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穎 李振斌 吳彤林
摘 要 枇杷常見的病蟲害有灰斑病、炭疽病、梨小食心蟲、枇杷黃毛蟲、舟形毛蟲等,不同的病蟲害具有不同的發生規律。基于此,對枇杷常見病蟲害發生規律進行深入探索,并有針對性地應用防治技術對于枇杷的正常生長以及來年果實的豐收有著重要的作用。枇杷病蟲害防治中要做到合理選擇枇杷種植區域、科學使用農藥避免病害暴發、重視栽培與日常管理。
關鍵詞 枇杷種植;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6.6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7.005
枇杷終年常綠,在秋冬季節開花、當年結果、來年采摘。枇杷在每年9月開始開花,花期長達2~3個月。充分保護枇杷的花果安全過冬就能夠保證來年枇杷豐收。然而每年在五六月到來年果實采摘期之間,枇杷十分容易由于各類病蟲害導致產量減少、品質下降。因此,針對枇杷病蟲害發生規律進行研究,并且有針對性地選擇防治技術對于枇杷生長結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枇杷病蟲害發生規律
1.1 病害
1.1.1 灰斑病
枇杷灰斑病為害果實與葉片,導致枇杷生長緩慢,影響新枝梢抽發,嚴重時會導致樹枝干枯死亡。葉片病害初期出現黃色小點,后病斑持續擴大,出現淡褐色圓形斑點,最后變為灰白色或灰黃色。斑點邊緣清晰,為狹窄黑褐色環帶狀,中間位置為灰白色,后期病斑持續擴大,最多時可占據葉片1/3,最終葉片干枯脫落。果實受害則表現為出現紫褐色圓形斑點,后期斑點凹陷,使得果實呈現水漬型腐爛。枇杷灰斑病病菌一般以分生孢子與菌絲體的形式存在病葉與病果上過冬。來年三四月,過冬后的分生孢子、菌絲體會形成新的分生孢子,通過氣流、雨水傳播,導致枇杷出現初期感染,并在一段潛伏時間后出現在成熟新葉中。在條件適宜時期,分生孢子將不斷出現。觀察結果表明,在5月下旬,枇杷果實成熟后病菌開始侵害成熟果實,不論是葉片還是果實,其日光灼傷或氣流擦傷區域都十分容易感染灰斑病菌。秋季后至冬季,嚴重感染病菌的枇杷葉片會大量掉落,輕微感染病菌的葉片會停留在樹上,成為來年初次感染的源頭。通過人工接種試驗發現,枇杷新葉感染灰斑病的概率遠遠大于老葉,這是由于老葉表面有較厚蠟質層,氣孔開張口小,病菌侵害難度較大。這一現象也說明灰斑病菌多數是從新葉氣孔或果實表層侵入[1]。
1.1.2 炭疽病
感染炭疽病的枇杷果實在發病初期會出現淡褐色水浸狀的圓形斑點,后變為深褐色圓形斑點。病害區域下陷,形成同心輪紋形狀的黑色斑點。如雨水豐沛或氣候濕潤,分生孢子中的紅色黏稠物會溢出。發病后期病斑蔓延迅速、果實腐爛,最后導致果實干縮為僵果掛樹或墜落。枇杷炭疽病是通過菌絲體在病果或病枝上殘留過冬,來年春季氣溫升高、雨水增多時會出現新的分生孢子。新分生孢子利用氣流、雨水、昆蟲等進行傳染侵害。枇杷種植區域排水不暢、氮肥過多、雨水豐沛、幼苗果實多病則更易發病。枇杷晚熟品種進入梅雨季節發病嚴重,嫁接苗的接芽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萌芽時病發嚴重;果實則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果實生長時期到成熟時期發病嚴重[2]。
1.2 蟲害
枇杷常見蟲害有梨小食心蟲、枇杷黃毛蟲、舟形毛蟲等。梨小食心蟲幼蟲為乳白色,后為淡紅色,成熟蟲頭部為黑褐色;主要為害枇杷果實與樹枝的韌皮組織;初期被害果實大多中途死亡,后期被害果實內蟲糞較多,無法食用;樹枝上幼蟲蛀入表層,蠶食外層,苗木嫁接處往往也被啃食;一般4月上旬開始為害,直到10月中上旬。枇杷黃毛蟲大多為害樹葉,幼蟲亦為害果實,影響果實正常外觀,失去食用價值;幼蟲白天潛伏于老葉背面或樹干,早晚則位于嫩葉為害啃食,嚴重時嫩葉全部被啃毀,嚴重影響樹木長勢。舟形毛蟲幼蟲為紫紅色,絲線發達,主要為害葉片,受害葉片為紗網狀;食量大,會啃食整片樹葉;當幼蟲受驚時會出現吐絲下垂假死[3]。
2 枇杷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2.1 合理選擇枇杷種植區域
