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江蘇啟東市向陽小學)
課堂上學生個個正襟危坐,毫無生氣,就沒有思維的碰撞,幽默便是甘甜的雨露,三言兩語便會妙趣橫生,讓學生在“笑聲”中增長智慧,領悟哲理。幽默是教學機智的潤滑劑,它是一種語言藝術,能使語文課堂展現勃勃生機,使教師更具有親和力,幫助學生消除緊張和疲勞感。
要讓學生提前進入“備戰狀態”,讓學習事半功倍,那么幽默的語言可以為此熱身,讓學生激情四射,整裝待發。
如于永正老師執教的《學歇后語,編童話故事》這一節作文課,開場白:“見到你們,特別高興,一說起市實驗小學,真是啞巴開會——沒說的(眾人大笑),同學們可真是雨后春筍——一天一個樣(孩子們更樂了),咱們的校長、老師那可是鐵錘敲銅鑼——響當當(學生自豪地笑)”。就是這樣一段妙語連珠式的開場白,瞬間營造了輕松的氛圍,一下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接下來的課堂熱氣騰騰,學生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老師的幽默,能讓學生徹底釋放。思維、情緒、語言,甚至動作也會活躍起來。課堂呈現的是熱鬧的狀態,學生完全在愉悅之中學習,自然會對老師格外親近。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老師,也就會喜歡上課,喜歡用自己出色的表現來贏得老師的贊賞。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因此,及時恰到好處地運用幽默就顯得至關重要。“幽默”的點撥,能驅散學生的疲勞,使他們調節情緒再出發;“幽默”的話語,再次吸引學生的目光,化解無意的尷尬。它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在潤物無聲中,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從而使課堂時刻保持“新鮮”。
如支玉恒老師執教的《第一場雪》一課,有一個教學片段非常經典,他這樣引導學生:“雪景這么美,誰能美美地讀一讀?用你的朗讀把大家帶到廣闊的雪野中去游覽一番!”一位學生站起來讀,還欠點火候,這時,支老師風趣地說:“讀得不錯,但他剛剛把大家帶到雪野邊上,誰能再把大家往里邊帶一帶?”這樣的語言極具個人風格,彰顯個人魅力,而第二位學生可能因為緊張,反而遜色于第一位學生,支老師不動聲色地說道:“剛才那位同學好不容易把我們帶到雪地邊兒上了,你又把我們帶出來了。”同學們大笑之余,更加帶勁地投入學習中來。愉悅的課堂總是可以激發學生求學的欲望,他們爭先恐后,都希望自己成為最好的那一個,有的同學甚至超水平發揮。支老師并沒有象征性地鼓勵一下學生或不置一詞地讓學生直接坐下,可見,教師的幽默,能反轉課堂,讓教學效果倍增。
又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教學《狐假虎威》這一課時,學生交流: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獸撒腿就跑時想:“哎呀,百獸還真害怕狐貍呢!怎么搞的,我又沒犯什么錯誤,老天爺怎么就不叫我當大王呢?”于老師插上一句:再說,我又沒到退休的年齡!恰到好處的引逗,使全場爆發出一陣笑聲。看來,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中,學生想不學也難。
“當你說再見時,要使他們臉上帶著笑容。”我想這才是教學的最佳境界。結課時帶點幽默,有時效果會出奇地好,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卻能體現教師的高超技藝。如一位教師講解掛圖時,掛圖突然掉下,這時恰逢下課,面臨這種窘境,他并未慌亂,幽默地說:“看來掛圖也想休息了,下課。”師生相視一笑,默契至極,課堂教學也因此余音繞梁。
除此之外,幽默藝術有時也會補救失誤。如一位教師正在上公開課,在體委喊起立的瞬間,卻突然摔倒,尷尬可想而知。桌椅聲、學生的驚叫聲、聽課老師的議論聲瞬間充斥著課堂。但接下來的一幕卻讓我們為之一震,只見他坦然地拉了拉衣襟,笑容可掬地對同學們說:“今天的值日生,非常謝謝你,把地打掃得如此干凈,你們看我衣服上一點都沒臟……”笑聲止,他在黑板上留下了這么一段話:在平坦的路上摔倒的是你自己,要走好你腳下平坦的路。課堂上頓時掌聲一片。突來的窘境被教師的幽默及時化解,所有在場的教師無不被這教師的幽默藝術以及高超的教學技藝所折服。
總之,幽默是課堂的一脈新鮮血液,它有自己特別的磁場,讓學生樂而忘返。課堂因為有它而更加精彩紛呈,課堂因為有它而色香味俱全,余音繚繞。幽默也絕不是所謂的低級趣味,更不是輕薄和滑稽逗樂,它需要豐厚的積淀,智慧的幽默同樣高雅,只有教師嫻熟地運用,才能巧中取勝,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才能為語文課堂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