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月華(江蘇泰州市高港區白馬中學)
當前,留守兒童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想要高效地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社會、政府、家庭、學校等多方協作,統一教育目標和教育影響,認真挖掘公共圖書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用,保證他們能健康成長。
據統計,我國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數量已經接近6000萬人,廣東、河南、四川、安徽等地最多。嬰幼兒時期在父母身邊能夠保證孩子健康成長,且孩子在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也會表現得更加積極。反之,從小沒有父母陪在身邊的孩子就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農村兒童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后備軍,其素質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且農村留守兒童的素質也關系到下一代的發展。所以,開放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就成為當前提升農村留守兒童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下文將進行具體探討。
農村的義務教育多為寄宿制,且眾多的留守兒童都被集中了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在農村的中小學校內設置圖書流動站,由教師來引導學生參與閱讀活動,拓寬他們的視野,這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有效緩解留守兒童焦慮、壓抑、失落、孤獨的內心感受,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
調查發現,農村地區校內有圖書館的中小學很少,且圖書資源十分匱乏,有些學校的圖書館甚至不面向學生開放。且因為學校領導的工作重點在升學考核,導致圖書館的建設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致使學生無法獲得相關的學習資源。所以,當地的教育部門和學校應該積極合作,促成學校圖書館的建設,為留守兒童提供更豐富的課外生活。并安排專人管理圖書館,減少圖書資源的損壞,保證圖書館資源的高效利用。學校還可以與市縣的圖書館合作,定期開展送文具、書籍到農村地區學校的活動,不僅可以溫暖留守兒童的心,還能讓他們感受到圖書館人的人文關懷,為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地圖書館可以聯合農村地區的學校、團委,面向本地的大中專院校招募青年志愿者,用多元化的方式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多接觸社會、學習文化知識的機會,為其樹立遠大的目標奠定基礎。青年志愿者還可以教學生打乒乓球、做游戲,主動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心理情況,經常與孩子們談心,不僅可以有效減少孩子內心的壓抑感,還可以豐富其業余生活。針對特殊情況的留守兒童,在一些節日圖書館人還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小禮物,讓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圖書館人對于留守兒童的幫扶不要局限于圖書資料的捐贈,還要在把握留守兒童心理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形成獨具特色的圖書館活動。比如,組織農村地區的中小學生到規模較大的圖書館參觀,開展集體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升留守兒童的整體素質。
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課外閱讀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義務,公共圖書館方面要積極建立農村留守兒童課外閱讀服務的制度體系,讓留守兒童的課外閱讀常態化,保證留守兒童的閱讀需求能夠及時得到滿足。針對留守兒童的課外閱讀服務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和復雜的事業,必須有當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積極挖掘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價值,推動閱讀服務的均等化和公平性。應根據留守兒童的實際需要,確定服務主題、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從制度上確保留守兒童的閱讀需求能得到滿足。
綜上所述,農村留守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已成為社會各方面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積極聯合公共圖書館,形成持續的長期的圖書館資源供應鏈,發揮其強大的社會價值,促進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生活和學習的多元化和豐富化,緩解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壓力,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培養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