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耿車中心小學 劉銀鳳
社會快速發展,信息不斷更迭換代,在為我們的教育事業注入大量新鮮內容的同時,也帶了諸多問題。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作為學生思想觀、價值觀建立的最初引導者,教師的教育理念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影響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小學數學課程,對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培養最為關鍵,因此教師必須有足夠的重視。
邏輯思維能力,簡單來講,就是我們面對事物能夠進行的客觀、合理思考和理解的能力。也就是我們能夠在充分觀察和分析之后,可以根據經驗得出不間斷的、連續的判斷,并由此指導自己做出科學的、有所依據的針對性行為。在此過程中,我們的思維過程是清晰、明朗的,可以對此做出一個明確的或行為或言辭的表達。合格的邏輯思維能力,其優勢不僅僅表現在解決數學問題上,更對我們高效處理其他復雜問題有著明顯幫助。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大致保持著一個從單個具體事物形象理解到大量具體事物抽象概括的發展趨勢。因此小學階段對學生初級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成效決定了其后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程度。邏輯思維能力的良好運用,可以幫助學(上接44頁)生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對事物有清晰明確的感知和分析,可以讓他們對自身和周圍事物做出準確而合理的判斷,從而獲得更加有利的發展。此外,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創造力的發展基礎。通過合理有效的思考,創造者充分運用自身條件和外部條件,最終得到創新性成果。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創造力其實也是邏輯思維能力高度發展的一個體現。
1.基礎性原則。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打好扎實的基本知識基礎,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學習能力的穩步提高提供養分。因此,無論是學習能力的訓練,亦或是學習習慣的培養,如果不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為前提,那么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就失去了合理基礎。因此教師在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時,必須堅持以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為培養原則,在此基礎上,再著重培養其思維能力。
2.全面性原則。受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影響,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包括習慣、品質、意識等諸多方面,這對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方面要求全面發展不可遺漏,另一方也要有所側重有所針對。因此,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和每一階段需要重點培養的方面,制定相應教學方式,從各個角度深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引導學生主動開展各種研究性學習,深入理解數學思維,樹立創新意識,建立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讓邏輯思維能力發揮優勢,促進學生綜合學習體系的形成。
1.充分利用數學教材,深入挖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素材。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技巧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素材。因此,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探索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謹慎評價教學的有效性,盡可能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通過生動有趣的課堂學習讓學生理解數學思想,增強學生課堂參與度;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總結分析自身的教學實踐,提煉數學學習規律,切實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平行四邊形與梯形》中,在完成了課堂基本學習內容后,我設計了一些組合圖形如長方形與三角形、不規則四邊形、多邊形等圖形,請同學們分析這些圖形不同的構成方式,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周長、面積的計算,最后請同學對自己的分析過程總結概括,思考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碰到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最后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去解決,幫助學生學會將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并且逐個擊破,慢慢形成具有邏輯思維特點的思考習慣。
2.適時調整教學方式,合理利用教學媒介。在小學數學教材中,以發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為目的內容占比較大,這意味著,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構建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創新能力以及分析意識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生共同學習,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設計更加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從教導者向引導者轉變。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中》,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理解多邊形和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聯系,我使用多媒體工具制作了一個小動畫,展現了三角形到多邊形的構成、將多邊形分解成長方形和正方形,利用小動畫這種趣味性的方式與同學分享了教學內容,加深了同學的理解;而后,請同學自己動手制作可合成和分解的圖形,在實踐中學習運用,數學課堂由此化復雜為簡易、變繁瑣為簡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主動思考能力,讓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3.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歸納和總結,訓練邏輯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習內容的整體性與連續性,要關注學習成果的鞏固與整合,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樣化的歸納和總結,主動對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技巧和方法不斷反思,最終領悟數學知識的邏輯聯系,使邏輯思考能力得到提高。長期堅持,學生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邏輯思維模式,并且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改進。例如:在學習《圓》這部分內容時,我要求同學對以往學過的相關圖形進行回憶整合,并且通過比較分析,總結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同學們提出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四邊形、多邊形等一系列圖形,比較其中的異同點,在同學們的相互補充下,最終全面而高效地完成了這個任務。這次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對“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還學會了靈活運用以前的知識解決現在的新問題,效果顯著。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教學內容,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目的,理解數學思維,更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運用,需要的時候靈活轉變;另外教師在講解較為復雜的知識概念時,可以適當創設真實情景,讓學生學習將抽象概念放到實際情景中,在完全理解之后再歸納;最后,一定要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差異性。在個體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會擁有完全不同的特性,我們必須參考他們的接受范圍和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