枇杷種植區域的選擇與枇杷抗逆性有著密切關系。低山丘陵緩坡與斜坡區域光照充足、空氣流暢、水土不易流失,十分有助于枇杷抗逆防病。而山間盆地陽光不足、氣候濕潤、雨水集聚,容易導致傳染性病害大面積蔓延。在石漠化山地選好種植區域后可用小型機械開挖定植坑、填埋基質、施足底肥,應避免風口位置以防止凍害。
2.2 科學使用農藥
合理使用化學藥物進行病蟲害防治,農藥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針對不同病蟲害應選擇不同的農藥防治手法。1)要了解枇杷在生長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病蟲害種類,明確枇杷病蟲害的防治對象。2)掌握不同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在關鍵時期有針對性地用藥。如灰斑病為害枇杷葉片與果實,多在每年5—6月盛發,所以灰斑病的防治需要在枇杷生長時期,尤其是3次嫩梢抽生到生長期,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可以采用的藥劑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800~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的800~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的500~800倍液、1∶1波爾多液的160~200倍液、77%可殺得的600~800倍液。上一年發病嚴重的區域可以在春夏秋梢抽生初期用藥2次,周期為10~15 d。用藥噴灑要均勻,噴頭從樹冠下往上噴灑,以保證噴藥質量,緩解秋冬季落葉,有助于來年果實生產[4]。
2.3 重視栽培與日常管理
1)要注重枇杷土肥水管理,保持樹木健壯的生長態勢。枇杷樹勢與其抗性的關系十分緊密。當枇杷樹勢衰弱時,各類病菌容易趁虛而入。加強枇杷種植的日常土肥水管理,有助于增強樹勢,提升植株的病害抵抗能力。具體要根據樹齡、樹勢、結果情況等適時適量進行施肥。注重肥料營養元素的平衡,特別要注重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果園的排水工作,避免果園濕氣過重。干旱時期要及時灌水,做好地面覆蓋工作,以滿足樹體對水分的要求。2)做好樹形修整與養護工作。枇杷果園通風透光不暢、濕度過高,十分容易導致斑點病、污葉病的出現。通過適當的整形修剪,能夠有效降低樹冠高度,有助于樹冠透光,防止各類病菌滋生。
3 結語
枇杷在種植過程中十分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各類病蟲害嚴重時會導致枇杷產量下降、品質降低,從而影響枇杷的銷售,降低枇杷種植戶的經濟效益。要綜合治理枇杷種植中的各類病蟲害就需要深入分析不同類型病蟲害的發生規律、有針對性地選擇化學防治手段來清除病菌、合理選擇枇杷種植區域、做好日常水土肥管理工作,以維持枇杷的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1] 王華忠,楊佩貞,何璟.淳安縣枇杷凍害、風害、日灼預防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中國南方果樹,2013,42(1):104-105.
[2] 張紫微,朱世江.苯并噻重氮對采后枇杷果實病害及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學,2009,30(6):264-267.
[3] 劉彬.枇杷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9(9):118,122.
[4] 陸金鵬,陳麗莉,龍玉寧.荔波縣枇杷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及無公害防治技術[J].植物醫生,2013(5):11-13.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