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庸興
一學期一次的操行評定,是傳統的工作任務,也是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機。寒來暑往,一學期下來,孩子表現怎樣,進步了多少,還有什么問題,這些是家長最想知道的,他們需要聽到來自教師最真實的告白,最貼心的交流。班主任老師評語中那善意的理解、恰當的鼓勵、深切的期望無疑是給家長雪中送炭,更是撒向學生心靈的溫暖陽光。這樣“溫暖”的評語更能發揮其立竿見影或者潛移默化的調控、引導、激勵作用。如果評語不針對學生實際或千人一面,沒有準確的素描,只會拉大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損害學生的自尊心,有百害而無一利。
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給學生寫評語。從課堂評語到課后作業評語,再到學期、年度評語。可以說,評語是與學生時刻相關的一類評價。評語作為教師對學生思想行為的綜合評價,語言的冷暖對學生的自信與成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評語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與家長交流的平臺,反映了教師的基本素養,代表了學校的形象。盡管每一名學生對于教師來說,只是班上的幾十分之一,而對于家長來說,卻是他們的全部。因此,給學生寫評語,看似小事,其實關系重大。
所以,教師應該把寫評語當成教育契機,寫出有溫度的評語。首先,要發自肺腑,溫暖人心,讓一紙評語帶著心的感染、情的交融、智的啟迪;其次,要體現出交流的誠意,融進對評價對象的尊重,包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當然,要真正寫好學生評語,還需要教師平時真正深入到學生當中去,與他們交朋友多溝通,注意觀察和分析研究學生的思想動態,并以真誠的語言、長輩的愛心、朋友的口吻肯定成績,指出缺點,鼓勵他們奮發向上,傳遞對孩子熱切的期望。
“教育是人和人的心靈上微妙的相互接觸”。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見,語言是有溫度的。它既可能是一碗“暖心的熱湯”,也可能是一盆“透骨的冰水”。故請教師們在撰寫學生評語時,不妨為學生評語多加點溫度,做寒冬里的一把火,照亮溫暖他們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