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俠 侯艷 蘇曉光 田思慶 張艷麗 (佳木斯大學)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是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2014年,教育部以“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為研究項目,積極探索適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產、學、研”一體與“教、學、做”合一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推動了地方高校的建設與發展。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適應市場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既要有“知識”,又要有“能力”,更要有使知識和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素質”,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結合,應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
地方高校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改革,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構建和建設已初見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傳統的觀念、傳統的教學內容、傳統的教學方法等仍具有一定的市場。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人以知識傳授為最高目標,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忽視了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更新速度緩慢,跟不上當前社會形勢的發展,實踐教學還沒引起足夠的重視;師資薄弱,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教師缺乏,教師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職稱評聘和晉級上,對教學不夠重視。課程設置單一,學科之間交叉和滲透較少,學生獲取的知識面較窄,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及綜合素質的培養。
借鑒國內外各種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的優點,結合我國地方本科高校自身教學的實際及市場需求,構建適合我國地方本科高校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高校實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是培養經濟建設所需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校企合作的成功與否關系到高校能否辦出自身的特色、能否實現與同類學校差異化競爭。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要適合地方經濟對人才發展的需要,以高校培養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要有利于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高校與企業要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長期穩定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關系。雙方要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經營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高校與企業共同研究和制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企業利用自身的資源承擔部分培養任務,而且優先安排合作高校的畢業生就業。校企之間以科研項目為紐帶和載體,緊密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科學技術的前沿問題進行科技攻關,以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高校要為企業服務,利用自身的技術力量為企業提供產品開發、市場推廣等工作,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各方面的問題,使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企業根據高校對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計劃,提供相應的實習場所,協助高校建立校內外實踐實習基地。高??善刚埰髽I有經驗的技術人員作高校的實踐指導教師,企業也可聘任高校教師作企業員工的培訓師。
依據《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高校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主導作用。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是培養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的關鍵。當今,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突出人才的應用性、實踐性和創新性。因此,應用型人才培養對高校教師個人素質、能力及教師的結構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高校教師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設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實踐、創新的能力。高校教師應深入企業鍛煉,把握本學科的發展動態,立足學術前沿,獲取最新的教育科技成果,并將其應用到教學中,補充教材內容的局限性。教師應拓寬知識面,更新教材,對教學內容做出靈活而有效的選擇。學校應采取各種措施為教師搭建科研平臺,鼓勵教師參加科學研究,以科研帶動教研。
自2013年以來,我院開始優化教師結構,采取雙向掛職、兼職等方式,提升教師的能力,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學院制訂相關的激勵政策,每年根據專業需要都會選派在職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學習、實踐等,通過教師參加科學研究和實踐鍛煉提高自身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學院也會根據教學內容需求不定期的聘請企事業單位具有豐富經驗的人員出任兼職教師,參與學生實驗、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這使我院教師隊伍結構更加合理、能力和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從而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順利實施。
建立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實踐能力的課程體系。高校課程設置應更加全面,知識結構應更趨于合理和完善,要增大選修課、精選專業課,拓寬通識課,注重學科間的交叉和融合,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隨著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教學內容選擇上要摒棄已經過時和陳舊的東西,要根據企業、事業需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課程內容應反映當代科技與學科的最新成果、最新研究方法、最新理論和最新觀點。規范實習實訓、畢業設計教學環節的管理。充分重視實踐環節,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打破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的教學形式,加強設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的比例,使理論與實踐真正的相結合,切實提高實踐環節的質量,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有效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實踐創新的能力。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傳統的課堂講授法與現代的先進靈活多變的方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效果的最優化。
鼓勵大學生積極開展各種創新創業活動。學校應盡可能地為大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為他們提供機會,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及能力到大學的創新實驗室、科技園、校辦企業、科研機構、社會行業與部門等進行各種創新創業活動,對創業獲得成就的學生給予“創業學分”“創新學分”等方面的獎勵。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技競賽、設計大賽等創新創業活動,其根本目的是通過比賽來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與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切實提高他們的工程實踐能力。另外,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中來,通過這種“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踐學習,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訓練,科學研究能力和開發創新能力的技能訓。2013-2017年期間,我院大約有35%的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中來。有15%的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學校舉辦的各級各類比賽,如: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ACM-ICPC 程序設計大賽、機電大賽、國家大學生西門子杯工業自動化挑戰賽、自動化挑戰杯比賽、省TRIZ 杯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嵌入式系統設計大賽和每月一賽等;4%的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12%左右的學生主持、參加校和省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還有4%的學生到大學“科技園”、校辦企業、科研機構、社會行業與部門進行各種創新創業活動。調查顯示,參加創新創業的學生,在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幫助下,他們能主動獲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對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這些同學能很好地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融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創業及工程實踐能力,就業后,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這些舉措與成果為我院乃至我校人才培養再上臺階提供了基礎條件和實踐經驗。
近幾年,我國地方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與國外高水平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相比,我們對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還存在很大差距,需要政府、學校、企事業和社會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在國家相關政策和法規的指引下,堅持不懈,才能促進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通訊作者:侯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