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楊芳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福建 泉州 362011)
國家高度重視高校教育質量的提高,教育部印發《職業院校管理水平行動計劃(2015—2018)》、《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教職成廳〔2015〕2號)系列文件,要求各職業院校將學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作為新一輪教育改革的重點,明確了質量管理特色、文化建設等重大建設任務,以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如何有效保障質量,以質量引領發展,促進高校內涵建設,成為當下聚焦的問題和焦點。
教育的高質量需要高質量的教育、高水平的辦學,包括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科學的教育思想、優秀的教師團隊、和諧的學校文化、充足的教學設備等。其中,先進的辦學理念是優質高職院校的重要內涵指標之一。“明確而獨特的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成為優質學校的首要條件”。[1]
針對當前高職高專辦學理念在辦學過程中出現簡單模仿、套用,存在形式主義,缺乏個性、特色缺失,理念模糊、目標錯位等問題,如何正確認識辦學理念,如何在辦學過程的實踐中予以改進和修正,應該上升到一個全局高度來予以關注研究。
綜上,本文試圖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出發,以某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例,研究PDCA循環在高職高專辦學理念改進中的應用。試圖通過引入PDCA理論,遵循計劃、實施、評估、總結提升四個階段進行實踐,闡述C+SMART原則,探索高職高專辦學理念改進的模式,以尋求能夠使辦學理念在實踐過程中得以修正、改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促進高校辦學理念的深化,實現辦學理念與辦學實踐的良性循環,從而引領高校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
PDCA循環又稱戴明環,即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ion(反饋、處理),按照這樣的順序循環往復進行下去,是開展質量改進的一項活動,是科學質量管理的一個程序、一種有效工具。
PDCA計劃循環法由以下4個階段、8個步驟構成:

PDCA質量管理特點是:1.大環帶小環,類似行星輪系,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2.階梯式上升,持續改進,按照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ion(反饋、處理)的順序進行過程循環,強調用事實和數據說話。

高職高專辦學理念應用PDCA模式,其理論方法對高職高專辦學理念改進能否有積極意義,應用是否有必要,也是本文需要闡明的問題。
理論支撐。辦學理念對學校辦學起著至關重要的引領與導向作用,“辦學實踐沒有止境,辦學理念的完善也沒有止境。只有堅持與時俱進,辦學理念才能引領辦學實踐,才能真正成為學校的靈魂。”[2]因此,辦學理念需要在實踐中通過檢驗來不斷豐富內涵,并予以修正改進。這與PDCA理論的螺旋上升特點相契合,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提升高職高專辦學理念改進工作的高效性。
應用實效性。PDCA循環理論在我國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以后才逐漸發展起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將企業質量管理思想應用于教育領域,改善高校管理的研究逐漸增多,主要涉及高校引入目標管理、質量管理、流程再造等企業管理思想方法的研究。對于應用PDCA循環理論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主要涉及高校管理中的教學質量、績效管理、學風建設、圖書館管理、貧困生資助等工作,單獨探討PDCA循環在辦學理念應用的情況沒有。章圍國在《PDCA循環模式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研究》中闡述PDCA循環理論內涵及相關理論基礎,結合案例對PDCA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分析進行深度探討。[3]王彬在《運用PDCA循環模式強化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監控研究》中,解讀質量管理PDCA循環的基本內涵與主要特點,分析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運用PDCA循環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4]龔裕、張國兵《基于PDCA理論的中國大學績效管理體系研究》探索如何搭建合理的大學績效管理構架。[5]PDCA作為企業管理方法,應用到教育領域中,取得較好的成效。高職高專辦學理念是一項涉及各個環節的綜合頂層設計,而PDCA由許多大大小小循環組成,使得高職高專辦學理念工作能夠根據自身特點抓住PDCA循環的關鍵模式,確保全面、全過程,才能發揮出PDCA作用,保證質量。
