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瓦窯鎮瓦窯小學 徐二軍
寓教于樂是我們一直倡導、實踐的教學理念,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的潛能。小學數學基于其學科的邏輯性、抽象性,需要我們研討多種有效途徑,讓學生自主愉悅地學習。而通過游戲來發現、探索其蘊含的數學原理和知識,具有趣味、參與廣泛等特征,有益于學生的成長。
成功的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所有學科遵循的理念,數學亦是如此。愛玩、愛動是所有學生的天性,游戲教學將數學知識和原理以娛樂、互動的方式呈現,學生興致極高,對游戲充滿期待,在身心愉悅的氛圍中,通過觀察、動手、動嘴、動腦等一系列娛樂活動,體味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以一年級《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學習為例,為了讓學生形象地認識、識別這些空間圖形,在上課伊始,我設計了一個情境游戲活動:小動物想在森林中搭建一座小木屋,讓學生通過“搭積木”游戲來幫助其設計。學生對于玩積木興致濃厚,他們對積木的形狀進行分類,合作進行搭積木游戲,為后面這些圖形的遷移學習奠定了基礎。
面向全體學生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我們數學教學的目標。游戲教學活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致的同時,使學生思維異常活躍。他們通過娛樂活動實踐“玩中學”的理念,數學思維方式在活動中彰顯,能有效激活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從中培養其樂學、善學的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
在完成“搭積木”游戲后,教師可以組織“認識新朋友”游戲活動:誰能將長方體、正方體、圓的面記下來?學生的思維活躍,主動進行實踐操作感知:將這些積木放在紙上,有的用筆照著它的邊沿畫下來,有的用剪刀沿著它的邊剪下來,有的用印泥直接沾一面將其印在紙上,很好地認識了新朋友——長方形、正方形、圓,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下面筆者以《元 角 分》學習為例,來談談如何有效開展游戲教學活動。
數學游戲活動的開展,首先應明確游戲活動開展的目的,即游戲活動的指導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求知欲;開發學生的智力,訓練思維的靈敏性,培養其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從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品質等。教師要在這些指導思想的指引下,有序開展游戲活動,發展學生的個性。
如在學習《元 角 分》之初,針對學生對于人民幣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的情況,為了增強一年級學生對于錢幣學習的興致,在新課導入環節,筆者設計了猜謎語游戲活動:百姓的鈔票(打一字);小小一張紙,作用神奇大,購物全用它(打一用品)。學生情緒高漲議論紛紛,對于和生活密切相關的人民幣的學習興趣盎然。再比如,我拿出一張10元的人民幣,問學生:“知道這是多少錢嗎?”又用多媒體投影一個文具盒,旁邊標注5元8角,我又問道:“如果我用這張人民幣去買這個文具盒,還能剩多少錢?”由此調動學生對于認識人民幣的積極性。
為了讓學生樂學、善學、應用數學,教師應積極發揮主導者的作用,結合學生個體的認知實際,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致入手,積極發掘、利用可以為課堂游戲提供服務的資源,如教室中的資源、教師配備的資源、學生自備的資源等,在學習之初、學習之中或鞏固、拓展及應用階段,通過多種渠道積極搭建游戲活動的平臺。
如在學習“認識1元以上的人民幣”時,我先展示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紙幣讓學生辨認,接著為了檢測學生對人民幣之間匯兌的掌握情形,組織了“看誰說的對”的智力游戲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依據屏幕內容進行智力比拼,如1張5元鈔票可以換成( )張1元鈔票,1張20元鈔票可以換( )張5元鈔票,( )張1元鈔票可以換1張10元鈔票……回答最快、最準確的小組獲勝,從中培養學生快速辨別人民幣的能力和換算能力。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找朋友”游戲,比如一邊展示一組人民幣的圖片,有整張的5元、10元的,也有2元后帶5角的,另一邊展示一組不同物品的價格,讓學生把錢數相等的連接起來,看誰又快又準。
明確游戲目標后,為了有效開展游戲活動,教師應從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教材內容的需要,進行精心設計,真正實踐“玩中學,學中玩”的游戲理念。在低年級的班級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情境游戲、童謠游戲、猜謎游戲及動手操作游戲等形式呈現;在高年級的班級教學時,教師要側重于實踐、啟發學生的思維,如競技類的游戲活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如學習之初,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用猜謎的形式導入人民幣的學習。在學習了元、角、分之間的進率知識后,為了讓學生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學會進行購物,教師可以讓學生用1元錢開展模擬購物游戲活動,評選最佳顧客,提升學生的應用數學能力。比如我用多媒體設計了一個虛擬的小型超市,里面擺滿了各種物品,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和購物者,開展購物游戲活動,比如一位同學拿著10元錢,說:“我買1支鉛筆和1個修正液。”另一個同學則會計算后找回剩余的錢,學生樂此不疲,高興之余也固了學習內容。
小學數學游戲活動融教學與娛樂于一體,將枯燥的數學知識生動化,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教學實踐證明,在活動開展時,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關注其實現的價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生動化;培養、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塑造學生的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認識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持一角紙幣的為一組,持五角紙幣的為一組,持一元紙幣的為一組。讓他們通過購物開展“配對”游戲,看哪兩個小組的成員反應靈敏,即去商店購物展示商品價格后,讓學生快速做出價格的配對反應。如尺子1元5角,有哪些組合方法?游戲訓練了學生思維靈敏度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再比如進行口算和速算能力比賽,內容可以是綜合的各種題型,也可以是單項的應用題計算,以此訓練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促進學生對人民幣的掌握。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遵從學生的天性、彰顯學生的本真,依托游戲教學活動,將數學知識的學習、應用與游戲活動有機融合,在游戲活動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成長,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