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海事大學附屬學校 馬梅妍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性,其概念及公式較為抽象,對于當代小學生而言,其思維正處于高度活躍的狀態,對周邊的事物始終保持高度熱情,但從整體上來講,邏輯能力不足,思維存在諸多薄弱點。在這樣的背景下,有針對性地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融入轉化思想,能夠幫助小學生了解公式和概念,掌握多元化的解題思路及解題方法,從本質上認知數學的本質和精髓。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開展教學活動,找到科學合理的教學切入點,將轉化的數學思想有效融入其中,從而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訓練,為其后期的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轉化思想應當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思想,不管是教還是學,均應當遵循轉化這一基本原則和宗旨,這樣才能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有效探究,切實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有的教師過于注重書本中顯性知識的教授,忽略了學生知識框架及學習理念的搭建和樹立,導致轉化思想沒有得到有效的運用;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有待提高,無法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和幫助。
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材的框架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不僅僅注重學生對相關概念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實際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主動探究,通過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感悟數學轉化思想,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組織者、引導者、輔助者,只有從真正意義上客觀認識數學轉化思想,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加強數學原理及學習方法的傳授,逐漸幫助學生樹立起積極的、正確的轉化思想,并且將其有針對性地融入到教學內容和教材中,并且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運用數學轉化思想進行改革創新,使得數學知識更為精簡、更符合時代需求、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解決學生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加強其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理念和創新意識。基于此,教師必須將轉化思想貫穿于教學的設計、準備、實施全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轉化思想的價值及作用。
(1)注重基礎數學能力的提高。所謂轉化思想,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就是將一些復雜抽象的問題變得形象具體,實現未知知識到已知知識的有效轉變,這對于學生知識結構和思維能力的構建和提高至關重要。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正確認識轉化思維的重要性,加強學生對基礎概念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小學數學中乘除法、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平面圖形面積推導過程及分數應用題量、率、對應等教學課例,教師都應當有針對性地滲透轉化思想,為后續學習夯實基礎。
(2)創設教學情景。情景教學法是近年來較為常用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能夠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對真實場景的復制刻畫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引導學生在情境中主動思考、積極探究,以此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對于數學教學而言,教師也可以通過情景創設的方式進行轉化思想的滲透,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指導點撥,加強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探索,找到已學知識與未知知識之間的聯系,最終實現知識的轉化吸收。
例如,在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計算“3/25+8/25”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引導學生向已有的知識,即同分母加減法進行復習,其后再提出問題“3/25+1/5=?”找到有效的問題切入點,教師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逐漸向已學知識轉化,隨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加強對知識點的探究和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漸幫助學生樹立起轉化思想和轉化意識。例如,某一個商貿公司租用了兩個倉庫存放冰箱,二者的儲存比例為6∶4。從1號倉庫調出30臺冰箱存放到2號倉庫,此時二者的庫存比例為5∶5,那么兩個倉庫原先冰箱的存儲數量是多少?在進行這一問題的解決時,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轉化思想對題目進行簡化,原先兩個倉庫之間的存儲比例為6∶4轉化為1號倉庫儲存量是總數的6/10,調貨之后,二者的存儲比例則變為5∶5,將其轉化為1號倉庫存儲數量是總數的1/2。前后的存儲比例發生了變化,而這樣的變化是由于冰箱調出的原因,二者的存儲比例應當與這30臺冰箱的變化相對應,順著這樣的思路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3)加強對轉化思想的重復運用。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轉化思想解決了數學問題之后,可以指導學生加強對這一思想的運用和理解。通過問題的解決,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更愿意投入到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從真正意義上了解到轉化思想的運用方式、方法及注意事項,并且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已知知識和未知知識之間的聯系,將復雜的、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逐漸轉化為簡單、規范、易于掌握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加強對轉化思想的運用效率,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靈活性,搭建起數學學習框架。
例如,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一課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把一個不熟悉的圖形轉化為熟悉的圖形上去,通過分割法、添補法、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教學三角形面積一課時,學生自然而然就想到把三角形轉化為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上。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根據以往學習的平面圖形的周長都是和邊長有關系,由此我們產生大膽的猜想:圓的周長是否與直徑有關?先請學生將不同直徑的圓在尺子上滾一圈,或用繩子繞各圓形物體一周,再拉直繩子來測量,目的是把不能直接度量的曲線換個方法尋求答案,即通過轉化思想“化曲為直”,從未知向已知推進。
具體而言,對轉化思想的滲透教學不僅僅應當停留在教學理念及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之后,還應當組織開展相應的總結歸納工作,運用這一環節加強學生的轉化意識。基于此,在日常的數學練習過程中,教師及家長應當設置一個練習本,將轉化練習的題目進行有效的記錄,看到相似的題型也應當進行整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主進行題目的編寫,通過換數字、換符號等方式加強學生的實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