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桂欣
【摘 要】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擴招,高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走進學校,承擔起教學和科研重任,成為了高校教育工作的新生代力量。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未來人才的培養質量,也關系到“雙一流”建設目標的實現,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重要而緊迫,它是一個龐大而繁復的工程,需要高校和青年教師緊密結合,共同努力。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6-018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6.085
高校青年教師,通常是指在高校專門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年齡小于40周歲,一般具有中級或初級職稱的專任教師群體。他們大多初入職場,年齡、成長經歷、心理狀態等與大學生更為接近,更容易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說,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們起著最直接的導向作用。因此,關注高校青年教師群體,研究其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提升,是打造和完善高質量青年教師隊伍,使其更好地成為大學生成長進步的引路人的需要,也是高校實現“雙一流”戰略目標的需要。
1 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內涵
所謂“素養”,簡單來說,就是“素質”與“涵養”的總和,它是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一種道德修養。而“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則是指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觀點等的深刻認識和理解,以及熟悉、掌握并熟練運用這些知識和理論來指導社會實踐的能力。具體來說,高校青年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一是全面、準確地學習和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基本觀點和基本理論;二是熟練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引導和幫助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三是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2 提升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
教育事業是關系到一個國家乃至全人類建設和發展的戰略性問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高等教育事業既承擔著教書和育人的重任,又承載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這就對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青年教師,作為高等教育事業的新生力量,由于其和當代大學生有著年齡和閱歷上的相似經歷,更容易同大學生群體形成天然的更為親近的關系,也更容易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青年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才能夠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品格和言行去教育和影響學生,從而培養出合格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接班人。尤其是師范院校,這種傳承更是尤為關鍵。所以說,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能夠有利地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2.2 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師自身發展
高校青年教師大多剛剛走出學校大門,從一名學生的角色轉變為教師,完成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轉折,可以說,他們也還處于人生事業的初始階段。但高校青年教師這一特殊的職業身份要求他們不僅要追求知識、能力、技能方面的成長和進步,更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好廣大學生求學和發展路上的引路人和指導者。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國現階段,高校在考核評優過程中過分依賴業績成果,疏忽了對其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引導和監督,致使一部分青年教師也崇尚唯成果論,認為只要業績合格或者優秀就萬事大吉。這種價值觀上的偏差,對青年教師自身的發展十分不利,更有甚者,甚至會走向違紀違規、違法犯罪的深淵。簡單舉例來說,有個別老師違反原則和規定,私自為學生改成績,這就是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直接體現。因此,進一步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師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師德情懷和職業素養,也有利于青年教師自身發展,是更好地實現其人生價值和職業理想的需要。
2.3 有利于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面臨的主要受眾是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很強的可塑性和極大的發展空間的大學生群體。學校不僅要教會他們知識和技能,還要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世。青年教師群體與大學生群體在年齡上比較接近,他們成長的環境和經歷更為相似,更容易互相理解和產生共鳴,因此,他們的交流機會和交流時間自然會更多,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準則、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地就會對大學生的道德修養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因此,提升青年教師群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通過他們的道德修養、人格魅力、敬業精神影響和感染學生,是引導大學生建立健全完美人格、提高政治素質的需要。
3 提升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路徑
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要求青年教師精通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和觀點,并且能夠正確地運用這些知識和觀點來看待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生活,擁護黨的領導,堅定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是一項復雜而繁重的工程,需要高校和青年教師緊密結合,共同努力。
3.1 加強高校頂層設計,以制度保障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提升
要提高青年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建設一支既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又同時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的青年教師團隊,必須要從高校的頂層設計來開始著手,為青年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培養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
3.1.1 嚴把青年教師準入關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高等教育事業,習近平主席還多次發表重要講話,關心青年學生,也關心青年教師。整個社會都對青年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并且寄予厚望。因此,為更好地保證青年教師群體的純潔性,高校應根據學校實際,嚴格把控青年教師選聘機制,在選拔、錄用新進教師時,除考察其教學、科研等業務能力外,尤其要重視對于其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考核,這種考核不僅包括對其馬克思主義理論基本知識和觀點的考核,也應該包含對其“三觀”和師德師風的考察,以及他在實踐中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能力,優先考慮那些理論素養好、政治素質高的優秀人才,實現青年教師隊伍“高進”原則,把好入口關,從源頭上把控好青年教師隊伍,達到“精選”的目的。
