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亞麗
小學課程之所以姓小,是因為它是學習一切課程的啟蒙階段,具有基礎性。而小學生心智發展不成熟,思維發展不穩定,這就要求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呈現多樣化,因此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要采用含有趣味性的操作實踐性作業;易于自主選擇的分層次性作業;易于學生思考的應用型作業;易于創新思考的開放性作業;易于探索和發現的探究性作業。設計作業時要把一切課程資源進行有效的融合,以生活化的綜合實踐活動為平臺,通過多元化的作業設計來培養學生樹立學習的主體意識,從而激發學生沉睡的創造意識和創新潛能,使他們自主設計,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設計富有趣味性的操作實踐性作業
興趣是學習有效性的前提條件,也是學生學習的源泉和動力。所以在設計數學作業時要以學生喜歡的作業為設計作業的宗旨,無論是作業素材的選擇和組織,還是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以及活動的設計和表現,都要力求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切身的實踐活動中去體驗,感受數學知識不是那么抽象,而是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會感覺到作業不是枯燥、乏味的事,而是一件有趣的、有意思的事情,從而促使他們全身心投入,主動去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讓學生比較在一定周長下,不同圖形面積的大小情況。我設計了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小明家的羊圈是長4米,寬2米的長方形羊圈,他家養了16只羊,每只羊占地面積大約1平方米,現在覺得羊圈小了,我們該怎么辦?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再買一些柵欄,兩個長邊各買4米,長就是8米,寬2米,面積就是16平方米。或者兩個短邊各買2米,就是長4米,寬4米,面積16平方米,而圍成圓形,不到4米就夠了。雖然上面的方案都可取,但考慮到實際生活中的成本問題,怎么樣做更經濟實惠呢?學生紛紛提議,利用院子一邊的墻,這樣就不用買柵欄了,而且第三種辦法還能節省一些柵欄。這樣通過生活實踐中的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嘗試了各種方案后,最后得出把羊圈一面靠墻,建成半圓形,經濟實惠,還能節省一些柵欄。這樣巧妙地把教教材變成了用教材,在生活情境中,去探索最佳的方案,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思考的興趣、科學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設計自主選擇的分層次性作業
學生由于種種環境因素的制約,認知水平不同程度地存在差異,所以在設計作業的時候首先要遵循的原則是面向全體學生,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作業設計要注意梯度,做到由易到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自主選擇,從而使學生獲得力所能及的提高,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學困生鞏固基礎,中間生獲得技能,優等生拔高提升。同時作業的評價標準也要相應地進行分層設計。
1.提供不同層次的作業要求,讓學生自主選擇
設計作業之前,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情,對學習積極主動,知識掌握快的學生要布置一些應用型的或者探究性的作業,減少單純的知識性作業;對一些學習缺乏熱情,接受知識能力差的學生,注重基礎型、知識型的作業,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如在教學整數的簡便運算的時候,對優等生讓其歸納題型,自主設計算式,分類解答,對學困生教師要設計各種題型,讓其根據課堂上講解的方法,去計算這些算式。這樣學生根據自身能力,選擇不同類型的作業,在自主選擇學習的基礎上實現了不同層次的知識構建。
2.提供不同層次的作業內容,讓學生自主選擇
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內容,讓學生選擇其中的幾道解答。如:簡便計算35×57+46×57,99×57+57,25×8×4×125,25×125×16這樣的算式中,沒有變形的算式,學困生通過簡單的辨析、模仿,利用基本的簡便運算的方法就能解決問題,而對于通過變形的兩個算式99×57+57,25×125×16,學生要經過辨析,明確變化,對知識進行整合后才能得出答案,這樣就使學困生吃飽,優等生吃好,都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的樂趣。
三、設計讓學生主動思考的應用型作業
1.數學應用以生活實踐活動為載體
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整合教材的內容,借助生活化的平臺,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知識密切聯系生活,讓學生主動思考,在應用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2.應用“實際生活”學習數學
生活處處有數學,生活處處學數學。如認識小數時,鼓勵學生走進超市,觀察商品的價格標簽,明白價格標簽上的每一個數字和符號表達的意義。
3.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數學知識要聯系生活實際,運用到實踐中,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如“租車”“檢測達標”“統計”等生活中的問題,利用數學知識迎刃而解。
總之,針對作業的設計我們要改變傳統單一、呆板、一刀切的設計模式,要把新課程的理念滲透到作業設計中,以趣味性、層次性、開放性為主實施多元化的作業設計方式,不僅鞏固課堂教學成果,而且在生活實踐中得到拓展延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數學能力。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