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新生中心小學 王小芳
語文學科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學科,所以要把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作為重中之重。再加上小學生處在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只有抓住這一重要時機,對學生進行豐富多樣的訓練,才能夠讓學生建立優良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正確的說話習慣,為接下來的語言綜合運用奠定基礎,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成長提供必要保障。如今的語文教材已經無法滿足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要求,而繪本材料則有著豐富多樣的優勢,包含了大量優秀的語言素材,是對學生進行語言鍛煉的絕佳材料。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開發和利用繪本資源將其作為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有效依據,滿足學生語言素質的培養需要。
小學生年齡小,語言素材積累較少,同時他們也缺少必要的生活素材積累和表達技巧等,這增加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難度,也限制了學生的素質培養。伴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要求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讓學生在主動說話寫話的過程中夯實語言基礎,最終從整體上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對于識字相對較少的小學生來說,要達成這樣的標準和學習層次是非常困難的。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教師可以把繪本材料引入到語文教學當中,在語言能力訓練時有效發揮繪本的特點和優勢,利用生動直觀的畫面展現故事和人物語言,增強對人物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這樣的繪本材料符合小學生的記憶規律與心理特征,而且也適合學生這一年齡段,因此可以讓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事半功倍。面對學生對語言表達缺少興趣和沒有靈感的情況,教師也可以用豐富多樣的繪本材料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靈感,使得學生能夠積極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豐富性。
在對繪本材料的整體特征進行分析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繪本材料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擁有豐富多彩的圖畫,圖畫可以充分喚起學生的形象思維,同時還連接著文字與學生的內心。繪本材料當中的圖畫帶有非常突出的示意功能,通過引導學生認真看圖和主動觀察,能夠明顯提高學生運用圖畫的張力,讓他們學會用圖畫和文字的關照,感受到語言表達的靈動和立體,甚至是表達出繪本沒有表達出來的故事和內容。例如,繪本材料《大衛不可以》當中的每個畫面都涉及到了主角大衛,他會伸著舌頭站在椅子上夠高處的糖罐;帶著滿身泥污回家,在地毯上留下黑腳?。辉谠「桩斨墟音[,讓地上水流成河。這些繪本圖畫非常夸張,充滿童真,而搭配上的文字也非常的簡單幽默,給人意猶未盡的感受。為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看圖,然后邊看圖邊講述圖畫所描繪的故事,還可以讓學生對畫面當中的細節進行聯想,對故事內容進行擴充延伸,培養學生完整表達的能力,增強學生表達習慣。
好奇心是智慧當中最具活力和最為持久可靠的特點,而小學生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好奇心強,他們總是渴望探索未知世界,找尋未知問題的答案。繪本材料篇幅短小精悍,在閱讀完之后,往往會帶給人回味無窮、浮想聯翩的感受。教師可以利用好繪本的這一特點,讓學生針對繪本材料展開豐富的聯想猜測故事情節,給學生留下無限的想象與聯想空間,還可以讓學生主動書寫故事的結局。在這樣的語言表達訓練當中,學生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會樂此不疲地猜想和理解,最終達到語言訓練的目的。教師可以一邊展現圖畫,一邊講繪本故事,把學生帶入到趣味性的情境當中,而在講到關鍵情節之處立即停止,讓學生猜想接下來的事件,鼓勵學生自主編織語言。例如,在教學《貓頭鷹喔喔呼》繪本,教師在講完貓頭鷹在又黑又冷夜晚迷路誤闖進母雞窩之后,詢問學生:“貓頭鷹來到這里是件新鮮事,母雞會怎樣對待這位客人呢?請大家發揮想象,猜想接下來會發生哪些故事?!边@樣學生會積極表達各自的理解,既能夠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繪本之所以能夠為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帶來幫助和指導,是因為很多繪本當中的語言值得學生進行借鑒和分析,是學生積累語言和應用語言過程當中不可缺少的素材。不少繪本語言清新質樸,帶有濃郁的童真童趣,而且在語言表達方面非常富有吸引力,同時還會運用到大量的重復、對比、擬人、夸張等語言表達方法,能夠讓學生感知獨特的語言節奏。在引導幼兒對繪本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領悟繪本的語言,然后引導幼兒將學習到的語言運用到表達情境當中,做到語言遷移,讓他們在語言學習和遷移運用當中累積更多的表達體驗。例如,在教學繪本《小豬變形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著重閱讀小豬變成大象、斑馬、袋鼠等不同動物的幾段文字,因為這幾段文字句式相同,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語言訓練。教師接下來可以帶領學生仿照句式,寫小豬變成其他動物,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靈活度。
繪本材料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本身都講了不同的故事,能夠帶給學生不同的啟發。再加上每個小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對繪本進行閱讀和思考時,選擇的角度和出發點是各不相同的,哪怕他們所面對的是同樣的繪本材料,也會得到各自不同的觀點與見解。教師在引導學生針對繪本材料交流感受和表達各自見解時,也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能力訓練的過程,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感悟,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讓他們以繪本內容為中心進行討論或者爭辯,學會在表達各自想法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狐貍爸爸鴨兒子》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表達自己閱讀后的感受,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升華,也讓學生學會運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各自的觀點與看法。
實踐活動是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載體,特別是表演活動除了深受學生喜愛之外,還能夠給學生參與表演和語言表達帶來巨大的幫助。很多繪本故事擁有豐富曲折的情節,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還有著豐富的對話,非常適合用情景劇表演的方法進行呈現。而在參與表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繪本文字進行想象與創作,用自己的話替代繪本語言,還可以將繪本語言轉化成自己的話,在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轉換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并引導學生樹立語言表達信心。例如,在學習《今天運氣怎么這么好》時,教師就可以領導學生結成幾個學習小組,在組內探討和分工扮演繪本材料當中的不同角色,然后根據繪本對話進行重新編寫,形成情景劇,并面向全班表演。
繪本擁有豐富多樣的內容和生動直觀的畫面,在描繪故事情節時也十分形象簡單,非常適宜小學生閱讀,而且是對小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重要材料。小學生本身就有著語言表達方面的欲望,但是由于他們所掌握的語言素材過少,常常會出現畏難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時就要了解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運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繪本材料對其進行閱讀指導,讓他們有主動進行語言表達的沖動與欲望,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