3.1.2 做好傳幫帶
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新生力量。目前的情況是,高校的青年教師大多剛剛完成學業,從象牙塔直接邁入職場,他們大多具有寬廣的知識面,思想穩定、關心時事,表現出很強的努力進取、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具體社會問題也有著極高的關注度和敏銳度,但他們畢竟年齡、閱歷都較為有限,即便是專業學習馬列和思政專業的學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方面也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短板,更別說學習和從事其他各類專業的青年教師了。因此,從青年教師入職開始,建立和執行青年教師結對傳幫帶模式,讓政治素質過硬,具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的“老教師”與新進青年教師結成師徒,讓“老教師”幫助青年教師更好、更快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并且向身邊的榜樣“老教師”看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職業操守,同時激發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興趣,盡快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對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起到很好的影響和促進作用。
3.1.3 將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培訓常態化
提高高校青年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要花大力氣堅持不懈地抓。黨和國家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高校教師隊伍的理論學習工作,習近平主席還多次發表講話談到青年教師的成長和使命。由此可見,良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不僅僅是對高校思政課教師和馬列主義理論課教師的要求,對于學習和從事其他各類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青年教師也同樣重要。因此,高校應做好頂層設計,用制度來規范和保障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培訓常態化開展。高校青年教師的培訓不同于其他群體,他們自身業務素質高、學習能力強,又因為上課時間不統一,不能一味地進行集中培訓。對他們開展培訓,應專門就青年教師政治理論學習、政治實踐活動等方面進行學時、內容、標準的科學規劃與設定,充分考慮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我黨杰出的革命文化以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沉淀積蓄下來的拼搏奮進、銳意進取的文化充分結合,作為指導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習的科學指引。同時,將專題培訓與日常實踐相結合,將集中培訓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并且充分發揮e支部、學習強國等APP的重要作用,引導青年教師隨時隨地開展自主學習。
3.1.4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在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壓力十分繁重,“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無用論”并不罕見。為了及時糾正這種錯誤觀點,高校應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重要性,科學制定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在規律的考核制度,完善包括對教師成果在內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體系,在成果認定、評獎評優、職稱評聘以及各級各類骨干教師的培養過程中,應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作為重要考評標準之一,對于理論素養低下、道德失范以及動輒發表反動言論的教師實施一票否決制。
3.2 學懂弄通篤信做實,鼓勵青年教師自覺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
3.2.1 學懂弄通,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和觀點內化于心
馬克思說過:“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如前文所言,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應該包含以下要素:一是全面、準確地學習和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基本觀點和基本理論;二是熟練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引導和幫助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三是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青年教師應自覺地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培養作為一種精神追求、一種良好習慣,培養閱讀和學習馬列主義經典原著、原文的習慣,深入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和觀點內化于心,樹立并秉承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緊跟黨中央理論創新的步伐,自覺地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育研究。
3.2.2 理論聯系實際,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外化于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校青年教師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最終落腳點是學以致用,外化于行,將理論聯系實際,在生活實踐和教學實踐中檢驗學習效果。青年教師這一特殊身份決定了這種學以致用涵蓋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青年教師自身是否樹立和堅定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師德師風,是否具備了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知識和觀點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能否在指導教學實踐中注重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培養,關注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心理健康,引導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也能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為以后進入職場、獨立面對社會做好準備。
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是動態的,它有著旺盛生命力,高校青年教師應該在學習和教學實踐中,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力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平,賀成立.我國高校青年師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M].東北師范大學出社,2005.
[2]陳濤,陽黔花.淺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構成要素[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3]李峰.高校青年教師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4(24).
[4]崔敏.論高校教師的自我思想教育[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