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縣第一實驗小學 司明翠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貫徹落實群文閱讀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心理和生理成長的黃金階段,所以教師要根據他們的生長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及社會各方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不僅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與能力,還要求教師能夠教會學生自我調節心理的能力,培育健全合格的新一代少年。群文閱讀是教師和學生組合起來,共同進行閱讀的探索,然后通過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群文閱讀方法相較于一般傳統的閱讀方法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從目的出發,群文閱讀與傳統的目的就是要增長知識,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從途徑出發,群文可以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閱讀量,當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還需要通過自己盡可能多地提取、整合出對自己有利的知識,為自己的長遠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傳統的閱讀方式并不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最大限度的閱讀,從這一點來說,傳統的閱讀方式無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不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也不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水平。由此來看,教師應該在小學生學習發展的黃金階段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訓練,通過訓練,使學生們掌握獨立學習的能力,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閱讀素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又要做學習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做學習方法的研究者和完善者,與時俱進,根據當代小學生獨特的心理以及生理的特點為學生制定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在讀萬卷書,注重閱讀數量的同時更要注重閱讀的質量,提升閱讀的水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經過實踐驗證的。所以教師在小學生的教學過程中也不可忽略學生對于閱讀興趣的培養。學生對閱讀有非常高的興趣有利于教師展開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給學生們介紹群文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在原有的興趣基礎上增加新的興趣,從而使學生能夠不斷地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并讓學生努力一步一步地達到為自己制定的要求,如此循環往復,學生不斷地滿足對自己的要求,同時在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為語文的學習增添深厚的內涵。小學生對語文學習有興趣,會促使他們主動去學習,去閱讀、去思考、去掌握自己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所以教師需要提高對學生的興趣培養的重視程度。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而學習語言學科最大的特點就是需要擁有一定基礎的詞匯量,無論是語文還是英語都是如此。所以,要想真正學好一門語言,就必須提高自己的閱讀量。
在閱讀中,學生可以發現自己從未涉及過的知識領域,可以學到生活與學習的技能與方法,可以學會與他人交流與溝通的能力,更能夠增長見識,開闊眼界,使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擁有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氣質。教師可以利用現有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材料豐富學生的閱讀方法。小學生正處于一個愛玩的年紀,所以在教學中融入樂趣是很重要的,這樣不僅可以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長遠的語文學習造勢。比如,教師可以組織設計教材讓學生進行同一類型的閱讀,在學習《生命與自然》時,教師就可以多角度地為學生搜集這方面的文章,盡可能多地組織教材,然后讓學生自行閱讀。在學習“感恩”這一主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同樣的方法安排教材,讓學生能夠在同一類型的閱讀材料中,通過思考得出自己關于感恩的理解與感悟,然后教師還可以引導他們做一個延伸,鼓勵學生寫下自己的感悟,隨之在全班進行交流。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同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逐漸培養他們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的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要求與閱讀的現狀不斷地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案,教師在日常的課堂講課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培養學生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具靈活性,更具變通性,這種能力不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在學生以后的生活中也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講授課文《秋天》的時候,通過對秋天的描述讓學生們深刻了解秋天的特點,教師可以借此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通過對秋天的學習與了解,讓同學們分小組討論交流一下其他季節的特點。比如,春天是個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季節;夏天是個樹木蔥郁,但卻十分炎熱的季節;冬天是個寒冷、萬籟俱寂的季節。讓學生們通過小組的激烈討論,最后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交流剛剛討論所得。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此過程中起主持人和引導者的作用,教師不可限制學生們的思路,而應該鼓勵他們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通過想象讓學生們發散思維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與創新的能力。教師還可以采用分組遞進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具體來說就是需要教師合理的安排閱讀教材,讓學生們先讀一篇文章,然后再讓他們閱讀另一篇文章,通過這兩篇文章的比較得出兩者相似點和不同點,增長學生的知識,開闊他們的眼界,從而培養他們比較文章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提高對課本教材的掌握與運用率,因為課本都是相關專家經過研究與探討而編纂的一些符合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的,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同時教師也不能忽視其他課外閱讀材料。教師要作為一個把關人,為學生們篩選一些能夠帶給他們啟發與思考的文章教材,把課內的閱讀文章與課外的閱讀材料做到完美的結合,從而獲得雙倍的效率。
我們現行的小學課本教材一般都是按照重難點的方式排列組合的,所以在每個單元中,課本所表達出來的價值觀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點,通過課本教材的教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而課外書籍中也有許多能夠給學生帶來重要啟發的觀點與內容,所以教師引導學生重視課內教材的同時,對課外閱讀書籍也保持較高的熱情。對一些課外閱讀書籍,學生也應該廣泛涉獵,比如我國的四大名著,既然它們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被淘汰而是頑強地生存下來,并且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說明它們是有非常多的可取之處的,也是能夠給當代人以啟迪的。教師也可以挖掘出更多適合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讓他們在課本教材的學習過程中還能接觸一些格調比較高的文學作品。學生廣泛地涉獵課外閱讀材料,不僅能夠增加其文學涵養,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創新的思維,對他們以后的生活以及學習都是非常有利的。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階段推行群文閱讀的方式是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的,所以也是能夠被學生們所接納與包容的。學生通過群文閱讀方式不僅能夠擴大閱讀量,還能夠不斷地提高其文學素養,提高學生學習語文、學習閱讀的能力與水平,所以這種方式是值得推廣與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