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蕾
(武漢工商學院,湖北武漢 430065)
近幾年,雖然民辦高校為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其發展仍然是大眾所關注的問題。我國的民辦高校在高等教育中,很多高校都是靠學費維持發展,而且在招生就業和資源上存在很大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辦高校的發展,影響民辦高校的質量。所以就需要構建質量保障體系,促進民辦高校的進一步發展。
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是相對的概念,是企業事業組織、或者社會團體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所舉辦的高等學校,但也是具有辦學許可證,是面向社會依法所舉辦的學校。相比較公辦高校,在師資力量、學院管理、就業、硬件設施、社會認可度、能力培養等多個方面存在這一定的區別。就比如辦學信譽上,雖然民辦高校最近既然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但是也只是在政策和財政、榮譽上給予一定的幫助,相比較公辦高校就遠遠不足了,所以民辦高校還需要有一個好的信譽保證。也正因為諸多原因,導致民辦高校的質量成為高校發展的關鍵。所以民辦高校的可持續化發展,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保障體系。
在構建民辦高校質量保障體系的時候,首先要弄清楚當前民辦高校辦學質量狀況,從實際情況分析現狀,從而構建保障體系,所以需要做好民辦高校質量調查,明確當前民辦高校面對的問題。
首先從國內外來進行分析,在國外的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對于國家的民辦高校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視,但是與我國還是存在一定的區別,國外針對公立高校,給與了巨大的投入,但是缺乏針對性,所以在人才培養上面還是不足與公辦高校。而其公辦高校,可以說是精英教育,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有資金的投入,也注重收益,所以相比較公辦高校,具有更大的影響力。而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也存在很大的區別,公辦高校是具有一定的歷史,國家給予支持,有財政撥款,有項目補助、有校友資源、有編制,很容易吸引一些人才,同時其設施完善、項目制度齊全,學生支付的成本比較低,是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人們的首選。而民辦高校是隨著發展,補充當前高等教育的不足而設立的,相比較公辦高校,起步比較慢,可以獲得國家的一些支持,但是各方面的發展還是需要依靠學院自身,所以其發展上更加的困難。而且還需要考慮成本與收益,那么在支出上也是有限的,一切的開銷基本都是有學生的自己承擔,這也是民辦高校學費昂貴的原因之一。
在對民辦高校質量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的民辦高校在剛開始成立的時候,比較好,但是隨著發展,卻逐漸的呈現下滑趨勢,招生的數量在減少。再加上一些意外事件的發生,讓我國的民辦高校一度進入發展苦難的狀態。雖然其中一些民辦高校也得到了穩定的發展,但是或多少都面臨這一定的困境。(1)在調查中發現,一些民辦高校經常爆出惡性新聞,從而能影響高校的聲譽。比如某民辦職業院校,學生被教師帶出去“吃飯”,最后墜樓身亡。又比如某校學生失蹤身亡等時間,讓民辦高校出更為議論熱點。(2)此外,民辦高校在剛開始成立的時候風生水起,但是幾年之后,就步入蕭條,學生人數減少,周邊也落寞。在調查中訪問了一些學生和周邊的居民,學生進入學校,發現和宣傳的根本不一樣,雖然校園環境還是可以,但是教學上、管理上、師資力量上,根本不符合一個高校的要求,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很多學生出現退學等情況。周邊的商家表示,剛開始學生多,也給一些商家帶來發展機遇,餐飲、健身、娛樂等都開起來了,但是隨著學生的減少,一些商店也開不下去了,就直接關門了。(3)高校本身學費高,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再加上在引進師資力量的時候,其薪資待遇上無法滿足需求,只有退而其次的招收一些教學能力比較第一點的教師,教師也因為待遇問題,無法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而且在加上從科研上、教學前景上的限制,導致學校發展苦難,無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面對當前民辦高校發展的困境,民辦高校要想健康可持續化的發展,就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一定的措施,構建質量保障體系。本文所提出的質量保障體系,主要是學校在保證教育質量和發展所必須要具備的體檢,比如師資力量、辦學條件、教學管理等方面提供保障。也就是為民辦高校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個保證,能夠從容的面對當前的發展困境,能夠培養出社會需求的優秀技能人才。構建質量保障體系,是當前民辦高校發展的必然要求。從民辦高校的內部和外部出發,構建民辦高校質量保障體系。
從民辦高校的內部出發,主要還是校園自身的內部的發展上來分析,分析內部所影響教育質量的因素,比如學校的管理、教學體系、師資力量等方面。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首先是民辦高校自我定位,民辦高校相比較公辦高校,更加重視的是技能培養,在發展過程中,就需要明確學院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人,以此來規劃出發展前景。同時還需要根據社會的需求和自身的條件進行定位,比如在生源、資金等方面的分析,如何發展自身的優勢,再結合優勢和區域性需求進行準確定位,發展自身的辦學特色。
然后是建立管理體系,也就是讓學校的管理更加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合理化。一是要重視學校組織結構,對學校管理層次的管理劃分,如何確定各群體的管理地位和管理職能。這就需要從學校董事會開始,一直到班級管理,進行明確的職能劃分。二是從制度保證,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合理的制度,輔助管理,保證學校工作的有序開展。三是注重引進新的管理理念,重視人本理念,在教師管理上,要重視教師的需求以及發展,在學生的管理上,要重視學生的發展和需求。同時做好跟蹤調查,為教學改革和創新提供依據。
其次師資力量,學校的師資情況,直接決定了學校的未來發展,也關系著學生的聲譽。除了在教師管理上入手,還需要從教師的招聘和培訓上入手,要積極的引進優秀的教師人才,不能因為減少薪資就忽視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此外,還需要提供給教師科研和成長的平臺,讓其在學校能夠得到自身價值的發展和成長,不斷提高教學能力。
民辦高校的外部環境,更多的是從社會力量、政府支持等方面討論,借助外部力量來構建一個質量保障體系。
首先是政府,教育本身屬于公共事業,民辦高校在發展中,要充分的利用政府的相關政策和財政支持,能夠利用政府的力量,為高校的建設帶來更多的渠道,除了國家本身對民辦高校的財政支持,政府還可以深化教育投入體制的改革,采用多元化籌集資金的方式加大對民辦高校的資金投入。
然后是社會保障,一是重視民辦高校的宣傳,比如集合社會力量,對大區域內的民辦高校進行一個聲譽排行,這不僅是我國對民辦高校監控的手段,也可以讓民辦高校自身越來越重視社會形象,以及自身的能力。但是政府還需要加強管理和引導,保證評價的合理性。
其次是利用社會力量為教學質量提供保障,這里主要體現于校企合作這一塊,學校應該針對專業特點,加強對社會的聯系,加強與社會企業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學校為企業提供人才,企業為學校提供教學資源。校企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校實習就業問題,還能提供學生實訓平臺,有利于學校的專業教學的開展。同時利用企業的專業人才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可以提高學校的師資力量。
最后教師權益的保障體系,要依據法律法規,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努力的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可以解決教師的一些生活問題,比如職稱評定,要能夠給予參與到專業職稱評定中,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此外,在還能夠幫助解釋解決一些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問題。
文章對于民辦高校質量保障系統構建的分析,首先對當前民辦高校發展進行一個一個調查,發現當前民辦高校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困境,為了健康可持續化發展,迫切的需要建設保障體系,因此文章從學校自身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來分析和如何構建民辦高校質量保障體系。同時也需要高效自身加強保障體系的研究建設,確保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