程開展中形式化大于效果化,使其學生閱讀質量得不到顯著提高[3]。
(三)圖書館閱讀指導課形式較為單一。
筆者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發現,我國部分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形式單一,長此以往影響學生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的提高。具體如下:第一,閱讀指導主要采用教師講述、學生聆聽的方式,教師講述后學生可以自主活動,即開放式閱讀。第二,閱讀指導缺乏媒體、網絡技術引用,指導形式缺乏創新性、時效性。第三,閱讀指導以“教師”為主,而不是以“學生”為主,這就導致實際教學中“學生”的主導地位不突出,影響實際指導意義[4]。
三、我國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發展優化對策
(一)樹立創新理念。
首先,小學教育機構應該系統領悟圖書館閱讀指導課的重要性、意義性,并提高重視程度,將閱讀與教學緊密結合,通過樹立閱讀教育理念為相關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奠定基礎。其次,基層指導教師應該樹立“讀書育人”的重要思想,充分發揮專業性與能力性,并將圖書館閱讀指導作為重要的教育基礎,不斷完善教育理念與創新教育模式。最后,國家教育機構應該充分給予圖書館閱讀指導課發展的政策扶持,將基礎閱讀、兒童閱讀、娃娃閱讀全面落實,深化開展“科教興國、全民閱讀”等相關主題活動[5]。
(二)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筆者發現部分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教師綜合素質普遍偏低,造成該問題主要是長期計劃性教育體制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不能充分發揮先鋒主導作用,即缺乏閱讀化教育的有效傳播。例如:部分教師缺乏對閱讀化教育體系的理解及掌握,何談相關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因此,針對問題現狀提高綜合素質,具體如下:第一,定期、定時舉行閱讀化教育培訓,讓教師充分了解掌握閱讀化教育的實質與意義。第二,加強對小學教師的閱讀化專業知識及理論實踐教育,使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員,保障小學閱讀化教育的順利開展[6]。
(三)開展多元化教育形式。
針對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教學形式的單一性,筆者認為應該結合實際教育情況與發展需求,開展多元化教育形式。圖書館閱讀具有一定的枯燥性,由于小學生認知與領悟能力較弱,導致在實際學習中容易出現乏味枯燥、逃避學習等情況。基于這種問題現狀,筆者認為應該從學生興趣出發,開展多元化指導教育形式。具體如下:第一,引用網絡媒體技術,開展信息化教育指導,使閱讀指導、閱讀學習更具效率性與開放性。第二,開展小劇場、小故事等形式,立體性呈現閱讀內容,并指導學生閱讀學習的方法性與策略性。第三,通過角色轉換,將學生確立為“教育主導”,讓學生閱讀后可以自行進行內容演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領悟能力[7]。
(四)提升時效性。
在提升時效性方面,小學應該就圖書館閱讀指導課發展進行深入分析,重新規劃其重要性、流程性,并結合發展需求制定相應保障措施,具體如下:第一,保證該課程開展的及時性,筆者建議以“周”為單位,一周可以開設三次閱讀指導課。第二,完善閱讀課程建設,對制度、設備、保障等全面完善,進而為課程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相關參考。第三,在閱讀指導中可以融入諸多趣味元素,如提問形式、探索形式、發現形式等。
綜上所述,筆者通過對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發展路徑進行分析研究,具體闡述問題的實質性、影響性,并結合小學教學、教育現狀提出相關優化措施,主要包括:樹立創新理念、提升教師綜合素質、開展多元化教育形式等,為相關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夢.我國中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課發展路徑探析[J].新世紀圖書館,2018,265(09):35-39.
[2]王麗華.中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模式的研究與探討[J].卷宗,2017,12(33):12-13.
[3]于廷禮.國內中小學圖書館閱讀指導服務模式的比較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16(04):120-121.
[4]趙毅菲.國內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廣服務模式比較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12(8):12-13.
[5]苑紅梅.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7:14-15.
[6]徐潔.基于LivingLibrary的公共圖書館少兒繪本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5(7):17-18.
[7]李研文.面向少兒的公共圖書館“立體式”繪本閱讀推廣服務模式[J].圖書館學刊,2018,66(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