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馨月
【摘要】本文論述將民族民間音樂滲透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策略,提出將民族民間音樂滲透戶外活動、區域游戲活動和音樂活動中,促進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實現身心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民族 民間音樂 幼兒園 一日活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A-0159-02
我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多彩,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中民族民間音樂屬于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應當從“娃娃抓起”,不僅能夠陶冶幼兒的節操,提升其音樂素養,還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民族精神及民族認同感,樹立幼兒的審美觀。因此,幼兒園應當加強民族民間音樂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滲透,充分發揮民族民間音樂對提升幼兒素養的積極作用。
一、民族民間音樂在戶外活動的滲透
戶外游戲對于幼兒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不僅能夠培養、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激發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園應當保障幼兒的戶外游戲時間,每天安排充足、豐富的幼兒戶外游戲,通過有效滲透民族民間音樂,促進幼兒個人良好性格品質的養成,培養及提升其正面積極的情感。
民族民間音樂游戲在空間、時間等方面不存在限制因素,教師只需運用簡單的游戲材料便能夠進行富有趣味性的游戲,而游戲規則同樣可以按照幼兒的實際情況以及其他因素進行靈活地調整,這樣有助于幼兒全身心投入到游戲當中,快樂地進行游戲。民族民間音樂的形式及內容豐富多彩,有廣西的竹竿舞、螞拐游戲、斗雞游戲,江蘇的船工號子,河北的民歌,陜北的信天游等,幼兒教師應當將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帶到教學當中,利用民間音樂游戲培養幼兒的協同合作能力,使幼兒學會與他人交流及溝通,養成正確待人接物的態度,確保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在一次“拔河”游戲當中,教師將幼兒分為兩個小組進行比賽,幼兒在參與拔河比賽的過程中共同努力、克服困難,通常贏得游戲的幼兒振臂歡呼,而輸掉比賽的幼兒非常的沮喪,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要正確引導,讓全體幼兒學會用平常心對待比賽,進而培養幼兒堅韌不拔的品質,使幼兒遇到困難時學會克服困難,迎難而上。
教師通過游戲使幼兒懂得照顧他人的情緒,懂得尊重他人,在團體游戲當中培養幼兒的群體歸屬感。幼兒在贏得游戲時,感受到滿足感以及成功后的喜悅,增強個人的成就感、提升自信心。幼兒在游戲失敗時會產生挫敗感,但他們越挫越勇,在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之后,再次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這樣不僅掌握了自我控制能力,同時培養了幼兒的抗挫能力,為幼兒良好性格品質的養成奠定基礎。當幼兒全身心投入游戲當中,一些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不善表達的幼兒變得活躍起來,充分展現出利用民族民間音樂游戲培養幼兒良好性格,具備情緒調節的積極作用。
二、民族民間音樂在區域游戲中的滲透
顧名思義,區域游戲就是分區域進行游戲活動,這也是幼兒非常喜愛的游戲之一。幼兒教師可以將民間音樂游戲滲透到各個區域當中,如在美工區引導幼兒進行自主創作,利用繪畫、手工等不同形式進行卡通人物服裝和道具的設計等,在幼兒自主創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給幼兒提供民族民間音樂特色各種道具進行參考。在表演區中,幼兒將自己設計制作的頭飾及服裝佩戴齊全,表演教師提供富有民間音樂特色的歌曲,將幼兒表演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表演當中。在閱讀區中,邀請幼兒家長與幼兒共同完成家鄉歌曲手抄報的設計及制作,幼兒在給同伴作介紹時,增強對家鄉的認同感以及自豪感。在益智區中,教師制作不同民族民間音樂的演奏樂器以及表演服飾等道具,讓幼兒針對道具進行一一配對,使幼兒認識到民族民間音樂不同的特征及其存在的差異性。
在民族民間音樂游戲當中,幼兒教師應結合幼兒實際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富有趣味性的游戲。如利用民間音樂詞曲引導幼兒進行游戲活動,幼兒從中學會利用各種動作展現實際生活的事物。小班幼兒更喜歡模仿,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應當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例如兒歌《老鼠嫁女》是利用民間故事改編而成,兒歌中運用各種傳統樂器演奏,不僅有助于幼兒了解民風民俗,還能使游戲富有趣味性。幼兒在觀看兒歌視頻時學習歌曲唱法,模仿視頻動作,不僅提升了音樂素養,還培養了肢體協調性。在民族民間音樂游戲中,幼兒全身心投入游戲當中,利用游戲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有所感悟,促進身心全面健康地發展。
三、民族民間音樂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
民族民間音樂內容豐富多樣,教師在選擇音樂時應當充分考慮到教學實際以及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民間民族音樂,重視幼兒審美能力教學,提升教學活動的實效性、針對性。利用音樂鑒賞、音樂游戲等各種游戲形式,針對民族民間音樂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例如在音樂鑒賞活動當中,組織幼兒欣賞藍衣壯音樂家莫茉老師創作的優秀兒童歌曲《落雨大》《藍衣俏》及螞拐舞鼓點等本土音樂,教師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引導幼兒根據民族歌曲編排舞蹈,或是跟著音樂的旋律舞動起來,這種即興游戲活動,不僅能夠加深幼兒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印象,還能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在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中,教師為幼兒穿上帶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服飾,創設符合教學活動的教學情境,使幼兒盡情投入,在感受民族歌曲之美的過程中盡情地舞動。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幼兒自主創作、積極投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提升音樂教學的教學效率,將民族民間音樂充分融入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當中,重視教學內容的選擇,利用民間音樂游戲的趣味性,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質量。例如利用“螞拐舞”“繡球舞”“竹竿舞”“編花籃”“跳皮筋”等各種民間音樂游戲,開展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活動,指導幼兒設計制作游戲道具等。教師根據音樂創編音樂劇,讓幼兒大量接觸音樂作品,激發音樂興趣、開啟音樂視聽,豐富音樂經驗,以音樂激情、以音樂染情、以音樂移情,更好地挖掘幼兒的音樂潛能。民族民間音樂在音樂活動中的滲透,不僅有利于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他們身心和諧地發展,還能陶冶幼兒的情操,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同時,把民間本土音樂引進校園,傳承和發展民族民間文化,也是我園創建特色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基于教學實際,適當開展地方戲曲教學活動,使幼兒體驗到不同戲曲的唱腔及特色。在此過程中,教師加入風土人情的教學內容,讓幼兒了解各個少數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及民族風情,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幼兒體會到文化的多樣性,學會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學會與他人和平共處,幼兒在教學活動中萌發民族自豪感以及認同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貢獻。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促進幼兒思維的進一步擴展,開拓幼兒的眼界,為幼兒日后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幼兒教學是國家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民族民間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認識到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利用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高效的教學活動,促進幼兒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美娟.“潤物還須細無聲”——淺談戲曲在中學民族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7(17)
[2]孫梅娟.彝族音樂在幼兒園中的傳承研究——以楚雄州幼兒園為例[J].民族音樂,2018(3)
[3]王玉榮.淺談如何在幼兒園有效開展音樂教育活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7(27)
[4]徐冬梅.淺談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區域游戲活動[J].新校園(上旬),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