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第三小學 張前莉
在新課標改革的趨勢下,數學課堂上的教學實踐活動如何有效開展成為目前教師需要思考的課題。其實不論哪一個學科,教師都應該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而不是自己單純地傳授知識,任何情況下都需要重視學生,培養學習興趣,打好數學基礎,使學生的數學有一個好的發展方向。小學階段是一些重要并且需要培養意識的重要階段,教學實踐帶來的積極影響需要從小開始,才能帶來積極的結果。
數學實踐活動是教師在課堂課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式展開形式豐富的學習活動,其具體的實踐內容也要根據本身的教學進度、內容以及學生的掌握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變化。實踐活動的內容包括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和在探索過程中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為小學生創設很大的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思維空間。
雖然目前的實踐教學思想已經得到普及,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一些教師的思想觀念并沒有得到完全改善。在課堂上,教師注重理論傳授,具有科學性、系統性的特點,但是卻缺乏一定的實踐性與自主性,教學由教師掌握主導,重視結果而忽略了其中的過程,加上小學生目前的思維特點,抽象的理論知識聽起來會枯燥乏味,不能身臨其境地進行感受,自身的學習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發展。
因此教師應該重視以上實踐教學所出現的問題,找到問題切入點,提供有效的教學活動進行改進。
陶行知先生提出過“教行合一”的教學理念,但目前的實踐教學只是停留在當前的實踐特性,實踐活動的具體價值以及如何開展實踐活動在理論層面仍然會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本章節就如何有效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提出一些策略與辦法。
從古代開始,尊師重道的思想就已經深入人心,但從現代價值來看,其初衷是好,但也帶來了師生距離感,關系也逐漸疏遠。小學生目前的情感感受相對敏感,心思較細膩,對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以及感情聯系比較重視。因此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第一步應該是教師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是對學生心理上的一種認可。在平時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地位,將自己放在引導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和諧平等的學習關系,不斷共同進步。
另一方面,教師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他們對一些疑難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特性時,教師讓學生拉動用木條訂好的三角形框架,發現怎么也拉不動,這樣對三角形的穩定性就會有一定的感受。讓學生參與實踐過程,能調動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一方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將抽象知識具象化,讓他們更好地了解理論教學內容,這里提出動手能力的幾個階段。
第一,教師需要創設學習情景。小學數學知識涵蓋了較多的知識點,并且與生活聯系密切,因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生活情景中挖掘條件,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解“三角形三邊關系”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分小組將準備好的木棒分給他們,通過對小組最后的順利拼接情況進行引導點撥,讓學生發現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
第二,要激發學生好奇心。小學生的心理具有好奇心重的特點,因而教師需要把握并滿足這一心理特征,激發學生去操作動手。比如在講解圓周知識時,教師可以在本堂課開始前讓學生去量一下車輪的大小,雖然測量結果并不一定準確,但卻激發了好奇心,培養了動手能力。
第三,要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保障。小學生的動手能力還需要培養,但計算能力并不是要靠死記硬背,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反復練習學生計算。
目前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存在不足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教師還沒有從思想上進行改變教學理念,因為沒有認識到實踐教學的意義或者是沒有從心底決定貫徹落實實踐教學方式,這些都影響了實踐的有效性。針對上面問題,教師需要不斷改善自身思想,學習專業知識,同時學校也應該舉辦相應的系統講座,將可行的實踐辦法傳給教師,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改進。
小學生的生活經歷還比較少,所接觸的事物也較少,實踐能力不強,因此加強實踐活動有效性有實際的重要意義。數學本來就是一門富有深意和實踐價值的學科,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現在是21世紀,新的發展變化對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要求。時代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因此對創新型的人才需求更多,小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同時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一個有效途徑。教師需要針對目前實踐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采取措施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