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作領
今年55歲的葉河源果業(yè)公司一分廠廠長辛冠群氣質(zhì)儒雅穩(wěn)重、眼神篤定溫和,不茍言笑的外表下深藏著一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好善樂施,樂于助人,視同事為家人,視民族同志為手足”是大家對他的一致評價,在辛冠群眼里群眾利益無小事,在他人困難的時候盡己所能地去幫助別人渡過難關是他最開心和快樂的事情。
員工魯杰說:“辛廠長對工作確實是嚴格,工作必須按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可是工作以外,他就是我們的知心人和老大哥,和自家人一樣,不擺架子,平易近人還熱心地幫助我們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王天秀和丈夫郭長元這對八零后小夫妻是2010年從甘肅來到四十六團的勞務工,當時夫妻倆都在辛冠群任廠長的四十六團綜合加工廠工作,辛冠群就是他們來到異地他鄉(xiāng)的第一個領導。
“當時來的時候正好趕上團場房屋拆遷,也沒有合適的勞工周轉房。因為全家都來了嘛,老人、孩子、工作、日常生活等等,肯定要有個自己的住房才方便踏實。當時,正在我們?nèi)野l(fā)愁怎么籌上錢解決住房問題時,辛廠長竟然主動找到我們,借給我們兩萬元。”說到這里,王天秀依然很感動,他說:“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他主動幫我們,那么熱心,那么信任我們,真的叫我們?nèi)液芨袆印!?/p>
和王天秀夫妻一起從甘肅來務工的還有蘭剛和翟金文、劉小花夫婦。2011年三師整合了四十四團、四十六團和四十八團紅棗加工廠,成立了葉河源果業(yè)公司,他們四人依然選擇在葉河源果業(yè)公司工作。
每當別人問:“作為普通員工,你們有什么自信和把握要毫不猶豫地選擇葉河源呢?”蘭剛說:“我們辛廠長,當年是我們四十六團綜合加工廠的廠長,那時候他就一直幫助和關心我們的工作生活。那時候我們是臨時工,工作是計件給工資,家里又沒有承包土地,廠子里活少的情況下,計件工資遠遠不夠維持整個家庭正常生活。辛廠長經(jīng)常在加工廠工作量少的時候不叫我們臨時工上班(讓業(yè)務干部、固定收入的職工上班),支持我們到外邊打工。很多時候有工作的地方他還會主動聯(lián)系我們,叫我們?nèi)ジ伞!?/p>
劉小花說:“辛廠長人好,所以在紅棗廠從綜合加工廠分流出去的時候我們就跟著他走,他到葉河源我們就毫不猶豫地跟著來。跟著他,干活有勁,心里舒坦,咱們誰也沒刻意去想紅棗和棉花哪個產(chǎn)業(yè)前景更好。”
“跟著他,干活有勁,心里舒坦”,這是一句多么質(zhì)樸的語言,多么珍貴的信任和支持,您的慷慨解囊就是我最晦暗歲月里的一抹暖陽。
辛冠群對待職工始終像對待自家的家人,無論是維吾爾族職工還是漢族職工。3月上中旬,正是葉河源果業(yè)公司生產(chǎn)加工旺季。為確保新的一年生產(chǎn)銷售“開門紅”,公司干部員工就像繃緊的發(fā)條一樣奮戰(zhàn)在生產(chǎn)一線。隆隆的機械,貫注的神情,麻利的動作……流水線作業(yè)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臨近月底,公司生產(chǎn)暫告段落,大部分員工已回家調(diào)休。車間像往常一樣進入了機械檢修和排障維護階段。
“我是臨時工,我有事情要反映……”3月20日,一位維吾爾族同志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巴郎子突然出現(xiàn)在車間,迎面遞上一封感謝信。正在車間督查現(xiàn)場規(guī)范化管理的辛冠群接到感謝信時備感驚訝。
感謝信是一張平常的信箋紙:“我是公司臨時工阿不都克熱木·司馬義,家住四十四團六連。前不久的生產(chǎn)加工期間,下班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放在大門外的摩托車不見了。辛廠長知道后,立即詢問并和我一起尋找。在沒找到的情況下,他打電話聯(lián)系監(jiān)控室負責人,想通過調(diào)取監(jiān)控錄像,幫助我找回摩托車。當時監(jiān)控室負責人已經(jīng)下班,一時半會兒回不來。辛廠長見我焦急萬分,就叫了開鎖公司過來解鎖,自己還付了開鎖費用……幾經(jīng)周折,最終把摩托車找了回來。辛廠長把職工群眾的事情當回事,把民族同志的冷暖放心上,我真的很感激、感動。謝謝!”
