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新聯小學 陳秋瑤
欣賞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導向,它是關乎心靈的活動。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音樂課程是以音樂藝術為載體、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基礎課程?!痹谝魳方虒W中,審美教育就是以欣賞為主的教育,而這種欣賞是學生的主觀性的活動。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傾聽和感悟的過程是學生內心的一種釋放過程,感受音樂作品背后的情感需要學生的主體參與,需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悟音樂的藝術魅力。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被教師摒棄,而全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吸引了教育者的目光。在欣賞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感悟傾聽,用心感受音樂。
興趣,對小學生而言是基礎的教學動力,沒有興趣的教學就是沒有意義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尤其是欣賞教學中,每個學生都要投入全部的精力去欣賞音樂作品,才能獲得獨特的感悟,而這樣的全情投入對小學生而言卻不是那么容易的。關注學生的興趣,以興趣為出發點,就會使每個學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傾聽,必須要全神貫注,在精神集中而又充滿想象的空間中,學生的欣賞水平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例如在《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有關地道戰的視頻,在那個年代,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新的作戰形式。學生們在欣賞這個視頻的時候,哈哈大笑,說:“老師,我覺得日本人也太傻了吧,他們被我們耍得團團轉呢!”“是啊,有的時候,智慧就是勝利,我們也應展現自己的智慧,下面我要欣賞一首歌曲,老師希望你們也能從中聽出獨到的見解?!睂W生們在興趣盎然中走進了這首距離自己生活年代久遠的歌曲,開啟了自己的心靈之旅。
興趣的激發形式有很多,教師可以深情地導入課程,以一種更加抒情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欣賞音樂,還可以以學生喜歡的動畫片或者是小兒歌來導入課程,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的欣賞才能更加有效。當前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靈世界,以此為教學的契機,打開學生欣賞音樂的大門。
音樂作品能給我們帶來精神的慰藉。無論是怎樣的感受,都不需要大家“閉關鎖國”,需要與同學和老師一起來交流探究,以此形式豐富自己的心靈體驗。新課程改革中的合作探究的教學形式非常符合小學生音樂欣賞教學的教育理念,以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讓學生去暢談自己對于作品的感悟,這是一種藝術素養的形成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思維的發展,而且還能夠將自己與他人不同的思想展現出來,獲得欣賞音樂的自信心。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純真的天使,音樂課程教學中的人文性就體現了這一特征。在欣賞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個性發揮的時間,讓他們的個性綻放在班級中的每個角落中。例如在《太陽出來喜洋洋》一課的教學過程,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打開智慧之門,首先激趣導入,讓溫暖的音樂如陽光般照進學生的心中,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第一次聽賞,感受歌曲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去合作交流傾聽,感受美好的情感,“同學們,你們能從歌曲中聽到什么呢?能不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能不能感受到快樂的情緒?大家一起來交流聆聽的感受吧!”學生們在教師的激勵下都進入了討論環節,有的同學說,“我覺得在這首歌曲中我看到了豐收的喜悅。”“我倒不那么認為,我覺得我看到了滿園的花香?!薄拔铱吹降暮湍銈儾灰粯樱曳路鹂吹搅宋覀冏杂傻靥稍谝黄G色的草地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學生們的見解還真的是很獨到呢,沒有交流的機會,教師又怎么能夠發現?
當前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很多教師總是不讓學生去充分地欣賞,更不給學生交流的機會,學生的思想就會固化,不能得到拓展和提升。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應該在音樂欣賞課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傾聽,需要時間,沒有時間的傾聽就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欣賞,而真正的欣賞就是要保證學生的思維的飽和度,因為沒有時間的保障,學生就沒有機會深入音樂的本質,也沒有機會去接觸到深層次的音樂靈魂。欣賞,是學生的主體行為,這種行為是學生的精神與音樂的靈魂之間的對話。在這樣的對話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保障學生的欣賞時間。當前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只放一遍錄音,無論學生有沒有聽得明白,也沒有留有時間讓學生去消化和吸收,這樣的欣賞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例如在《豐收歌》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打開一個更加豐富的世界,他們都是家中的嬌嬌娃,怎么能夠懂得生活的艱辛,又怎么能夠感受到那種收獲的喜悅。于是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多次欣賞,第一次欣賞歌曲的時候,讓學生自主去聆聽,而后讓學生去暢談感受。再次聆聽,這次聆聽就是一種內心的深層體驗,為學生打開思想的閘門,“同學們,請大家再次聆聽,閉上眼睛,想象畫面,真正地去用心感受音樂。”學生們這次聆聽得非常用心,也得到了美好的音樂體驗。由此可見,教師不要吝嗇時間,有充足的聆聽時間,學生才會真正走進音樂的情感中去,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
欣賞應該在一種開放而又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在時間的分配上,教師必須要下功夫,欣賞的時間節點的把握也要合情合理,無論是否可以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都要關注學生的欣賞程度,看學生的思想進行到哪一個階段,要引導他們的欣賞水平朝著更高的位置邁進,及時地觀察,及時地給予學生時間,這樣才能取得教學的成功。
單純的傾聽不能使學生的素養逐漸形成,而教師也要參與到學生的傾聽中來,要對學生欣賞音樂的感受做出合理的評價,以這樣的評價來促進學生更好地去提升自己的品位,提升音樂素養。沒有評價學生就會逐漸失去自信,而音樂教學中的美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在學生思想品質形成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尤其是在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如果教師不能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受到阻礙。由此可見,評價對于一個學生的成長意義多么重大。例如在《空山鳥語》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去盡情感受音樂的美妙,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現有山有水的風景,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鼓舞,獲得審美情趣的提升。此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去自主欣賞音樂,讓學生感受旋律跳躍帶來的精神上的慰藉,當學生在自主聆聽中談自己的感受的時候,教師絕對不可以敷衍學生,要做出恰當的評價。比如有的同學說:“老師,欣賞這首曲子,我真的覺得很享受?!薄澳敲茨阌X得真實的感受是什么呢?你還能再表達得具體一點嗎?”這樣的評價不僅可以為學生的欣賞水平提升帶來契機,還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走進作品本身,逐漸產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
當前的音樂教學中,學生欣賞作品后,無論做出怎樣的詮釋,教師都不置可否,讓學生失去了繼續發揮自己見解的機會,這樣就會打消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積極性,這種做法不可取。
總之,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欣賞的時間,讓時間去滿足學生的內心需求,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不會被打斷。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因為只有集體的力量才更加強大。教師參與學生的交流中,要及時對學生的欣賞做出評價,鼓勵學生用心去聆聽,用心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