堅持質量第一的價值取向,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已成為我國貫之以持的質量發展理念。質量作為新時代的顯著特征,要求高職高專教育引入質量意識,適時而變。這是高校改革發展和“雙一流”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具體要求。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由外延式向內涵式質量提升的轉變,追求高質量辦學已成為高職院校建設的奮斗目標。高職院校為了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并領先,必須要摒棄阻礙學校發展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學習和借鑒國外高校,引進并應用先進的理論思想和方法。應用PDCA于高職高專辦學理念的改進,以先進的辦學理念來實現高職高專核心競爭力和品牌的構建。
某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全日制公辦的醫藥衛生類高職院校。創建于1934年,幾經更名于1986年改為衛生學校;200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升格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80余年的辦學歷程中,確立了“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科研優校”的辦學理念,為社會培養、輸送了4萬多名大、中專實用型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才。
學校誕生于民族危難之際、成長于改革開放年代、發展于新世紀初年,隨伴著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崛起而奮力跨越。科學先進的辦學理念是引領學校改革與發展的靈魂。基于學校發展需要,確立“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科研優校”的辦學理念,這是學校由原衛生學校升格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后所堅持的重要辦學宗旨,更注重學校的戰略設計,偏重于具體操作的層面來指導全校師生,幫助學校完成了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建設的重要使命,促進學校整體辦學實力和內涵的提升,在職業教育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目前,學校整體發展狀況較好,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其一,學校建設基礎較好,發展策略待明確。全校上下對于學校未來發展方向及醫學教育“精英化”走向具有較強的共識,但目前尚未形成明確而清晰的升本建設方案及實現路徑,具體方式方法尚未明晰。其二,外部客觀資源不足,區位優勢待開發。學校發展受制于外部資源支持,在爭取資源來擴大學校辦學方面,主動性和靈活性不夠,尚未形成統一的思路。其三,學校管理體系完整,現代治理待引入。學校管理模式受歷史因素影響,較為陳舊,相關配套制度不夠靈活,信息化管理水平亟需提升。其四,學校整體文化氛圍積極向上,但在創新性、競爭性上需要進一步提升。教師對學校制度建設和戰略制度的了解程度不高,參與度也不高,尚未形成統一的思想認識,需要從學校發展的宏觀角度重塑學校的制度文化、物資文化和精神文化,營造以創新和競爭為基調的上下一心、凝心聚力的校園文化氛圍。
現階段,隨著國家健康戰略的布局和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相繼出臺,醫學教育已經提升到黨和國家衛生與健康事業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為學校科學定位、加快轉型發展提供了契機,也為學校的發展帶來巨大壓力。面對健康中國對醫學教育和醫學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以及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迫使學校積極適應醫學戰略的整體轉型,醫學本科以及精英化教育必然成為趨勢,已經不能用教育的層次來束縛學校的辦學理念。而學校自身在完成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鞏固骨干校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堅持以示范引領發展,加入省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創新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如果學校不能抓住當下的關鍵節點進行突圍,將可能面臨與兄弟院校拉開差距的局面,同時也不利于學校長遠的發展。在學校自身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變化的基礎上,學校原有辦學理念的內涵已經相較于傳統發生了客觀變化,仍需要進一步凝練和提升。如何通過辦學理念的提升來引領學校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基于PDCA循環,學校辦學理念改進可視為完整的閉合環,包括辦學理念改進的計劃制定、辦學理念改進的實施、辦學理念改進的評估,辦學理念改進的總結提升四個階段。
3.2.1 計劃制定——P階段
P作為PDCA循環的難點,最主要是遵循C+SMART原則。C原則即“以目標為導向”,SMART原則即S=Specific明確性、M=Measurable衡量性、A=Attainable可實現性、R=Relevant相關性、T=Time-bound時限性。
