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理工學校 岳 凱
由于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其主要包含抽象的概念、概括的定義以及枯燥的公式等,這些看似毫無生氣的內容共同組成這個學科大的架構。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樂于思考,積極探討,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為了提升課堂數學授課和學習效率,數學教師應該使用有趣的教學方法,其中多元化的導入方式便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正所謂“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多元化的導入方式能夠快速地把學生帶入課堂,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任何一門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大多有枯燥而又單調的特點,正所謂“學習之路是枯燥的攀登過程”,那么如何更好地把學生帶入課堂中呢?既然是導入環節,我們的目的也是想讓學生發現此門學科的有趣之處,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被激發出來,便能更好地深入課堂,也有了繼續學習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針對數學這樣的基礎學科,大量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元素,富有生活氣息的事例,都能達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動、有趣、更易理解的目的。
課堂時間比較有限,而每個老師在課堂上都要留有一定的鞏固時間,所以在僅有的課堂授課時間內,如何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便是教師主要研究的問題。處于中學時代的學生,多動、好玩,注意力不易集中,特別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更是阻礙學生集中注意力的低級教學方法。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合理、有效地設置導入教學法,能在課堂開始便吸引學生進入課堂內容,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多元化導入方式,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鑰匙,同時也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這些都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充分準備,學生能在后面學習的過程中理解內容,掌握要點,歸納規律,從而增強對于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習效率。
帶有懸念的問題能很好地激發學生探求解決的心理,形成認知疑問,點燃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對于學生來說,有問題才能找尋問題的答案,而在找尋的過程中才能發現更多的問題,而且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種,尋找有趣的解決方法,又是學生質疑解惑、積累知識的過程。在課堂導入中,針對課程知識點,巧用幾個問題進行切入,在制造懸念的過程中,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明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目標,學生的思考也便有了方向和意義。例如,在給學生講授“有理數的乘方”時,教師就可以在導入環節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一張紙的厚度是0.1mm,我們將紙對折,再對折,對折20 次的時候,厚度就會超過30 層樓房高,你相信嗎?”學生肯定不相信,那么我們可以找一張紙進行試驗,然后把試驗結果進行記錄,學生會發現結果確實如此,從而更能理解乘方的概念和算法,而教師也借此更好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溫習的方法是大多數老師都會采用的一種導入方式,每次老師們都會在上節課的知識銜接下開始新課堂的教學。常規的溫習方式比較枯燥,雖然能對大部分學生起到鞏固知新的作用,但是對于調節課堂氣氛卻無太多益處。有趣的溫習方式,能讓學生又一次從生動、活潑的氣氛中進入新的課堂,在新舊知識的連貫下,既溫習了舊知識,又對新的知識點報以期待。建議從上節課的例子著手,我們采用一種方法可以得到一種結果,那么換一種方法,結果又是如何呢?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瞬間被激發。
中學生對于枯燥的知識接受度較弱,但是大部分學生比較喜歡故事,而且從故事中進行課堂導入,不但能提升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興趣,更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對于學生的綜合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國文化源遠流長,西方故事也大多充滿數理和哲學,在導入過程中只需教師們多費些心思,便能大大提升學生學習的欲望。
知識的源泉來自生活,知識的落腳點也將歸于生活。《數學課程標準》建議我們“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可見在生活中感悟數學知識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數學中的數理關系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在導入課堂的過程中,可以引用現實的例子,如對愛游泳的同學進行提問:你們在河流中游泳的時候,是往上游游快呢,還是往下游游快?原因是什么?你們想知道原因嗎?對于生活常識,同學基本上都會有所了解,但是其中的數學關系他們卻不一定了解,通過對事例的解釋,能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親和感,讓學生結合自己熟悉的生活實際理解教學內容,認識數學知識。學生解決了問題,也理解了本節課所講的知識點,這樣能大大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