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石獅市新湖中心小學 洪美容
數學教育的本質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意識,并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時間有限,因而教師難以做到面面俱到,而加大教學強度勢必會加重小學生的學習負擔。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應把握好課堂教學節奏,突出核心問題,激活學生思維,舉一反三,提高課堂實效性。
據科學研究顯示:愉悅、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能有效吸引學習者,激發出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處于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學習者思維將變得更加活躍,對學習主題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學習后知識的遷移能力及轉化能力均有著極大的提升。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對于具體的學習主題,教師應有意識地營造出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群體的參與欲望,讓學生們全程投入到學習內容之中。數學學習要抓住核心問題,把握住重點所在,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效用,凸顯教學工作的實效性。然而,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且即便學生注意力集中,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從而出現開小差、發呆走神等情況。傳統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雖然圍繞學習主題的核心問題不斷展開教學,但是,由于課堂氛圍枯燥,學生們大多難以進入教師設置的“情境”中,參與熱情不高,從而出現“產”“學”信息不對稱的消極現象。為此,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引導學生抓住核心問題,思考核心問題,就需要教師做好課堂鋪墊,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性,消除或降低教學過程中的阻礙性因素。數學具有高度邏輯性,是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學科,數學學習不能死記硬背,更不能墨守成規。數學學習需要觀察,需要思考,需要求證,而這一過程的實現,無疑與課堂氛圍息息相關。作為數學教學工作者,需更新教學理念,注重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多與學生溝通互動,把握學生心理動態,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抓住核心問題。
古人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將數學知識灌輸、僵硬地傳授給學生,雖然能在短期內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但從長遠來看,當既定的知識功效喪失,或者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既定知識難以滿足學生需求時,其結果將使得學生的后續學習十分被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把握重點,讓學生嘗試感知問題的重點所在,學會自主對問題進行靈活劃分,以此規避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障礙,讓問題變得直觀、見解,從而不斷提高學習效率。比如說教師在教學“分數”相關知識點時,學生們對分數的概念和性質有著一定的了解。簡單地說,將一個固定物體視為單位“1”,而將其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即代表一個分數單位。學生們在內心深處可將分數的性質進行客觀化的映射:一個蘋果,將其平均分給兩個學生,則每人分得蘋果的;將其平均分給5個學生,則每個學生分得蘋果的。然而,在面對具體問題時,學生們固有的思維并不能做到對分數性質的真正把握。為了讓學生們抓住核心問題,強化對分數性質的了解,教師給出了如下題目:一根粗細不一的繩子,點燃其中任何一端,繩子燃燒完畢后剛好耗時一小時。此時,如果需要計時半小時,應該如何處理?學生們在看完題目后,脫口而出:“將繩子從中間截斷,點燃其中一根即是半個小時。”顯然,由于繩子粗細不一,燃燒速度也就不一樣,因而這樣的方法看似正確,其實并不嚴謹。正確的做法應是同時點燃繩子的兩端,則其燃燒完畢耗時半小時。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發點,其核心點截然不同,只有積極思考,抓住核心所在,才能游刃有余地解答問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數學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因而在教學工作中需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教學。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可歸納為“數”與“形”兩大部分,而數與形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彼此對應關聯,相互交叉的知識點加大了學生們的學習難度。從學生角度考量,6至12歲的小學生長于形象直觀的思維方式,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欠缺。也正是由于學生們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因而在進行幾何類方面的知識學習時,學生們難以尋找到切入點,茫然無措,抓不住問題的核心點。比如說在學習“圓柱”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發現不少學生對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出現錯誤。有的學生是生硬地套用公式,而并未真正理解圓柱側面積公式的原理,一旦記錯公式或忘記公式,學生們在解題時就無從下手。為此,為了讓學生們強化理解,教師要求每個學生均動手實踐,拿用一張A4紙,將其較短的兩邊對接,卷成一個圓柱狀,仔細觀察后,再慢慢將圓柱展開。如此反復幾次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展示圓柱垂直于地面剪開后的Flash動態,學生們恍然大悟,原來圓柱展開后得到的是一個長方形或者是正方形。圓柱的側面面積等于展開后的長方形或正方形面積,周長也即是展開后長方形或正方形的邊長。抓住核心問題后,學生們可輕松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學習印象十分深刻。同理,在學習圓柱的體積時,教師向學生們布置了家庭作業,讓學生們回家后,通過往水杯中注水的小實驗來驗證圓柱的體積公式,主觀形象,這樣的動手實踐便于學生們理解消化知識,抓住重點深入思考。
數學學習是思考、實踐、驗證的過程,也只有積極地進行思考,才能把握好問題本質,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思、有所得。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刪繁就簡,直奔重點,圍繞核心問題展開教學,集中教學力量解決核心問題,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產出。立足于重點,抓住核心問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們進入學習主題,才能有效提升課堂實效,實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