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 熊鴻飛
獨立、合作和探究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重要學習方法。實際的小組學習模式強調學生學習的主觀合作學習,以小組學生為主體,在合作的過程中獨立探究、交流思想、交換意見,體驗探究過程,實現知識的快速提升,也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與協作意識。同時這種方式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積極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將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較為積極的意義。但是當前我國的小組合作學習徒有其形,效果不盡人意。本文對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一定的分析。
根據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發現,雖然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確實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升,但是總體表現為好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充當著教師的角色,而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則淪為聽眾。因此通過這種方式雖然使得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升,但是卻打擊了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其次,在進行實際合作之前,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因此使得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對具體合作交流過程中的步驟以及注意事項不太了解,學生的合作效率較低。再者,學生在進行合作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參與到合作的過程中,使得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經常會漫無目的地閑聊,使得教學目的難以達成。最后,教師在實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還是受到了過去傳統思想的約束,把簡單的問題介紹給學生討論,而難度大的留給教師自己在課堂上講,這種方式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不利。綜合上述存在的問題,本文總結了提升分組教學質量的措施。
首先,我們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整個班級,包括學生的學習、個性和專業等,面對學生之間的差異,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小組的分布可以更加科學合理。
其次,根據群體內部的異質性和群體間的同質性進行合理的分組。群體內部的異質性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優勢和劣勢,確保每個團隊成員的力量平衡。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在團隊合作中實現公平競爭,真正實現面向全局的教學,從而成功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一般來說,每組由三到五名學生組成。讓學生履行職責,團隊成員團結一致,朝著共同的目標邁進。
在進行實際的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應該建立學生的個人記錄,并且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應該從其整個發展情況來進行更加準確的評價,使得其實際評價更加具備全局性。
需要保證實際的任務具有探索的價值,引導每個群體深入探索,實現三維教學目標。什么樣的任務才是有效的任務?任務過于簡單,個別學生可以解決,不需要合作;如果問題過于復雜,學生很難通過合作探索來解決,容易打擊學生合作的積極性。合作的愿望和動力只有在學生個體無法解決時才會出現:只有團隊通過合作成功解決才能實現目標,學生才能真正享受到探索的樂趣和合作的樂趣。為了讓學生真正愛上獨立探究和合作學習,進行這種探究是有必要的。
此外,合作任務必須具備基礎的探索性。為了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應該將啟發式教學作為教師實際教學的核心,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方向,讓學生積極地調用相關知識進行探索。
評估也會影響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統一的評價機制會降低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熱情,并會直接減少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程度。在合作學習的評價中,我采用量化評估方法,不僅關注學生合作的成果,而且更加注重合作的過程;不僅要關注群體的集體成果,還要更加關注個別學生的反思。對合作學習的全過程進行全面的量化評估,這不僅可以客觀地評估學生,還可以使評估內容更加詳細,這將使學生能夠識別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悅,在后期的過程中不斷彌補自己的不足,將激發學生更加強烈的探究熱情,讓學生真正學會如何進行更加有效的小組合作。
當前實行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在新課程改革下獨立學習的重要途徑,但并不是學習的唯一途徑。有必要掌握應用的時機,使合作學習成為教學的一個亮點,用更少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果。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不同接受程度來確定教學難點,使得實際的小組合作主要針對那些復雜難點來開展,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發揮群體的共同優勢。在小范圍內,通過深入溝通和討論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合作精神必將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有效的合作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學生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