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實驗小學 周榮花
在推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關注理論知識的普及,更要重視學生多方面能力才干的發展,要立足德、智、體、美、勞多個層次,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進步。核心素養教育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培育學生終身學習與適應社會的必備能力與關鍵品格,這和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改革思想具備高度一致性和契合性。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積極貫徹核心素養,打破傳統的美術教育模式,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發展平臺,激發學生對藝術與生活的熱愛,讓學生可以盡情徜徉于美術知識海洋,提升美術核心素養,逐步成長為優秀合格人才。
審美想象能力在小學美術教學當中備受關注,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美術核心素養的一部分。在美術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學生的想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了想象,那么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力都會受到影響。在想象力的支持之下,學生能夠創作出大量新穎新奇的藝術作品,能夠將感受到的或現成圖樣進行創造、改變等藝術加工與處理,打造成全新形象。小學生本身就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有著比較豐富和敏感的思想,所以教師應該抓住這一機會,把握好小學生的個性特點,掌握學生當前的認知層次,有效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素養的發展。另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創作空間,激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能力,記錄自身想象并收獲美術創造的樂趣。例如,在教學《想什么呢》時,教師可以抓住教學時機,對學生進行想象力素質的培養。給學生提供紙張,并讓學生任意撕扯,接下來激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能力進行添加,把原本平凡無奇的紙片變成一個個鮮活的作品,比如人物、動物、日常用品等,讓學生在發揮和鍛煉想象力的過程中,感知美術藝術的獨特美感,不斷完善學生核心素養。
審美能力是小學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美術學科本身就是一項以審美為核心的學科,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有效載體。所以在落實美術核心素養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把著眼點放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上,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的審美啟發,讓學生對美有更加豐富的感知與理解。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往往認為美是能夠看到和摸到的具體事物,不過對于美卻缺少邏輯方面的正確認識。再加上學生不具備良好的審美方法作為必要支持,又進一步影響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核心素養的發展。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讓教學回歸童真,并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審美方法,使得學生積極調動自身的審美意識主動認知和欣賞。例如,在教學《富有情趣的小禮盒》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先運用已有材料,發揮自身想象與創造力制作小禮盒并展現作品。由于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差別,他們的作品質量參差不齊,有些表現了獨特想法,而有些則不能達到預期水平。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需要積極設置良好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審美方法和技巧,用線條、質感、色彩等表達自身的審美感受,幫助學生建立審美觀。
識圖能力對于小學生學好美術學科來說有著巨大的作用,如果學生欠缺這一能力,就會在美術學習當中遇到重重阻礙,最終影響學生其他美術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發展。所以小學美術教師要在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的過程中,著重鍛煉學生識圖能力,并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為了保證美術教學質量,教師首先需要掌握學生的能力水平和認知特征,同時還需要分析學生的喜好,運用直觀生動的方法把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氛圍和環境當中學習知識和鍛煉能力。營造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符合這樣的要求,也可以為學生識圖能力培養帶來輔助和支持。例如,在教學《霧霾城市》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現多媒體課件,呈現一個被霧霾遮住原本容貌的城市,讓學生由此聯想到如今生活當中霧霾問題日益嚴重的現象,讓很多事物的本來面貌都不能夠清晰呈現。在這樣的情境引導之下,學生會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體驗大膽創作,并對圖片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識別。在創作過程當中,學生用毛筆勾勒城市外部輪廓,運用多種不同的技法描繪霧霾,延伸了學生的創作空間。
在現代教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美術教育的受關注度日益提高。特別是在素質教育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小學美術學科成為了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新時代核心技術的發展和改革背景下,越來越多創新性的教育資源和先進教學手段開始被應用到美術教學當中,給美術教學增加了無限可能,也為學生創作能力發展帶來了動力。創作能力正是小學美術的重要宗旨和核心素養教育的一部分,所以需要得到教師的關注,并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運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更加新穎和直觀的享受。例如,在教學《小紙船的夢》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為學生有效創作做好鋪墊。老師可以先把制作好的立體場景圖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認識遮擋現象,并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創作當中認真表現遮擋關系。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觀察后說出自己的體會,并讓學生思考身邊的遮擋現象,然后讓學生大膽選擇材料和創作方法進行獨立創作,拓展學生的創作空間,強化學生創作能力,滿足學生自我表現的要求。
理論與實踐教學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不管是哪個學科,都需要將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在綜合教學當中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質。小學美術學科同樣如此,理論和實踐教學不謀而合,同時理論要在實踐當中進行檢驗和驗證,才能夠變成真理。在培養小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正確處理理論和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不能夠單純地講解知識點,讓學生進行機械性的聽記,還應該組織多種多樣的美術實踐活動,以免磨滅和扼殺學生的個性色彩,為學生創新思維核心素養的培育創造良好條件。例如,在教學三原色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完成美術操作實驗活動。先準備紅黃藍這幾種顏色的水彩顏料,在兌水之后裝到三個玻璃試管當中,引導學生嘗試把不同的顏色兌在一起,觀察生成后的顏色,讓學生盡情享受美術實踐的樂趣,并在這一過程當中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核心素養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當中的落實,除了要把著眼點放在培養學生美術基本知識和技能方面之外,還需要推動學生終身發展,滿足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小學美術教學必須和核心素養教育進行深度整合,增強學生審美領悟能力,發展學生藝術素養,最終助推學生綜合能力的進步。為保證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達成,美術教師要增進對藝術內涵的分析,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進行美術藝術的學習和把控,并通過改進教學指導方法,為核心素養在美術課堂落地開花提供營養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