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河濱小學 鐘雪儀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以此角度學習數學知識,并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學好數學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如果細心發現,實際上學生會經歷很多的數學問題,這同樣也是學生生活經驗的一部分,這些模糊的、潛在的、零散的生活經驗,通常就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解決數學問題的素材,發揮出學生已經具有的常識經驗,喚起學生對自己生活經驗的回顧,在其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識,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習數學知識,會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更利于學生快速投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數學知識特點合理設計教學情境,體現出知識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將數學知識與實踐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彌補了實際例子不足的問題。
小學階段學生的主動運用知識能力還不足,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將生活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的實施打破了傳統單一化的教學模式,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數學教學,教師將生活化情境、生活事例引入課題教學,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扎實學生數學基礎,同時生活化的課堂氛圍更寬松,為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創造了條件。另外,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與課后作業,也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在鍛煉中學生可以體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同時使學生養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好習慣,進而促進學生數學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
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化元素相融合是一個靈活的過程,這要求教師要全面熟悉和掌握教材內容,這樣才能靈活運用,并對教材內容進行生活化的處理。在小學數學實踐教學中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而且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由于小學生的課堂集中注意力時間有限,難以真正地把心全放在學習中,面對這種現象,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定相應的教學情境開展教學。
例如在進行《利息》一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真正地對利息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并能夠學習了解“利息”這一知識內容,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計一個“小小儲蓄所”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存錢”來增強他們對利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師:同學們,誰知道銀行是干什么的?
生A:存錢取錢的!
生B:繳電費的!(學生哄堂大笑)
師:你們說得都對!那我想問你們知道什么是“利息”嗎?
生C:我知道!我媽媽每次存錢,都說要吃利息、吃利息,應該是一種吃的,可是我從來沒吃過!(學生哄堂大笑)
生D:老師,利息是銀行給我們存錢的報酬。
師:嗯!這個說得貼邊了!利息是我們存錢時銀行多支付給我們的錢。它的計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請你們以這個公式為基礎,拿著手里的“錢”,到老師的“儲蓄所”存錢,看看哪種方案你們獲得的利息最多!(教師拿出小黑板利率表)
在該活動中,由于教師事先發給學生的人民幣教具錢數有所不同,每個人最后的計算結果也不同,所以學生必須要通過自主計算,才能夠得出最后結果。在該課堂互動中,學生因為趣味性生活化活動而產生學習興趣,同時又借助課堂活動來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方法,生活化課堂教學目標由此得以實現。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要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同時,學生也非常喜歡群體生活和活動,所以在實踐教學中,學生也非常愿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數學問題的討論,在彼此的競爭與合作中學習數學知識,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因此,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使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教師對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點評并講解正確答案。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可能性”這節內容的學習中,為了強化學生對可能性的理解,使學生掌握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的關系,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一個“摸球游戲”。在游戲當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動,由組長詳細記錄摸紅球和黃球的數量,最終由教師進行匯總,由此來讓學生通過實踐游戲來形成可能性的知識觀念。
師:我為你們準備了三個“魔法盒”,一號盒子里有紅、黃兩個不同顏色的球,二號盒子里有紅、黃、藍、綠四個不同顏色的球,三號盒子里有紅、黃、藍、綠、黑、白六個顏色不一樣的球。現在我把你們分成3組,讓你們各自選擇一個“魔法盒”進行摸球游戲,你們覺得這些顏色的球會被分別摸出幾次,哪種顏色的球被摸出的幾率最大,為什么?
生A:綠色大!因為我喜歡綠色!
生B:一樣大,因為它們是平均的!
生C:紅、黃最大,因為它們在每個盒子里都有!
師:好!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游戲來一探究竟!(將盒子分發給各組組長,并交代游戲規則)
通過合作游戲學生發現,一號盒子里顏色球被摸出的次數最多,幾率也更大,三號盒子里的顏色球被摸出的次數最少,幾率也最低。將三個盒子加起來計算,紅色球和黃色球被摸出的幾率最大。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對“可能性”的知識進行分析總結,并得出了“數量越多可能性就會越大,反之則越小”的概念。最后,還讓全班同學給學生C鼓掌,因為他的猜想是正確的。
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利用小組合作游戲式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效果要遠遠超出教師枯燥的講解,尤其是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強。我專門與學生對這一結果進行了探討,他們說合作游戲有意思,而且最后的結果是自己做出來的,這樣自己更有成就感,所以更喜歡合作游戲方法。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做好對數學課堂教學內容予以分析,千萬不可以偷懶,以學生的角度去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才能夠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是一門嚴謹而抽象的學科,通過實體工具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在知識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重現生活情境,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例如在進行《位置和方向(二)》的教學過程中,我就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了一條關于臺風的天氣預報;“目前臺風中心位于A市東偏南30°方向、距離A市600km的海面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向A市移動。”接著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臺風的具體位置在哪?你是如何判斷的?”“如果只有一個已知條件,能夠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嗎?”接著教師引出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學習。學習完成后,教師讓學生回答課前導入階段的“臺風位置問題”,并借助多媒體當中的地圖軟件,來對學生說出的臺風位置予以定位。最后通過全班同學一起進行計算得出最終結果,完成對學生答案的驗證。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抽象的位置與方向問題變得具體,這能夠實現對學習難度的有效降低,同時還可以通過對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形象進行知識表達,這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由此獲得進步與提高。
綜上所述,新課改對小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數學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生活化策略開展數學教學,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將生活化元素融入教材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利用信息化技術重現生活情境,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