阿不都克熱木說:“我是維吾爾族,還是臨時工。看到辛廠長為我的事情那么著急,自己出錢出力為我解決困難,真的很感動。公司有這樣的好領導,一定可以把生產(chǎn)搞好,把民族團結搞好,我們民族同志會更好地勞動,回報公司。”
看著信箋紙上并不工整的字跡和阿不都克熱木激動的神情,辛冠群的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動。他完全沒想到一件小事員工竟為他專程送來了感謝信。
愛心無小事,感恩無極限,這封信不僅飽含了阿不都克熱木一家對辛冠群廠長的感激,更是維吾爾族同胞對公司的信任,各族干部職工團結一致的體現(xiàn)。
一名少數(shù)民族女職工因剛到挑選流水線揀選紅棗,出現(xiàn)暈機反應,辛冠群發(fā)現(xiàn)后第一時間叫人把她攙扶出去,主動幫她買藥;因為生產(chǎn)繁忙,一名職工錯過了公司食堂的就餐時間,辛冠群主動給他錢叫他買飯吃……
濃濃民族情就像三月暖陽,照耀著團結之花,它灼灼其華,繽紛絢爛,在葉河源的晴空里綻放它最美的光芒!
2017年,35歲的庫爾班汗·阿吾提是葉河源果業(yè)公司紅棗挑選車間的臨時工,從2014年至今,她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在加工季的每個月都可以在自家門口輕松掙到3000余元。丈夫阿吾提·克力木是一名貨車司機,勤勞能干的小兩口兒把日子經(jīng)營得紅紅火火。
2016年3月,庫爾班汗突然身體不適,到醫(yī)院檢查,經(jīng)查患白血病,高額的治療費使這個原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負債累累。在經(jīng)濟和病魔的壓力和折磨下,開朗的庫爾班汗強忍痛苦,毅然選擇放棄治療并懷揣自己患病的秘密堅守崗位。
辛冠群得知情況后,立即勸解庫爾班汗停下工作,把握哪怕一絲的生命希望,接受治療。隨后他積極和公司黨委、工會溝通,主動發(fā)出捐款倡議,公司各族干部職工積極響應,為身處困境的庫爾班汗·阿吾提給予生命助力,累計捐款10711元,讓阿吾提一家真切感受到來自各民族同胞的大愛溫暖,同時也使“民族團結”之花根植公司各族干部職工心中,堅定了公司干部職工維護民族團結的信念,營造了更好的民族團結氛圍。
對于辛冠群來說,搞好紅棗生產(chǎn)是最大的事情,車間、廠區(qū)就是他每日的工作場所。雖然家在四十六團,可他也是偶爾回去。每回一次家他總是被一大群團場職工群眾圍著。只要大家知道他回家了,大家總是不約而同叫他到家里坐坐,喝喝茶,嘮嘮家常,就像久別的親人再次重逢。
作為一名黨員,辛冠群時刻牢記黨員身份,在平凡的崗位中做著他認為普通的事情。他說他工作的這幾十年,最欣慰的事情就是不管他在什么崗位,不管他是不是官兒,他都有一群一路同行聊得來的好兄弟姐妹。
正因為他助人為樂,敬業(yè)愛崗,屢獲各類榮譽。“再多的獎狀和證書只是見證我自身成長的符號,未來的路還更長,我離優(yōu)秀黨員干部的距離還有很遠。”對于榮譽他總是輕描淡寫。
當優(yōu)秀成為習慣,當助人為樂成為習慣,當恪守本職、踏實為公成為習慣,平凡的人,普通的路就會走出不平凡的光芒,感染自己,影響身邊的人。辛冠群就像一顆星,在廣闊的湛藍夜空,始終不忘釋放他特有的光芒,照亮自己,也點燃他人對未來的美好向往;辛冠群就如紅柳,在茫茫戈壁大漠,盡情釋放自己一簇簇火紅,帶領他的生產(chǎn)隊伍,把敬業(yè)奉獻的根須伸展再傳遞,合力緊握的根須是企業(yè)的團結、民族的奮進和集體的真善美,他要把最美的善良留給他熱愛的事業(yè)和一群與他并肩作戰(zhàn)共同成長的父老鄉(xiāng)親、同事朋友,共同編織美好的發(fā)展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