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清溪三中綺麗學校 潘傳波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應以更符合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展開,而基于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應從多角度出發,以更全面的、更易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展開,從而推動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高效地學習進步。那么,教師應如何多角度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呢?下文,筆者便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來對此進行一番探究。
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最佳動力,但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很難自發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這也就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游戲向來是學生感興趣的元素,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可以結合數學游戲來展開教學,利用游戲的豐富性和趣味性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學習,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例如,筆者在講《圓柱和圓錐》這一課時,筆者便為學生準備了硬紙片、剪刀、膠紙等物品,隨后讓學生去制作圓柱和圓錐,并讓學生在制作圓柱和圓錐的過程中探究圓柱和圓錐的性質。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便需要探究圓柱和圓錐的各個面都是什么形狀,有什么規律,如圓柱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形狀一致、面積相同,圓柱的側面展開是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圓柱上底面圓形的邊長等。在這個簡單的制作游戲中,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相關信息進行了探究和思考,這便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并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探究數學知識的樂趣,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和發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一個重點,而數學的學習側重于思考探究,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應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培養,進而使學生能夠形成站在數學角度看問題的習慣,推動學生數學思維素養的形成。教師應用問題教學則可以達成這一教學目的,一方面,問題具備思維導向性,教師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繼而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鍛煉,另一方面,問題教學可以增加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互動,使學生能夠及時反饋自身問題,進而保證學生的學習進步。
例如,筆者在講《負數》這一課時,便通過如下問題為學生創設出問題情境:“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負數的存在,你想一下,當你向同學借錢時,你的資產是不是負數?夏天氣溫可高達四十度,那冬天的氣溫會不會變成負數?像這樣的負數,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什么呢?”隨后,筆者便引導學生去探究生活中的負數,并使學生去思考負數和整數的區別和聯系,進而使學生能夠對負數存在的意義產生一定的了解,并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以鍛煉。
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所需要養成的重要能力,但由于教師往往主導著課堂教學的節奏,造成學生的自學空間被教師教學空間嚴重擠壓,使得學生自學能力的成長受到影響,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依賴心理,嚴重影響了學生自學意識的形成和發育,對于學生長遠的學習發展尤為不利。教師可以結合分組教學來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合作學習和相互指出錯誤,進而使學生能夠在小組中鍛煉自身的自學能力,促進自學能力的提升,并幫助學生樹立自學意識,使學生能夠形成獨立克服學習困難的勇氣,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
例如,筆者在講《比例》這一課時,便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探究“比例”的概念、含義以及應用,并讓學生每個小組收集一些比例的實際應用,而筆者會在后面為小組收集的比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打分,得分最高的小組則會得到筆者的獎勵,這便能夠激發學生在小組中學習的積極性。隨后,筆者便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自學,并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將自己所理解的“比例”相關含義與同學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學生便能夠在交流中形成思想的碰撞,進而能夠發現自己的短處、學習別人的長處,從而推動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構建高效課堂時,可以從多個角度展開,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還能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完善,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全面的成長,進而能夠為學生將來的學習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總而言之,高效課堂的構建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開展的必然,教師應積極探究能夠構建高效課堂策略,以推動學生的高效學習,促進素質教育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