要合理制定辦學理念改進的計劃,從學校戰略發展的角度全局把握學校的辦學理念,通過調研,獲取導致出現問題的原因。首先,客觀地收集相關數據,如學校辦學及發展的宏觀信息、學校組織與管理的信息、專業信息和學生信息等。其次,結合學校辦學實際,根據需要針對行政管理人員、教學管理人員、實驗員、在校生、畢業生等不同人群制定相應的調查問卷。開展學校領導、主要職能部門負責人、二級學院負責人、一線及骨干教師、輔導員及學生代表的個別訪談和座談,對學校辦學理念進行調研分析。制定合理的符合學校客觀實際和發展特點的辦學理念改進方案,明確需要改進的目標和可改進的程度,盡可能做到可量化可達到的,也為下一階段的執行做好準備。
3.2.2 實施——D階段
根據制定的改進計劃來執行。一是系統總結、研究學校的歷史和獨特文化傳承。二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進行質性和量化分析,開展學校辦學理念適切性診斷。一方面是綜合醫學類高職教育的國內外發展趨勢、國家政策進行SWOT分析,另一方面是選取同型院校、采集數據信息進行標桿分析。通過統計,明確表述辦學理念的醫學類高等專科學校及醫學類本科院校共62所,對其進行總結歸納,考慮辦學理念修正的過程,關注遠與近、虛與實、新與舊的關系,考慮到現有“一訓三風”,進行系統改革,綜合融通。三是請有關教育管理研究的專家到校指導,研究、借鑒其他高校的核心理念,開展學校辦學理念科學性論證。綜合考慮學校類型定位、辦學層次定位、服務面向定位、學科門類定位、辦學特色定位等各方面要素,進行改進,在語體表達上采取4*4的格式,綜合提出“志誠業精、尚德崇醫、技以載道、濟世惠民”的辦學理念。
3.2.3 評估——C階段
該階段是對辦學理念修正、進行檢查評估的過程。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辦學理念”的討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廣泛研討、論證。在討論活動開展過程中,大多數的學院和部門給予了高度重視,并認真進行組織部署,討論取得了較好效果。廣大教職醫護員工一致認為,這既傳承醫學傳統,與“一訓三風”一脈相承,又符合學校實際,內涵豐富深刻,凸顯醫學價值文化,符合新時代醫學教育的特征,而且能隨著學校發展,被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思想意義,回答為誰辦學、辦什么樣的學、怎樣去辦學這三個重大問題。通過大討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校各個部門、各個層面的人員,基本對學校辦學理念、發展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等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得到進一步深化,促進學校事業發展思路和智慧的大匯聚。同時,也得到師生的廣泛認可,有效地凝聚了共識,并在教代會上表決通過。
3.2.4 總結提升——A階段
該階段主要運用PDCA鞏固改進成果,對所改進提煉的新的辦學理念,在實踐中予以貫徹,在辦學實踐中加以審視。積極構建學校精神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在課程與教育教學改革中貫徹落實,在學校管理活動中踐行,通過各種載體平臺使其落地生根,內化為全校上下的核心價值觀和行動自覺,外化為學校的辦學活力。如在“德”的文化建設上,學校制定《文化育人建設五年方案》,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三位一體”文化育人體系,結合校訓精神和醫學人文思想,積極融合地域文化和閩南精神,優化人文環境,初步形成具有獨特個性的制度文化層、物態文化層、行為文化層、專業文化層和精神文化層,為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實用型醫藥技術人才打下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在“醫”的專業建設上,整合口腔醫學專業、中醫學專業、預防醫學專業、針灸推拿專業建設臨床醫學類特色專業群,整合藥品生產技術、中藥學、藥品質量與安全、藥品經營與管理建設藥學類特色專業群。改建、擴建原有十大實訓中心,新建、升級泉州本草館、醫學影像技術實訓中心等“二館八中心”;新增主要實訓項目62個,通過實訓,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技”,也是培養醫者的必然之“道”,引領學校在省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上砥礪前行。
PDCA循環之所以適用于辦學理念改進,是因為它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一直無窮。某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基于PDCA模式改進辦學理念,破除原有中專班學院系的行政管理機制障礙,更新管理理念,改進辦學理念,通過實踐應用,學校特有管理質量文化初步形成。但是目前學校的管理質量文化建設仍然處于初步階段,管理文化標識沒有形成系統、文化內涵尚有不足。下一階段,學校各項管理工作者將運用PDCA科學質量管理工具,在全校上下開展PDCA活動,構建質量保障體系,實踐探索學校質量文化建設,以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縱深發展,適應不斷變化的現代職業院校建設要求。
某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辦學理念改進的機會源于學校自身建設發展和外部有關變化的需求;是全校上下期望,提出的新的改進要求。某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辦學理念作為指導學校下一步發展的重要指針,經過PDCA四個階段的循環,診斷與改進,提升了一個臺階,越來越符合學校發展和精英教育的理念,最終真正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