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澤
【摘 要】互聯網+競賽正如火如荼地舉行,大學生創新創業已經邁上了新的時代階梯。本文通過對當前大學生就業的現狀探尋,深入研究了政府層面、高校層面、學生層面、社會層面四大問題,并提出通過注重整體領導,政策實施,完善高校雙創教育體系,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活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等方法解決問題。本研究將對未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創新創業;大學生;互聯網+;政策導向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5-0150-02
當前,我國正貫徹實施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指導下的人才強國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中提及創新問題,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19年全國人大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要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發展環境,可見創新創業近些年已經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及就業的市場現狀
2000年我國畢業生規模約為100萬人次,到了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已經增長到800萬以上,根據每年的擴招政策,未來這一數據還會有很大的增長,這加重了每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根據麥克斯研究院發布的數據,2017屆大學畢業生中,有80%進入社會就業,但其中僅有2.9%的人選擇了自主創業,回顧2016和2015年,自主創業率也僅為3.0%,可見當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率還是非常低的。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府層面:政策不到位,協調不夠
當下,政府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頒布了一系列措施,李克強總理也在達沃斯論壇上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但是實際上針對大學生的創業管理卻是各管各的,很多科技創新部門負責科技創新工作,但面向的大多是高層次人才,對普通草根創業支持力度不夠,教育部門組織的一些創業大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學生創業,但很多計劃石沉大海,并沒有最終落到實處,很多項目都是重在參與,點子很好,但沒有真正利用起來去創業,很多創業還是基于校園基礎,這是遠遠不夠的。國家近些年不斷出臺有關支持雙創的文件,但并不是所有部門一起參與,所以收效甚微,僅僅針對大學生創業加大指導力度,具體到實施的實際問題上便沒有了下文,同時創新創業最基礎的就是資金的保障,政府每年在資金的投入方面明顯不足,再加上對于大學生創業機制的保障還不完善,導致大學生在創業上的風險仍然很大。
(二)高校層面:師資匱乏、理論不完善、重視不夠
高校現在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仍然重視程度不夠,創新創業經常出臺鼓勵政策,但僅僅是懸掛著沒有全方位投入積極實施,很多高校教師認為學生應該去一些企業或者事業單位來規避創業風險,同時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設置不盡合理,高校雖然大多開設有創新創業課程,但一直都是以選修課來教學,老師多是輔導員或者一些行政崗位的人員,他們并沒有足夠的創新創業經歷和能力,在創新創業方面經驗匱乏,不具有完備的創新創業教學系統化的理論,僅僅是通過創業數據,創業典型PPT的演示,起不到真正的大眾創業的激勵作用,另外學校開設的創新創業平臺也缺乏管理,學校開設的類似創業園區,產業孵化基地等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大多只是有開設無支持,投入不足加之關注度不高,導致創新創業平臺一直是雞肋一般存在。
(三)學生層面:自身素質較差、理解不夠
很多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理解有偏差,認為創新創業就是自己開公司做生意,這應該是家里有錢的部分同學可以嘗試的項目,與我無關,絕大多數學生受同學氛圍的影響認為未來應該是升學或者去事業單位企業就業,高校學生思想中創新創業的思想意識淡薄,同時很多大學生忙于學校的課程學習,空閑的時候又會放縱自我沉迷于游戲和電視劇,加上大三很多人面臨考研壓力,導致大學生缺乏社會閱歷,缺乏對社會真實面貌的認識,部分學生雖然順應時代潮流參加了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但都是抱著要開公司的興趣參加的,而創新創業方面會遇到例如財務,營銷等問題,那時很多人便知難而退,導致創新創業并沒有進行下去。
(四)社會層面:參與度不足,氛圍不夠
社會方面是企業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并不是非常支持,同時企業沒有和大學之間形成聯動機制,光是通過大學生想出的點子有時候不具有可操作性,只有通過企業輻射出的問題經過大學生的構思鉆研,才有可能真正成為一個創新的項目。另外很多家長對創新創業也不是非常支持,家長們認為大學生應該崇尚學業,創新創業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馬云,所以不應該在創新創業上浪費時間,而應該努力學習,只有這樣才會對將來考研有所幫助,可見社會中創新創業的氛圍還有待加強。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對策
(一)注重整體領導,政策實施
在黨委的領導下,政府應該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上,出臺更為詳細的政策和實施辦法,積極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理念的實施,同時各部門注意團結一致,在教育部門的牽頭下,科技部門,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展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并提供有力的幫助,降低大學生創業的門檻,提供面向大學生的綠色信貸,在高校內宣傳創新創業的政策和紅利,提高創新創業的知名度。
(二)完善高校雙創教育體系
學校應該結合現有情況創立創新創業學院或者機構,聘請專業的創業指導老師進駐學校,增加創新創業課程的學分和學時,邀請著名的企業家,規劃師在高校開展創新創業類講座、論壇,擴展和優質創業導師的合作機制,同時把創新創業課程分為三個部分,理論部分、實踐部分、創業部分,僅僅的理論部分只會讓學生學會紙上談兵,學校應加強產業園區和科技園區的建設力度,提供項目孵化的有利條件,讓學生有機會親自實踐,同時老師進行案例分析,從中糾錯,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另外可以與相應的科技園區、企業對接,完成實習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創新創業的魅力所在。
(三)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活力
學校應該對學生的創新創業理念進行引導,通過舉辦高校間的創新創業競賽,例如現有的互聯網+、電子商務三創賽,挑戰杯、創青春等,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活力,同時設置創新創業學分,讓學生主動參加創新創類的活動,提高創新創業熱情,另外在升學、評獎評優方面設置創新創業加分和創新創業專項計劃,提升創新創業的重視程度,將創新創業擺在一個和學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路徑。
(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高校與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應該深入并強化合作機制,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打造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廣為宣傳雙創政策,對項目進行風險評估,融資服務,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營造全社會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美好局面。
參考文獻:
[1]劉譯陽,邊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9(09):32-37.
[2]楊琳.創新創業助力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9(17):57-60.
[3]曾琳,蔣平.地方普通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導向與路徑探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4(08):110-116.
[4]程美林,孟芊汝.科技創新推動南京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08):15-17.
[5]王彬.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J].中國集體經濟,2019(04):158-159.
[6]趙淑穎,劉子超,陳艾芳.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性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8(07):49-51.
[7]張麗萍,趙寬玥,徐瑩,丁勝.產學研協同創新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評價機制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7(36):72-73.
[8]陳巖,王蕾.信息管理和電子商務專業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17(19):378-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